分弦器及复合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7170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弦器及复合弓,涉及复合弓技术领域,解决了复合弓的副弦在弓张开过程中易接触使用者手臂,影响箭飞行的技术问题;该分弦器包括本体,本体上存在有定位部和两个翅部,其中:定位部用于与止弦杆连接;两个翅部设置于定位部的两端且对称设置,两翅部之间用于容纳副弦且两翅部之间的距离由靠近定位部的一端向远离定位部的一端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本体通过定位部固定在止弦杆上,副弦位于两翅部之间的空间内,当弓张开的过程中,副弦能沿两翅部的内侧向后退,且受到两翅部的限位,两侧副弦之间的距离减小从而避免接触手臂;且箭在飞出时,本体能给箭予保留足够的通过空间,不会影响箭飞行的稳定性和复合弓射击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弦器及复合弓
本技术涉及复合弓
,尤其是涉及一种分弦器及复合弓。
技术介绍
复合弓主要是由弓把、轮组、弓弦、弓片和弓片座等部件组装而成。其是通过主弦的后拉变形,将拉弓的动能通过滑轮组转换成径向拉动多条副弦的势能,进而拉动弓片,使弓片储存能量,释放主弦时,首先是弓片的变形,通过多条副弦带动滑轮组进而带动主弦回弹,将搭在主弦上的弓箭射出。专利号为CN208366157U的中国使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复合弓五弦缆系统以及复合弓,其包括主弦和四根副弦,其中,四根副弦以主弦所在平面为对称面对称均布于复合弓的两侧,形成双侧缆结构。上述五弦缆系统能够使复合弓在上下左右整体上受力均匀,使上下轮组拉力、力矩完全对称相等,能够达到弓箭射出方向为两力矩的角平分线,而达到中心发射的目的使弓弦回弹路径为与几何中心线重合。但是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不论是上述双侧缆结构或单侧缆结构,上述过程中,弓片变形,尤其对于双侧缆结构而言,副弦(副缆)向后退会逐渐更加贴近使用者的手臂,在箭射出的过程中容易与使用者的手臂接触产生不必要的接触、剐蹭、扭力,而影响箭飞行的稳定性和复合弓射击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弦器及复合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复合弓的副弦在弓张开过程中易接触使用者手臂,影响箭飞行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分弦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存在有定位部和两个翅部,其中:所述定位部用于与止弦杆连接;两个所述翅部设置于所述定位部的两端且对称设置,两所述翅部之间用于容纳副弦且两所述翅部之间的距离由靠近所述定位部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定位部的一端逐渐增大。优选的,所述本体呈V型体。优选的,所述翅部与所述定位部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定位部包括用于将所述本体套设于所述止弦杆上的固定孔。优选的,所述定位部还包括有一内螺纹孔,所述内螺纹孔由所述本体的一侧延伸至与所述固定孔相连通。优选的,两所述翅部与所述定位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副弦的弧形槽。优选的,所述本体的外侧设置有橡胶部以缓冲所述副弦回弹的冲击力。优选的,所述翅部上用于与所述副弦接触的部分为弧形状。优选的,所述本体由铝合金材质制成。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复合弓,包括副弦、主弦、止弦杆和上述分弦器,当所述本体固定于所述止弦杆上时,所述本体水平设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分弦器,本体通过定位部固定在止弦杆上,固定好后两翅部关于止弦杆对称设置,副弦位于两翅部之间的空间内,当弓张开的过程中,副弦能沿两翅部的内侧向后退,且受到两翅部的限位,两侧副弦之间的距离减小从而避免接触手臂;且箭在飞出时,本体能给箭予保留足够的通过空间,不会影响箭飞行的稳定性和复合弓射击的准确性。2、本技术提供的复合弓,由于在止弦杆上设置有上述分弦器,故同样具有在弓张开过程中防止两侧副弦接触手臂,给予箭保留足够的通过空间,保证箭飞行的稳定性和复合弓射击的准确性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分弦器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分弦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固定在止弦杆上的分弦器与主弦、副弦的布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翅部;11、弧形槽;2、定位部;21、固定孔;22、内螺纹孔;3、止弦杆;4、副弦;5、主弦。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参见图1-图3所示,图1是本技术分弦器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分弦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固定在止弦杆上的分弦器与主弦、副弦的布置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弦器,包括本体,本体上存在有定位部2和两个翅部1,其中:定位部2用于与止弦杆3连接;两个翅部1设置于定位部2的两端且对称设置,两翅部1之间用于容纳副弦4且两翅部1之间的距离由靠近定位部2的一端向远离定位部2的一端逐渐增大。上述翅部1的作用:一是容纳副弦4,且在弓张开过程中,允许副弦4沿两翅部1的内侧后退,防止副弦4接触使用者的手臂;二是能够使得在箭射出时给予箭以足够的通过空间。本实施例的分弦器,本体通过定位部2固定在止弦杆3上,固定好后两翅部1关于止弦杆3对称设置(如图3所示),副弦4位于两翅部1之间的空间内,当弓张开的过程中,副弦4能沿两翅部1的内侧向后退,且受到两翅部1的限位,两侧副弦4之间的距离减小从而避免接触手臂,防止磨损副弦4,避免副弦4由于接触手臂产生的接触、剐蹭或扭力;且箭在飞出时,本体能给箭予保留足够的通过空间,不会影响箭飞行的稳定性和复合弓射击的准确性。参见图1-图3所示,两翅部1关于定位部2对称设置,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本体呈V型体。上述分弦座的本体类似与V型体,其中,定位部2的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上述V型的结构能够容纳副弦4,且给予箭足够的通过空间。为了便于结构的稳定性,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翅部1与定位部2一体成型。上述结构无需多余的连接结构,结构稳定。为了便于安装拆卸分弦器,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分弦器与止弦杆3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参见图1-图3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存在有定位部和两个翅部,其中:所述定位部用于与止弦杆连接;/n两个所述翅部设置于所述定位部的两端且对称设置,两所述翅部之间用于容纳副弦且两所述翅部之间的距离由靠近所述定位部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定位部的一端逐渐增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存在有定位部和两个翅部,其中:所述定位部用于与止弦杆连接;
两个所述翅部设置于所述定位部的两端且对称设置,两所述翅部之间用于容纳副弦且两所述翅部之间的距离由靠近所述定位部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定位部的一端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呈V型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部与所述定位部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用于将所述本体套设于所述止弦杆上的固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还包括有一内螺纹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泽西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尚群体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