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动分弦器和装配该转动分弦器的复合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71700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动分弦器和装配该转动分弦器的复合弓,涉及复合弓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副缆磨损的问题,该转动分弦器包括固定座、转动座和滑轮;所述固定座的第一端用于与止弦杆连接;所述转动座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座的第二端铰接,所述转动座能关于其与所述固定座的铰接点转动;所述滑轮可回转地连接于所述转动座的第二端,所述滑轮的轮面与所述转动座之间形成有用于穿过连接线缆的通道;所述滑轮的回转轴线与所述转动座的转动轴线垂直。该复合弓包括弓身、止弦杆、连接缆绳和上述的转动分弦器,所述止弦杆安装于所述弓身,所述连接缆绳穿过所述通道并与所述滑轮的轮槽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避免副缆的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动分弦器和装配该转动分弦器的复合弓
本技术涉及复合弓
,具体的说,是一种转动分弦器和装配该转动分弦器的复合弓。
技术介绍
分弦器用于将复合弓的主弦与副缆分开保持一定的间距,且不让副缆影响箭尾运动。现有复合弓的分弦器直接与副缆接触,会导致副缆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转动分弦器和装配该转动分弦器的复合弓,可避免副缆的磨损。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动分弦器,包括固定座、转动座和滑轮;所述固定座的第一端用于与止弦杆连接;所述转动座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座的第二端铰接,所述转动座能关于其与所述固定座的铰接点转动;所述滑轮可回转地连接于所述转动座的第二端,所述滑轮的轮面与所述转动座之间形成有用于穿过连接线缆的通道;所述滑轮的回转轴线与所述转动座的转动轴线垂直。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转动座可带动滑轮绕转动座与固定座的铰接点一同转动,滑轮的回转轴线与转动座的转动轴线垂直,则滑轮可穿过并接触连接左右两侧两组副缆的连接缆绳,开弓时,连接缆绳能通过滑轮带动转动座朝向箭尾一侧转动,使滑轮跟随主弦和副缆后移。可在不接触副缆避免副缆磨损的同时使开弓过程中副缆中的内侧缆向两端运动产生的拉力转型为外侧缆固定点向中心线方向垂直角度的拉力,从而使开弓后外侧两根缆之间的间距减小,并在回弹之后回归原始间距,不影响箭支通过性。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固定座包括套筒和连接于所述套筒外壁的固定连接耳,所述套筒设置有贯穿的紧固螺孔。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固定座可通过套筒套接于止弦杆,并通过在紧固螺孔内上入紧固螺栓实现转动分弦器与止弦杆的固定,该种结构不仅方便转动分弦器的安装又可提供稳固的连接结构。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转动座的第一端设置有转动连接耳,所述转动座的第二端设置有轮架,所述转动连接耳与所述固定连接耳穿设的转轴实现铰接,所述轮架与所述滑轮穿设转轴实现回转连接。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固定连接耳与所述转动连接耳之间设置有垫片。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垫片的设置可避免固定连接耳与转动连接耳之间发生磨损。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垫片为PEEK垫片。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该种垫片质轻且耐磨效果好,可为固定连接耳与转动连接耳的连接结构提供轻质且耐磨的效果。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转动座设置有贯穿的镂空孔。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可使该转动分弦器具有总重量轻盈的效果。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滑轮为同轴设置的双联滑轮。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可将两组连接缆绳分隔开,避免连接缆绳间的磨损和干扰。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固定座、所述转动座为铝合金结构件。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该种结构件具有质量轻及强度高的特点。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滑轮为尼龙滑轮。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装配上述转动分弦器的复合弓,包括弓身、止弦杆、连接缆绳和上述的转动分弦器,所述止弦杆安装于所述弓身,所述连接缆绳穿过所述通道并与所述滑轮的轮槽接触。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装配的该转动分弦器主要可避免副缆的磨损问题。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中,转动座可带动滑轮绕转动座与固定座的铰接点一同转动,滑轮的回转轴线与转动座的转动轴线垂直,则滑轮可穿过并接触连接左右两侧两组副缆的连接缆绳,开弓时,连接缆绳能通过滑轮带动转动座朝向箭尾一侧转动,使滑轮跟随主弦和副缆后移。可在不接触副缆避免副缆磨损的同时使开弓过程中副缆中的内侧缆向两端运动产生的拉力转型为外侧缆固定点向中心线方向垂直角度的拉力,从而使开弓后外侧两根缆之间的间距减小,并在回弹之后回归原始间距,不影响箭支通过性,装配的该转动分弦器的复合弓主要可避免副缆的磨损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转动分弦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安装该转动分弦器的复合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分弦器与连接缆绳的连接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固定座;11、套筒;12、固定连接耳;13、紧固螺孔;2、转动座;21、转动连接耳;22、轮架;23、镂空孔;3、滑轮;4、通道;5、垫片;6、转轴;7、弓身;8、止弦杆;9、连接缆绳。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转动分弦器,可避免副缆的磨损,如图1、图2、图3所示,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基本的,该转动分弦器包括一个固定座1、一个转动座2和一个滑轮3。该固定座1的第一端具有用于与止弦杆相固定连接的连接结构,固定座1的第二端则具有用于与转动座2相连接的连接结构。转动座2的第一端与固定座1的第二端铰接,转动座2能关于其与固定座1的铰接点转动,滑轮3可回转地连接于转动座2的第二端,滑轮3的轮面与转动座2之间形成有用于穿过连接线缆的通道4;滑轮3的回转轴线与转动座2的转动轴线垂直。具体的,该固定座1为7075铝合金一体结构件,包括一个套筒11一个固定连接耳12,套筒11作为固定座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耳12作为固定座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耳12为单耳结构,固定连接耳12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套筒11的外壁处。套筒11的外壁处开设有两处紧固螺孔13,两处紧固紧固螺孔13将套筒11沿径向贯穿。套筒11的内径与止弦杆的内径相适配,以使固定座1可通过套筒11轻松无卡阻地套接于止弦杆处,通过在紧固螺孔13内上入紧固螺栓,利用紧固螺栓的头部与止弦杆相抵实现转动分弦器与止弦杆的固定,该种结构不仅方便转动分弦器的安装又可提供稳固的连接结构。该转动座2为7075铝合金一体结构件,包括本体以及分别固定连接于本体相对两端的转动连接耳21和第二端的轮架22,转动连接耳21作为转动座2的第一端,轮架22作为转动座2的第二端,转动座2的本体可设置贯穿的镂空孔23以使该转动分弦器进一步减重以具有总重量轻盈的效果。转动连接耳21为双耳结构,固定座1的固定连接耳12插入转动连接耳21的双耳之间并穿入第一根转轴6实现铰接,转轴6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动分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1)、转动座(2)和滑轮(3);/n所述固定座(1)的第一端用于与止弦杆连接;/n所述转动座(2)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座(1)的第二端铰接,所述转动座(2)能关于其与所述固定座(1)的铰接点转动;/n所述滑轮(3)可回转地连接于所述转动座(2)的第二端,所述滑轮(3)的轮面与所述转动座(2)之间形成有用于穿过连接线缆的通道(4);/n所述滑轮(3)的回转轴线与所述转动座(2)的转动轴线垂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动分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1)、转动座(2)和滑轮(3);
所述固定座(1)的第一端用于与止弦杆连接;
所述转动座(2)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座(1)的第二端铰接,所述转动座(2)能关于其与所述固定座(1)的铰接点转动;
所述滑轮(3)可回转地连接于所述转动座(2)的第二端,所述滑轮(3)的轮面与所述转动座(2)之间形成有用于穿过连接线缆的通道(4);
所述滑轮(3)的回转轴线与所述转动座(2)的转动轴线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动分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包括套筒(11)和连接于所述套筒(11)外壁的固定连接耳(12),所述套筒(11)设置有贯穿的紧固螺孔(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动分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座(2)的第一端设置有转动连接耳(21),所述转动座(2)的第二端设置有轮架(22),所述转动连接耳(21)与所述固定连接耳(12)穿设的转轴(6)实现铰接,所述轮架(22)与所述滑轮(3)穿设转轴(6)实现回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泽西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尚群体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