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适应光学成像系统,特别是一种不需要波前相位探测器,低成本,基于像清晰化原理的自适应光学星体目标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大气湍流的动态扰动不仅使望远镜所观测到的星体目标不断抖动,而且还不断改变成像光斑的形状,因此,大气湍流成为限制地面望远镜分辨能力的重要因素。自适应光学技术能够实时测量并且校正受到大气湍流扰动的光学相位波前,使接收光学望远镜能够获得接近衍射极限的目标像,因此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适应光学技术在天文观测,激光传输等领域就得到广泛的应用。一个典型的用于星体目标成像补偿的自适应光学系统包括波前探测、波前重构和波前校正三部分组成,其中波前探测器最常利用的是哈特曼波前传感器,如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的61单元星体成像补偿系统,美国林肯实验室的SWAT系统,以及欧洲的Come-On系统都采用哈特曼波前传感器。但是,哈特曼波前传感器,通常采用微透镜阵列分割光束孔径,并将入射光聚焦到光电探测器(通常为CCD)的光敏靶面,或者通过一转像系统将微透镜的焦面光斑图象成像于光电探测器光敏靶面。这类哈特曼传感器的有以下缺点微透镜阵列与CCD的耦合 ...
【技术保护点】
基于像清晰化原理的自适应光学星体目标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望远镜系统(13)、反射变形镜(4)、分光镜(5)、高速数字处理机(8)、高压放大器(9)、主控计算机(12)、雪崩二级光管(7)、像增强CCD相机(11),从星体目标来的光经过接收望远镜系统(13)的主镜(2)和次镜(1)后,再被目镜(3)变成平行或接近平行的光线,这束光线经过反射变形镜(4)后,入射到分光镜(5)上被分成两束,一束被透镜(10)聚焦并入射到放置在透镜(10)焦平面像增强CCD相机(11)上,再经主控计算机(12)内置的图像采集系统把像增强CCD相机上探测的图像信息传输到主控计算机(12)上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平,许冰,杨伟,胡诗杰,刘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