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箱减速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945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齿轮箱减速传动机构,包括:齿轮箱左盖、齿轮箱右盖、电机、主动齿轮和齿轮组,所述齿轮箱左盖与所述齿轮箱右盖相匹配,所述齿轮箱左盖与齿轮箱右盖结合组成能够容纳电机、主动齿轮和齿轮组的空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齿轮箱减速传动机构在电机通电后,主动齿轮运转带动齿轮组做变速运动,实现了使其产生低转速大扭矩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齿轮箱减速传动机构
本技术涉及齿轮减速传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齿轮箱减速传动机构。
技术介绍
齿轮减速机的主要结构是由驱动电机、齿轮箱集成组装而成的减速设备,主要的齿轮减速原理是由驱动电机输出高速转速,由齿轮箱内部啮合齿轮组传动,输出减速效果和提升扭矩,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齿轮减速传动机构一般用于低转速大扭矩的传动设备,把电动机、内燃机或其他高速运转的动力,通过齿轮箱内部啮合齿轮的输入轴上的齿数少的齿轮啮合输出轴上的大齿轮来达到减速的目的,大小齿轮的齿数之比,利用各级齿轮传动来达到降速的目的,减速器就是由各级齿轮副组成,齿轮减速机是一种相对精密的机械,使用它的目的是降低转速,增加转矩,齿轮减速机广泛运用在码头、采矿、运输、起重、建筑、石油、智能家居、医疗器械等领域。现有技术中的齿轮箱减速传动机构不能缺少对于传统手推童车的应用改进,没有适宜传统手推童车的齿轮箱减速传动结构,主要是由于在手推童车收缩折叠过程中不能实现全自动,而齿轮箱减速传动机构可以实现手推童车的全自动伸缩、折叠功能,而手推童车需要的齿轮箱减速传动机构需要满足低转速大扭矩的要求。因此,现有技术有待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轮箱减速传动机构,实现主动齿轮运转带动齿轮组做变速运动,使其产生低转速大扭矩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齿轮箱减速传动机构,包括:齿轮箱左盖、齿轮箱右盖、电机、主动齿轮和齿轮组,所述齿轮箱左盖与所述齿轮箱右盖相匹配,所述齿轮箱左盖与齿轮箱右盖结合组成能够容纳电机、主动齿轮和齿轮组的空腔,所述电机上固定有电机马达轴销,所述电机马达轴销上设有主动齿轮,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中齿轮、第二中齿轮、第一小齿轮、第一大齿轮、第二小齿轮、第二大齿轮、第三大齿轮、第三中齿轮、第四中齿轮、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第三齿轮轴、第四齿轮轴、第五齿轮轴、第六齿轮轴、第二轴承、第三轴承、第四轴承、第五轴承、第六轴承、第七轴承、第八轴承、第九轴承、第十周承、第十一轴承、第十二轴承和第十三轴承,主动齿轮、第一轴承均安装在电机马达轴销上,所述第一中齿轮与第二轴承、第三轴承均安装在第一齿轮轴上,所述第二中齿轮与第四轴承、第五轴承均安装在第二齿轮轴上,所述第一小齿轮与第六轴承、第七轴承均安装在第三齿轮轴上,所述第一大齿轮、第二小齿轮与第八轴承、第九轴承均安装在第四齿轮轴上,所述第二大齿轮、第三大齿轮与第十轴承、第十一轴承均安装在第五齿轮轴上,所述第三中齿轮、第四中齿轮与第十二轴承、第十三轴承均安装在第六齿轮轴上,所述主动齿轮与第一中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中齿轮与第二中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中齿轮与第一小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小齿轮与第一大齿轮啮合连接,第二小齿轮与第三大齿轮啮合连接,第三大齿轮与第四中齿轮啮合连接,第二大齿轮与第三中齿轮啮合连接。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大齿轮位于所述第二小齿轮上方,所述第二大齿轮位于第三大齿轮上方,所述第三种齿轮位于第四中齿轮上方。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齿轮箱右盖底部设有容纳电机的凹槽,所述电机置于该凹槽中。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齿轮箱左盖与齿轮箱右盖通过螺钉固定。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齿轮箱左盖与齿轮箱右盖均由铝合金制成。如上所述,本技术的齿轮箱减速传动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齿轮箱减速传动机构在电机通电后,主动齿轮运转带动齿轮组做变速运动,实现了使其产生低转速大扭矩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齿轮箱减速传动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齿轮箱减速传动机构的部分组件俯视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齿轮箱左盖2主动齿轮3齿轮箱右盖4电机5齿轮组51第一中齿轮52第二中齿轮53第一小齿轮54第一大齿轮55第二大齿轮56第三种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齿轮箱减速传动机构,包括:齿轮箱左盖1、齿轮箱右盖3、电机4、主动齿轮2和齿轮组5,所述齿轮箱左盖1与所述齿轮箱右盖3相匹配,所述齿轮箱左盖1与齿轮箱右盖3结合组成能够容纳电机4、主动齿轮2和齿轮组5的空腔,所述电机4上固定有电机马达轴销,所述电机马达轴销上设有主动齿轮2,所述齿轮组5包括第一中齿轮51、第二中齿轮52、第一小齿轮53、第一大齿轮54、第二小齿轮、第二大齿轮55、第三大齿轮、第三中齿轮56、第四中齿轮、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第三齿轮轴、第四齿轮轴、第五齿轮轴、第六齿轮轴、第二轴承、第三轴承、第四轴承、第五轴承、第六轴承、第七轴承、第八轴承、第九轴承、第十周承、第十一轴承、第十二轴承和第十三轴承,主动齿轮2、第一轴承21均安装在电机马达轴销上,所述第一中齿轮51与第二轴承、第三轴承均安装在第一齿轮轴上,所述第二中齿轮52与第四轴承、第五轴承均安装在第二齿轮轴上,所述第一小齿轮53与第六轴承、第七轴承均安装在第三齿轮轴上,所述第一大齿轮54、第二小齿轮与第八轴承、第九轴承均安装在第四齿轮轴上,所述第二大齿轮55、第三大齿轮与第十轴承、第十一轴承均安装在第五齿轮轴上,所述第三中齿轮56、第四中齿轮与第十二轴承、第十三轴承均安装在第六齿轮轴上,所述主动齿轮2与第一中齿轮51啮合连接,所述第一中齿轮51与第二中齿轮52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中齿轮52与第一小齿轮53啮合连接,所述第一小齿轮53与第一大齿轮54啮合连接,第二小齿轮与第三大齿轮啮合连接,第三大齿轮与第四中齿轮啮合连接,第二大齿轮55与第三中齿轮56啮合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大齿轮54位于所述第二小齿轮上方,所述第二大齿轮55位于第三大齿轮上方,所述第三种齿轮56位于第四中齿轮上方。具体的,所述齿轮箱右盖3底部设有容纳电机的凹槽,所述电机4置于该凹槽中。具体的,所述齿轮箱左盖1与齿轮箱右盖2通过螺钉固定。具体的,所述齿轮箱左盖1与齿轮箱右盖3均由铝合金制成。综上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轮箱减速传动机构,包括:齿轮箱左盖、齿轮箱右盖、电机、主动齿轮和齿轮组,所述齿轮箱左盖与所述齿轮箱右盖相匹配,所述齿轮箱左盖与齿轮箱右盖结合组成能够容纳电机、主动齿轮和齿轮组的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上固定有电机马达轴销,所述电机马达轴销上设有主动齿轮,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中齿轮、第二中齿轮、第一小齿轮、第一大齿轮、第二小齿轮、第二大齿轮、第三大齿轮、第三中齿轮、第四中齿轮、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第三齿轮轴、第四齿轮轴、第五齿轮轴、第六齿轮轴、第二轴承、第三轴承、第四轴承、第五轴承、第六轴承、第七轴承、第八轴承、第九轴承、第十周承、第十一轴承、第十二轴承和第十三轴承,主动齿轮、第一轴承均安装在电机马达轴销上,所述第一中齿轮与第二轴承、第三轴承均安装在第一齿轮轴上,所述第二中齿轮与第四轴承、第五轴承均安装在第二齿轮轴上,所述第一小齿轮与第六轴承、第七轴承均安装在第三齿轮轴上,所述第一大齿轮、第二小齿轮与第八轴承、第九轴承均安装在第四齿轮轴上,所述第二大齿轮、第三大齿轮与第十轴承、第十一轴承均安装在第五齿轮轴上,所述第三中齿轮、第四中齿轮与第十二轴承、第十三轴承均安装在第六齿轮轴上,所述主动齿轮与第一中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中齿轮与第二中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中齿轮与第一小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小齿轮与第一大齿轮啮合连接,第二小齿轮与第三大齿轮啮合连接,第三大齿轮与第四中齿轮啮合连接,第二大齿轮与第三中齿轮啮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轮箱减速传动机构,包括:齿轮箱左盖、齿轮箱右盖、电机、主动齿轮和齿轮组,所述齿轮箱左盖与所述齿轮箱右盖相匹配,所述齿轮箱左盖与齿轮箱右盖结合组成能够容纳电机、主动齿轮和齿轮组的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上固定有电机马达轴销,所述电机马达轴销上设有主动齿轮,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中齿轮、第二中齿轮、第一小齿轮、第一大齿轮、第二小齿轮、第二大齿轮、第三大齿轮、第三中齿轮、第四中齿轮、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第三齿轮轴、第四齿轮轴、第五齿轮轴、第六齿轮轴、第二轴承、第三轴承、第四轴承、第五轴承、第六轴承、第七轴承、第八轴承、第九轴承、第十周承、第十一轴承、第十二轴承和第十三轴承,主动齿轮、第一轴承均安装在电机马达轴销上,所述第一中齿轮与第二轴承、第三轴承均安装在第一齿轮轴上,所述第二中齿轮与第四轴承、第五轴承均安装在第二齿轮轴上,所述第一小齿轮与第六轴承、第七轴承均安装在第三齿轮轴上,所述第一大齿轮、第二小齿轮与第八轴承、第九轴承均安装在第四齿轮轴上,所述第二大齿轮、第三大齿轮与第十轴承、第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媛媛张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放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