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杏雨专利>正文

保温隔热排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885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保温隔热排气管,包括排气管本体、保温隔热层、垫高环和金属封装层,保温隔热层包括隔温棉层,隔温棉层为一体化结构且形状与排气管本体的形状一致、以包裹在排气管本体外表面,垫高环套设在排气管本体上,垫高环的厚度大于保温隔热层的厚度,金属封装层设置在垫高环远离排气管本体的一侧。如此设置,隔热棉层为一体化结构,密闭性好,解决了排气管本体上的隔热棉层上易产生缝隙,难保密闭性,影响保温隔热排气管的隔热性,且安装效率低的问题,此外,垫高环的厚度大于保温隔热层的厚度,即保温隔热层和金属封装层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增加了排气管本体至金属封装层的距离,有效阻隔温度传递,增强了保温隔热排气管的隔热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温隔热排气管
本技术涉及机动车排气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保温隔热排气管。
技术介绍
机动车的发动机上均安装有保温隔热排气管,现有技术中保温隔热排气管包括排气管本体、包裹在排气管本体上的单层隔温棉层以及包覆在隔温棉层外表的封装层。现有技术中的隔温棉层由多段隔温棉拼接而成,或将隔热棉螺旋缠绕在排气管本体的表面,分段式隔温棉的相邻两段连接位置存在缝隙,隔热棉螺旋缠绕在排气管本体上时也容易产生缝隙,均难以保证密闭性,会使热量从缝隙中泄漏,导致保温隔热排气管的隔热性差,造成大量机动车尾气(废气)排放在空气中,造成大气污染,而且分段式的隔温棉安装时间长、安装过程较复杂,导致隔温棉的安装效率差。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隔热棉层由分段式隔热棉拼接而成或由隔热棉螺旋缠绕而成,隔热棉层上易产生缝隙,难以保证密闭性,影响保温隔热排气管的隔热性,且安装效率低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隔热排气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分段式隔温棉安装时易产生缝隙,难以保证密闭性,影响保温隔热排气管的隔热性,且分段式隔温棉安装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保温隔热排气管,与机动车的发动机相连接,包括:排气管本体;保温隔热层,包括隔温棉层,所述隔温棉层为一体化结构,且所述隔温棉层的形状与所述排气管本体的形状相一致、以包裹在所述排气管本体的外表面;垫高环,套设在所述排气管本体上,且所述垫高环的厚度大于所述保温隔热层的厚度;金属封装层,设置在所述垫高环远离所述排气管本体的一侧。优选地,金属封装层包括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的形状分别和与其相对应的排气管本体的形状相一致,第一弯折段设为一体化结构,第二弯折段设为一体化结构。优选地,所述保温隔热层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隔温棉层的不锈钢网,所述不锈钢网套设在所述隔温棉层的外表面上。优选地,所述不锈钢网为不锈钢波浪网或不锈钢编织网。优选地,所述隔温棉层的数量为至少一层。优选地,所述隔温棉层的材质为玻璃纤维棉或玄武岩棉或陶瓷棉或婴花棉或气凝胶。优选地,所述垫高环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套设在所述金属封装层的两端对应的所述排气管本体的外表面上。优选地,所述隔温棉层包括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所述第一半壳和所述第二半壳通过电焊连接以形成完整的隔温棉层。优选地,所述排气管本体上连接有螺帽,所述螺帽靠近所述排气管本体的一端套设有垫片,所述垫片一侧与所述排气管本体相接触、另一侧与所述金属封装层相接触,且所述垫片的厚度大于所述保温隔热层的厚度。优选地,所述金属封装层的材质为不锈钢。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保温隔热排气管包括排气管本体、保温隔热层、金属封装层和垫高环,保温隔热层包括隔温棉层,隔温棉层为一体化结构,隔温棉层的形状与排气管本体的形状相一致、以包裹在排气管本体外表面,排气管本体上还套设有垫高环,垫高环的厚度大于保温隔热层的厚度,金属封装层设置在垫高环4远离排气管本体的一侧。如此设置,本方案中的隔温棉层设置为一体化结构且形状和排气管本体的形状相同,密闭性好,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隔热棉层由分段式隔热棉拼接而成或由隔热棉螺旋缠绕而成,隔热棉层上易产生缝隙,难以保证密闭性,影响保温隔热排气管的隔热性,且安装效率低的问题。此外,本方案中排气管本体上套设有垫高环,且垫高环的厚度大于保温隔热层的厚度,即垫高环使排气管本体和金属封装层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增加了排气管本体至金属封装层的距离,有效阻隔温度传递,有通风空间,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保温隔热排气管的隔热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保温隔热排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保温隔热排气管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保温隔热排气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A处大图;图5是图3中的A处大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螺帽和排气管本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1-6中:1、排气管本体;2、隔温棉层;201、第一半壳;202、第二半壳;3、金属封装层;301、第一弯折段;302、第二弯折段;4、垫高环;5、不锈钢网;6、螺帽;7、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隔热排气管,解决现有技术中分段式隔温棉安装时易产生缝隙,难以保证密闭性,影响保温隔热排气管的隔热性,且分段式隔温棉安装效率低的问题。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请参阅图1-6,在本实施例中,保温隔热排气管包括排气管本体1、保温隔热层、金属封装层3和垫高环4。保温隔热层包括隔温棉层2,隔温棉层2为一体化结构,且隔温棉层2的形状与排气管本体1的形状相一致、以包裹在排气管本体1外表面,这样一来,一体式隔温棉层2的密闭性好,隔热棉层2上没有缝隙,使热尾气包裹并保温在排气管本体1内,从而大量降低热尾气的热度,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多段式隔热棉或螺旋缠绕式隔热棉安装时易产生缝隙的弊端。垫高环4套设在排气管本体1上,即垫高环4的内表面与排气管本体1相接触、垫高环4的外表面与金属封装层3相接触,且垫高环4的厚度大于保温隔热层的厚度,金属封装层3设置在垫高环4远离排气管本体1的一侧。这样一来,因为垫高环4的厚度大于保温隔温层的厚度,所以垫高环4使得保温隔热层和金属封装层3之间设有一定间隙,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保温隔热层与金属封装层3相接触来说,垫高环4增大了排气管本体1至金属封装层3的距离,使原本发热体表面形成4-6MM的高度,这样一来,有效阻隔温度传递,有通风空间,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保温隔热排气管的隔热性。具体的,金属封装层3两端与排气管本体1焊接,金属封装层3的形状和与其相配合的排气管本体1的位置的形状相一致,金属封装层3由不锈钢薄板制成,不锈钢薄板采用304不锈钢,优选的,不锈钢薄板的的厚度为0.1MM。如此设置,本申请通过将隔温棉层2设为与排气管本体1形状一致的一体化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包裹在排气管本体1上的隔热棉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温隔热排气管,与机动车的发动机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n排气管本体(1);/n保温隔热层,包括隔温棉层(2),所述隔温棉层(2)为一体化结构,且所述隔温棉层(2)的形状和与其相对应的所述排气管本体(1)的形状相一致、以包裹在所述排气管本体(1)的外表面;/n垫高环(4),套设在所述排气管本体(1)上,且所述垫高环(4)的厚度大于所述保温隔热层的厚度;/n金属封装层(3),设置在所述垫高环(4)远离所述排气管本体(1)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隔热排气管,与机动车的发动机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排气管本体(1);
保温隔热层,包括隔温棉层(2),所述隔温棉层(2)为一体化结构,且所述隔温棉层(2)的形状和与其相对应的所述排气管本体(1)的形状相一致、以包裹在所述排气管本体(1)的外表面;
垫高环(4),套设在所述排气管本体(1)上,且所述垫高环(4)的厚度大于所述保温隔热层的厚度;
金属封装层(3),设置在所述垫高环(4)远离所述排气管本体(1)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隔热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封装层包括第一弯折段(301)和第二弯折段(302),所述第一弯折段(301)和所述第二弯折段(302)的形状分别和与其相对应的所述排气管本体(1)的形状相一致,所述第一弯折段(30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二弯折段(302)为一体化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隔热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隔热层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隔温棉层(2)的不锈钢网(5),所述不锈钢网(5)套设在所述隔温棉层(2)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隔热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网(5)为不锈钢波浪网或不锈钢编织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杏雨
申请(专利权)人:赖杏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