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公路补修的沥青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6698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公路补修的沥青运输装置,包括运输罐、支撑板和底座,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四角设有活动轮,所述支撑板设置在底座的上侧,所述支撑板和底座之间设有减震组件,所述运输罐安装在支撑板的表面,所述运输罐的顶板上表面中心位置安装有电机,所述运输罐的内腔底部设有加热板,所述运输罐的内腔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顶端贯穿运输罐的顶板且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上设有螺旋状的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为两条对称环绕在搅拌轴上的带状物,所述搅拌轴的底端设有刮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能够使沥青物料加热均匀,充分混合,且不容易沾粘在运输装置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公路补修的沥青运输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沥青运输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公路补修的沥青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呈液态,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沥青是一种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胶凝材料。在我国公路损坏后的主要修复手段之一是利用沥青作为主材料进行修复,且材料简单,能对道路实现快速修复的目的,沥青搅拌装置是道路修复工程中常用到的工程设备。现有的沥青搅拌装置中的加热装置过于简单,使得沥青搅拌装置在运行中,沥青的受热不均匀,使得内部物料的上下搅拌不一致,沥青混合困难,沥青容易沾粘在搅拌装置的内壁和搅拌叶片上,难以满足现代道路修复工程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公路补修的沥青运输装置,能够使沥青物料加热均匀,充分混合,且不容易沾粘在运输装置中。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公路补修的沥青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输罐、支撑板和底座,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四角连接有活动轮,所述支撑板设置在底座的上侧,所述支撑板和底座之间设有减震组件,所述运输罐安装在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运输罐的顶板上表面中心位置安装有电机,所述运输罐的内腔底部设有加热板,所述运输罐的内腔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顶端贯穿运输罐的顶板且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上设有螺旋状的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为两条对称环绕在搅拌轴上的带状物,所述搅拌轴的底端设有刮板,所述刮板的下表面连接有一排搅拌块,所述搅拌块的下表面与加热层接触,所述支撑板上表面还设有立柱、蓄电池,所述立柱的顶端活动连接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光电转换器连接到蓄电池,所述电机、加热板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运输罐的顶板上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运输罐的侧板上开设有出料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运输罐外设有一层保温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运输罐的顶板上表面固定设有气缸,所述的气缸底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端贯穿运输罐的顶板延伸到运输罐内腔,且所述伸缩杆的底端连接有活动块。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动块的一个侧面与运输罐的内壁接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连接有把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搅拌轴上采用螺旋式的搅拌叶片,一方面,可以缩小和沥青物料的接触面积,受到的阻力小,且沥青物料不容易在搅拌叶片上沾粘结块,另一方面,相对于平面型搅拌叶片而言,能够最大限度的对沥青物料进行上下混合,搅拌更加均匀;(2)采用运输罐底部的加热板对沥青进行加热,防止沥青在运输中冷却结块,刮板带动搅拌块对运输罐的底部沥青物料充分搅拌,使得运输罐底部均匀散热,防止运输罐底部的沥青物料烧焦;(3)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清洁环保,节约资源。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运输罐;2、支撑板;3、底座;4、活动轮;5、减震组件;6、电机;7、加热板;8、搅拌轴;9、搅拌叶片;10、刮板;11、搅拌块;12、立柱;13、蓄电池;14、太阳能电池板;15、进料口;16、出料口;17、保温层;18、气缸;19、伸缩杆;20、活动块;21、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公路补修的沥青运输装置,包括运输罐1、支撑板2和底座3,所述底座3的下表面四角连接有活动轮4,所述支撑板2设置在底座3的上侧,所述支撑板2和底座3之间设有减震组件5,所述运输罐1安装在支撑板2的上表面,所述运输罐1的顶板上表面中心位置安装有电机6,所述运输罐1的内腔底部设有加热板7,所述运输罐1的内腔设有搅拌轴8,所述搅拌轴8的顶端贯穿运输罐1的顶板且与电机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8上设有螺旋状的搅拌叶片9,所述搅拌叶片9为两条对称环绕在搅拌轴8上的带状物,所述搅拌轴8的底端设有刮板10,所述刮板10的下表面连接有一排搅拌块11,所述搅拌块11的下表面与加热层7接触,所述支撑板2的上表面还设有立柱12和蓄电池13,所述立柱12的顶端活动连接太阳能电池板14,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4通过光电转换器连接到蓄电池13,所述电机6、加热板7与蓄电池13电性连接,所述运输罐1的顶板上开设有进料口15,所述运输罐1的侧板上开设有出料口16。本专利技术用于公路补修的沥青运输装置,工作时,沥青物料通过进料口15进入运输罐1的内腔,启动电机6,电机6的输出轴带动搅拌轴8高速旋转,从而带动搅拌叶片9和刮板10高速旋转,对运输罐1内的沥青物料进行搅拌,在搅拌过程中,加热板7对运输罐1内腔下部分的沥青物料进行加热,在搅拌叶片9搅拌旋转的过程中,搅拌叶片9直径范围内的沥青物料向上运动,搅拌叶片9的下方会产生了负压区,使得搅拌叶片9直径范围以外的沥青物料在负压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从而使得运输罐1内腔下部分加热过的沥青物料和上部分未加热的沥青物料充分混合,均匀受热,刮板10带动搅拌块11对运输罐1内腔底部沥青物料充分搅拌,使得运输罐1内腔底部均匀受热,防止底部的沥青物料烧焦,其中,电机6和加热板7的电能由蓄电池13提供,太阳能电池板14吸收太阳能并转化成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所述运输罐1外设有一层保温层17,可防止运输罐1热量的散失。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所述运输罐1的顶板上表面固定设有气缸18,所述的气缸18底部连接有伸缩杆19,所述伸缩杆19的底端贯穿运输罐1的顶板延伸到运输罐1的内腔,且所述伸缩杆19的底端连接有活动块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所述活动块20的一个侧面与运输罐1的内壁接触,气缸18可带动活动块20上下移动,防止沥青物料在运输罐1内壁上沾粘结块,同时进一步加快运输罐1上下部分沥青物料的相互混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所述支撑板2的上表面连接有把手21,方便工作人员移动沥青运输装置。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公路补修的沥青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输罐、支撑板和底座,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四角连接有活动轮,所述支撑板设置在底座的上侧,所述支撑板和底座之间设有减震组件,所述运输罐安装在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运输罐的顶板上表面中心位置安装有电机,所述运输罐的内腔底部设有加热板,所述运输罐的内腔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顶端贯穿运输罐的顶板且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上设有螺旋状的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为两条对称环绕在搅拌轴上的带状物,所述搅拌轴的底端设有刮板,所述刮板的下表面连接有一排搅拌块,所述搅拌块的下表面与加热层接触,所述支撑板上表面还设有立柱、蓄电池,所述立柱的顶端活动连接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光电转换器连接到蓄电池,所述电机、加热板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运输罐的顶板上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运输罐的侧板上开设有出料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公路补修的沥青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输罐、支撑板和底座,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四角连接有活动轮,所述支撑板设置在底座的上侧,所述支撑板和底座之间设有减震组件,所述运输罐安装在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运输罐的顶板上表面中心位置安装有电机,所述运输罐的内腔底部设有加热板,所述运输罐的内腔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顶端贯穿运输罐的顶板且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上设有螺旋状的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为两条对称环绕在搅拌轴上的带状物,所述搅拌轴的底端设有刮板,所述刮板的下表面连接有一排搅拌块,所述搅拌块的下表面与加热层接触,所述支撑板上表面还设有立柱、蓄电池,所述立柱的顶端活动连接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光电转换器连接到蓄电池,所述电机、加热板与蓄电池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余勇袁佳钱梓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