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晶炉加料系统,所述单晶炉加料系统包括:单晶炉和加料装置,其中,单晶炉包括炉体、保温层、坩埚以及止挡件。炉体上开设有第一加料口,保温层与第一加料口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加料口;加料装置包括输料件,输料件依次可活动穿设在第一加料口和第二加料口内。并且,第二加料口处可活动设置有用于遮挡第二加料口的止挡件,在加料装置对坩埚的加料结束后,可以将输料件从第二加料口中抽出,并且通过止挡件遮挡第二加料口,防止保温层内的热量散失,以满足单晶炉拉晶过程中的热量需求,确保拉晶过程顺利进行,提高了拉晶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晶炉加料系统
本技术涉及单晶炉
,特别是涉及一种单晶炉加料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迅速推广,光伏行业的研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直拉法生长单晶硅是目前单晶硅生产最广泛的应用技术。在生产单晶硅的过程中,需要定期向单晶炉内加入硅料,以满足拉晶过程中的需要。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在单晶炉的侧方设置加料装置来对单晶炉进行加料。具体地,单晶炉的侧方开设有加料口,加料装置上设置有输料件,输料件穿设在加料口内,加料装置内的硅料通过输料件输送到单晶炉内的坩埚中。然而,由于单晶炉的侧方设置有加料口,容易造成单晶炉内的热量散失,影响拉晶过程的顺利进行,降低拉晶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单晶炉加料系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单晶炉加料系统,所述单晶炉加料系统包括:单晶炉和加料装置;其中,所述单晶炉包括炉体、保温层、坩埚以及止挡件,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炉体内,所述坩埚设置在所述保温层内,所述炉体上开设有第一加料口,所述保温层与所述第一加料口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加料口,所述第二加料口处可活动设置有止挡件,所述止挡件用于遮挡所述第二加料口;所述加料装置包括输料件,所述输料件可活动穿设在所述第一加料口和所述第二加料口内。可选的,所述单晶炉还包括:热屏和控制机构;其中,所述热屏可活动设置在所述炉体内,所述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热屏、所述止挡件连接,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热屏和所述止挡件活动。可选的,所述单晶炉还包括:隔热元件;其中,所述隔热元件悬设于所述热屏下沿的中间位置。可选的,所述止挡件可活动设置在所述保温层的外侧;所述保温层的外侧设置有卡槽,所述止挡件上设置有卡扣;在所述止挡件遮挡所述第二加料口的情况下,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卡接。可选的,所述保温层包括内保温层和外保温层,所述外保温层可活动设置在所述内保温层的外侧,所述外保温层设置在所述炉体的内侧;所述第二加料口设置在所述内保温层上,部分所述外保温层形成所述止挡件。可选的,所述保温层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所述止挡件可活动卡设于所述第一保温层和所述第二保温层之间;所述第二加料口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温层和所述第二保温层上。可选的,所述第一加料口处设置有隔离阀;所述炉体靠近所述隔离阀的位置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用于向所述炉体内通入工作气体。可选的,所述单晶炉加料系统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加料装置上,所述密封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炉体连接;所述输料件穿设在所述密封件内,所述密封件用于密封包覆所述输料件。可选的,所述加料装置上设置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用于,推动所述输料件穿设在所述第一加料口和所述第二加料口内,或者,从所述第一加料口和所述第二加料口中移出。可选的,所述加料装置还包括:加料筒、振动模组和重力传感器;其中,所述加料筒用于容纳硅料,所述加料筒的出料口与所述输料件连通,以使所述硅料落入到所述输料件上;所述振动模组与所述输料件连接,所述振动模组用于,带动所述输料件振动,并且将所述输料件上的硅料输送到所述坩埚中;所述重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振动模组上,所述重力传感器用于,监测输送到所述坩埚中的硅料的重量。可选的,所述单晶炉加料系统还包括:掺杂装置,所述掺杂装置穿设在所述加料装置内,所述掺杂装置的出料口通向所述输料件,用于将掺杂剂输送到所述输料件中,以使所述掺杂剂随同所述输料件传输到所述坩埚中。本技术包括以下优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晶炉加料系统,所述单晶炉加料系统包括:单晶炉和加料装置,其中,单晶炉包括炉体、保温层、坩埚以及止挡件,保温层设置在炉体内,坩埚设置在保温层内,坩埚用于盛放硅料以熔融为硅液,以便于拉晶用。炉体上开设有第一加料口,保温层与第一加料口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加料口;加料装置包括输料件,输料件依次可活动穿设在第一加料口和第二加料口内,输料件可以直接将加料装置内的硅料输送到坩埚内。并且,第二加料口处可活动设置有用于遮挡第二加料口的止挡件,在加料装置对坩埚的加料结束后,可以将输料件从第二加料口中抽出,并且通过止挡件遮挡第二加料口,防止保温层内的热量散失,以满足单晶炉拉晶过程中的热量需求,确保拉晶过程顺利进行,提高了拉晶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单晶炉加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单晶炉加料系统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种单晶炉加料系统的截面示意图一;图4是本技术的另一种单晶炉加料系统的截面示意图二;图5是本技术的另一种单晶炉加料系统的截面示意图三;图6是本技术的另一种单晶炉加料系统的截面示意图四。附图标记说明:10-单晶炉,101-炉体,102-保温层,1021-内保温层,1022-外保温层,1023-第一保温层,1024-第二保温层,103-坩埚,104-止挡件,105-第一加料口,106-第二加料口,107-热屏,108-控制机构,109-隔热元件,110-卡槽,111-卡扣,112-隔离阀,113-通气孔,20-加料装置,201-输料件,202-密封件,203-移动组件,204-加料筒,205-振动模组,206-重力传感器,207-振打元件,30-掺杂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照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单晶炉加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单晶炉加料系统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单晶炉加料系统,用于向单晶炉中加入原料。具体地,单晶炉加料系统可以包括:单晶炉10和加料装置20,其中,单晶炉10用于拉制单晶,加料装置20用于为单晶炉10提供拉晶过程中的原料,例如,硅料,及其掺杂剂等等。本技术实施例中,单晶炉10包括炉体101、保温层102、坩埚103以及止挡件104,其中,保温层102设置在炉体101内,坩埚103设置在保温层102内,坩埚103用于将硅料熔融为硅液,以用于拉晶,保温层102用于对坩埚103内的硅液进行保温,确保拉晶的顺利进行。炉体101上开设有第一加料口105,保温层102与第一加料口105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加料口106,第二加料口106处可活动设置有止挡件104,止挡件104用于遮挡第二加料口106,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控制止挡件104对第二加料口106的遮挡。加料装置20包括输料件201,输料件201可活动穿设在第一加料口105和第二加料口106内,在需要向坩埚103内加入硅料的时候,可以通过控制止挡件104,以使止挡件104解除对第二加料口106的遮挡,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晶炉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晶炉加料系统包括:单晶炉和加料装置;其中,/n所述单晶炉包括炉体、保温层、坩埚以及止挡件,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炉体内,所述坩埚设置在所述保温层内,所述炉体上开设有第一加料口,所述保温层与所述第一加料口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加料口,所述第二加料口处可活动设置有止挡件,所述止挡件用于遮挡所述第二加料口;/n所述加料装置包括输料件,所述输料件可活动穿设在所述第一加料口和所述第二加料口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晶炉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晶炉加料系统包括:单晶炉和加料装置;其中,
所述单晶炉包括炉体、保温层、坩埚以及止挡件,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炉体内,所述坩埚设置在所述保温层内,所述炉体上开设有第一加料口,所述保温层与所述第一加料口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加料口,所述第二加料口处可活动设置有止挡件,所述止挡件用于遮挡所述第二加料口;
所述加料装置包括输料件,所述输料件可活动穿设在所述第一加料口和所述第二加料口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晶炉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晶炉还包括:热屏和控制机构;其中,
所述热屏可活动设置在所述炉体内,所述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热屏、所述止挡件连接,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热屏和所述止挡件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晶炉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晶炉还包括:隔热元件;其中,
所述隔热元件悬设于所述热屏下沿的中间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晶炉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可活动设置在所述保温层的外侧;
所述保温层的外侧设置有卡槽,所述止挡件上设置有卡扣;
在所述止挡件遮挡所述第二加料口的情况下,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晶炉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包括内保温层和外保温层,所述外保温层可活动设置在所述内保温层的外侧,所述外保温层设置在所述炉体与所述内保温层之间;
所述第二加料口开设于所述内保温层,部分所述外保温层形成所述止挡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晶炉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所述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辉,李侨,赵阳,赵鹏,刘文斌,任杰,
申请(专利权)人: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