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转运平台的对接地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483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转运平台的对接地轨车,包括移动小车、承重板和装载板,移动小车通过第一电动机驱动在轨道上移动,承重板水平安装在移动小车的上表面,承重板的上表面沿圆形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转动辊,装载板水平安装在第一转动辊上,移动小车内朝上设置有第二电动机,第二电动机的输出端穿过承重板通过插合结构与装载板连接,装载板的上表面沿直线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转动辊。承重板上可转动安装装载板,横竖交错的轨道上的转运平台360°无死角的相互连通,转运平台位于移动小车的两侧也可以顺利的将物品推送出到转运平台上,装载板的上表面沿直线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转动辊,方便物料的推出和装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转运平台的对接地轨车
本技术涉及运输设备
,具体涉及种用于转运平台的对接地轨车。
技术介绍
板材或其他物品在运输转运过程中,通常用到转运输送装置,将一个地点的板材输送到另一个地点,但是物品在转运过程沉重,传统的转运平台由于轨道横竖交错以及加工设备的进料口与转运输送装置的出料口不一致,导致转运输送装置上的物品很难顺利的转移到其他轨道上的转运输送装置或者加工设备上,需要人员将物品抬起进行挪移,或者行吊将物品吊起,步骤繁琐,效率低下,极其不方便,这里需要一种对接地轨车,可以在平面上360°无死角对接其他转运输送装置或者加工设备,将其运载的物品顺利转移出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转运平台的对接地轨车,以解决传统转运平台的转运输送装置上的物品很难顺利的转移到其他轨道上的转运输送装置或者加工设备上,无法在平面上360°无死角对接其他转运输送装置或者加工设备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转运平台的对接地轨车,包括移动小车、承重板和装载板,所述移动小车通过第一电动机驱动在轨道上移动,所述承重板水平安装在所述移动小车的上表面,所述承重板的上表面沿圆形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转动辊,所述装载板水平安装在所述第一转动辊上,所述移动小车内朝上设置有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的输出端穿过所述承重板通过插合结构与所述装载板连接,所述装载板的上表面沿直线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转动辊。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承重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装载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环形凹陷,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环形凹陷相互配合。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环形凹陷之间安装有推力球轴承。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插合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电动机输出端的方形凸起和设置在所述装载板下表面的方形凹陷,所述方形凸起与所述方形凹陷相互配合。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转动辊部分高于所述承重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转动辊分高于所述装载板的上表面。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装载板的上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二转动辊的四周,所述凹槽内竖直安装有档杆,所述档杆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转动辊的高度。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转动辊的外表面设置有橡胶层。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电动机为步进电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能达到以下有益效果之一的是:1、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转运平台的对接地轨车,通过在转运平台的移动小车上设置承重板,承重板上可转动安装装载板,可以使得横竖交错的轨道上的转运平台360°无死角的相互连通,即使转运平台位于移动小车的两侧也可以顺利的将物品推送出到转运平台上,装载板的上表面沿直线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转动辊,方便物料的推出和装载。2、在装载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凹槽,凹槽内竖直安装有档杆,可以将第二转动辊上的物品挡住,防止小车移动时物料掉落,在承重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环形凸起,装载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环形凹陷,环形凸起与环形凹陷相互配合,可以对承重板和装载板的转动起到限位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转运平台的对接地轨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承重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装载板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装载板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移动小车;2、承重板;21、环形凸起;3、装载板;31、环形凹陷;32、方形凹陷;4、第一电动机;5、轨道;6、第一转动辊;7、第二电动机;71、方形凸起;8、第二转动辊;9、凹槽;10、档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实施例1请参照图1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一种用于转运平台的对接地轨车,包括移动小车1、承重板2和装载板3,所述移动小车1通过第一电动机4驱动在轨道5上移动,所述承重板2水平安装在所述移动小车1的上表面,所述承重板2的上表面沿圆形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转动辊6,所述装载板3水平安装在所述第一转动辊6上,所述移动小车1内朝上设置有第二电动机7,所述第二电动机7的输出端穿过所述承重板2通过插合结构与所述装载板3连接,所述装载板3的上表面沿直线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转动辊8。该一种用于转运平台的对接地轨车,移动小车1通过第一电动机4驱动在轨道5上移动,承重板2水平安装在移动小车1的上表面,承重板2的上表面沿圆形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转动辊6,装载板3水平安装在第一转动辊6上,移动小车1内朝上设置有第二电动机7,第二电动机7的输出端穿过承重板2通过插合结构与装载板3连接,装载板3可以在承重板2上360°旋转,装载板3的上表面沿直线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转动辊8,转运平台的轨道5横竖交替,通常的转运装置只能直线传递货物,本申请中的装载板3可以通过第二电动机7和第一转动辊6在承重板2上转动,使得装载板3的进料端和出料端可以对准任何其他方向上的转运平台,减少人力的抬起以及行吊的吊起,省力高效。实施例2: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2请参照图2和图3示出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承重板2的上表面设置有环形凸起21,所述装载板3的下表面设置有环形凹陷31,所述环形凸起21与所述环形凹陷31相互配合。在承重板2的上表面设置有环形凸起21,装载板3的下表面设置有环形凹陷31,环形凸起21与环形凹陷31相互配合,可以对承重板2和装载板3的转动起到限位作用。优选地,所述环形凸起21与所述环形凹陷31之间安装有推力球轴承。环形凸起21与环形凹陷31之间安装有推力球轴承,方便环形凸起21与环形凹陷31之间的转动,减少磨损和阻力。实施例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3示出了一个实施例,所述插合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电动机7输出端的方形凸起71和设置在所述装载板3下表面的方形凹陷32,所述方形凸起71与所述方形凹陷32相互配合。第二电动机7输出端的方形凸起71插合在装载板3下表面的方形凹陷32内,方便装载板3与第二电动机7的连接和拆卸。实施例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4示出了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转动辊6部分高于所述承重板2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转动辊8分高于所述装载板3的上表面。第一转动辊6部分高于承重板2的上表面,第二转动辊8分高于装载板3的上表面,方便第一转动辊6和第二转动辊8的工作。实施例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5请参照图4示出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装载板3的上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凹槽9,所述凹槽9位于所述第二转动辊8的四周,所述凹槽9内竖直安装有档杆10,所述档杆10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转动辊8的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转运平台的对接地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小车(1)、承重板(2)和装载板(3),所述移动小车(1)通过第一电动机(4)驱动在轨道(5)上移动,所述承重板(2)水平安装在所述移动小车(1)的上表面,所述承重板(2)的上表面沿圆形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转动辊(6),所述装载板(3)水平安装在所述第一转动辊(6)上,所述移动小车(1)内朝上设置有第二电动机(7),所述第二电动机(7)的输出端穿过所述承重板(2)通过插合结构与所述装载板(3)连接,所述装载板(3)的上表面沿直线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转动辊(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转运平台的对接地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小车(1)、承重板(2)和装载板(3),所述移动小车(1)通过第一电动机(4)驱动在轨道(5)上移动,所述承重板(2)水平安装在所述移动小车(1)的上表面,所述承重板(2)的上表面沿圆形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转动辊(6),所述装载板(3)水平安装在所述第一转动辊(6)上,所述移动小车(1)内朝上设置有第二电动机(7),所述第二电动机(7)的输出端穿过所述承重板(2)通过插合结构与所述装载板(3)连接,所述装载板(3)的上表面沿直线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转动辊(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转运平台的对接地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2)的上表面设置有环形凸起(21),所述装载板(3)的下表面设置有环形凹陷(31),所述环形凸起(21)与所述环形凹陷(31)相互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转运平台的对接地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起(21)与所述环形凹陷(31)之间安装有推力球轴承。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屠小幼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新联门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