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船传感器挂载平台及无人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369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07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人船传感器挂载平台及无人船。该无人船传感器挂载平台可以包括安装底座、防溅水盖板、支架、圆管和激光传感器安装座。安装底座上设置有镂空部。防溅水盖板以覆盖所述镂空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安装底座上。支架连接在所述安装底座上。并且在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安装槽。圆管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激光传感器安装座可调节角度的安装在所述圆管上。本申请实施例的无人船传感器挂载平台及无人船可以用于安装水文传感器和/或激光传感器,用以解决现有水文传感器采用拖拽方式有几率产生缠绕的故障问题,使其更适合水质监测型无人船的应用场景。同时解决激光传感器安装的问题,其使用场景更适用于大棚养殖型池塘的室内无人化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船传感器挂载平台及无人船
本技术涉及无人船相关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无人船传感器挂载平台及无人船。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无人化作业系统已经成为必然和社会共识。各种无人化智能设备走向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其拥有环境适应强、节约人力、高危作业、长时间作业等特点的方向发展,无人船作为人们生活生产中重要的一员也不例外。通常的无人船采用北斗或GPS导航定位系统作无人路径规划,用于室外池塘或水库的无人化作业,其安装北斗或GPS方式比较简单,无需特殊的安装机构来实现功能。而由于激光定位系统的传感器需要使激光保持较高的水平面扫描,因此采用Tslam室内激光定位导航系统的无人作业船就需要设置相应的安装平台;另外,传统无人船对水文监测传感器采用拖拽方式,容易导致传感器与水草、螺旋桨产生缠绕从而影响无人船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人船传感器挂载平台。该无人船传感器挂载平台可以用于安装水文传感器和/或激光传感器,用以解决现有水文传感器采用拖拽方式有几率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船传感器挂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船传感器挂载平台包括:/n安装底座(2),其上设置有镂空部(21);/n防溅水盖板(3),其以覆盖所述镂空部(21)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安装底座(2)上;/n支架(4),其连接在所述安装底座(2)上;并且在所述支架(4)上设置有安装槽(41);/n圆管(6),其安装在所述支架(4)上;/n激光传感器安装座(8),其可调节角度的安装在所述圆管(6)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船传感器挂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船传感器挂载平台包括:
安装底座(2),其上设置有镂空部(21);
防溅水盖板(3),其以覆盖所述镂空部(21)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安装底座(2)上;
支架(4),其连接在所述安装底座(2)上;并且在所述支架(4)上设置有安装槽(41);
圆管(6),其安装在所述支架(4)上;
激光传感器安装座(8),其可调节角度的安装在所述圆管(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船传感器挂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包括第一支柱(42)、第二支柱(43)和横梁(44);
所述第一支柱(42)和所述第二支柱(43)的下端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底座(2)的相对的两侧上;
所述横梁(44)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柱(42)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柱(43)上,使得所述横梁(44)以平行于所述防溅水盖板(3)所在平面平行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防溅水盖板(3)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船传感器挂载平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底座(2)的一侧设置有具有第一沉头通孔(23)的第一凸出部(22),在所述第一凸出部(22)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具有第二沉头通孔(25)的第二凸出部(24);
在所述第一支柱(42)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螺纹孔,在所述第二支柱(43)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螺纹孔;
在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一沉头通孔(23)对齐并通过第一沉头螺钉(26)连接固定;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二沉头通孔(25)对齐并通过第二沉头螺钉(27)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船传感器挂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44)一端通过第一卡合连接结构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凌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