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体对接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04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筒体对接夹具,套设在两筒体对接筒口端的外周,瓣合为整圆的至少两组夹紧组件对接锁紧,夹紧组件的卡圈内周沿周向嵌设有若干压块,压块上具有横直部及弯折部;各组夹紧组件对接锁紧后,若干压块的横直部套设在第二筒体的外周,弯折部对第一筒体的外周进行定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第一筒体及第二筒体通过圆周一圈的若干压块同时进行对接定位,尤其对不同筒径的筒体进行对接时,根据对接筒口端的异形、异径变径段通过压块的弯折部的弯折角度初步定位,再进一步通过弯折部上的调节螺栓进行精确调节,对异形筒口更好地进行对正,对正精度更高,确保后续焊接时焊缝的质量,利于焊缝对称,焊道的应力分布均匀,避免引起焊接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筒体对接夹具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的夹具工装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对异形、异径筒体的筒口进行对接的筒体对接夹具。
技术介绍
在纺织行业,染色机是一种常见的纺织设备,主要用于对在其内部循环行走的布匹进行染色。染色机的筒体在设计制造时,为了满足一些设备的特殊需求,常常需要将一些异形或异径的筒体的筒口对接后进行焊接;目前,在对这些异形或异径的筒体的筒口进行对接时,通常还是采用通用夹具,而异形、异径的筒体在前期的冷作加工过程时常常存在较大的加工误差,在使用通用夹具进行对接时,筒口很难对正,对接精度差,常常出现相互偏移的情况,这会直接影响筒口对接处焊缝的质量,导致焊缝不对称,焊道的应力分布不均匀,容易发生焊接变形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采用通用夹具对异形、异径的筒体进行对接,筒口对接精度差,影响焊缝质量,容易发生焊接变形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筒体对接夹具,在异形、异径的筒体的筒口处采用专用夹具,筒口对接精度高,确保后续焊缝质量,避免引起焊接变形。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筒体对接夹具,套设在两筒体对接筒口端的外周,瓣合为整圆的至少两组夹紧组件对接锁紧,夹紧组件的卡圈内周沿周向嵌设有若干压块,压块上具有横直部及弯折部;各组夹紧组件对接锁紧后,若干压块的横直部套设在第二筒体的外周,弯折部对第一筒体的外周进行定位。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弯折部具有一定的弯折角度,弯折角度与第一筒体筒口端的筒径、形状、方向相匹配。所述弯折部的弯折角度α的范围为±80度。弯折部上设置有调节螺栓,对第一筒体的外周进行精确定位。本技术对第一筒体及第二筒体通过圆周一圈的若干压块同时进行对接定位,二者的筒口对接时更容易对正,对正精度高;尤其对不同筒径的筒体进行对接时,根据对接筒口端的异形、异径变径段的筒径、形状、方向等通过压块的弯折部的弯折角度初步定位,再进一步通过弯折部上设置的可调节的调节螺栓进行精确调节,可在异形方向上提供一定范围的可调节度,对异形筒口更好地进行对正,对正精度更高,确保后续焊接时焊缝的质量,利于焊缝对称,焊道的应力分布均匀,避免引起焊接变形。压块的横直部的内周设置有套圈。套圈为半圆圈形,两组夹紧组件对接锁紧后,围成整圆圈。本技术的通过套圈压紧固定第二筒体,套圈内周与第二筒体外周贴合,贴合面积大,受力均匀,可以避免第二筒体被压变形。所述夹紧组件的卡圈为半圆圈形,两组夹紧组件对接锁紧后,围成整圆圈。卡圈的内周面开设若干凹槽,压块的横直部嵌设在凹槽内。横直部的宽度与凹槽的宽度相匹配,横直部的厚度大于凹槽的深度。若干压块外周设置若干个同轴的卡圈。本技术的压块的横直部的宽度与卡圈的凹槽的宽度相匹配,横直部的厚度大于凹槽的深度,保证压块的压力全部作用于套圈上,更利于套圈上的压力均匀分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对第一筒体及第二筒体通过圆周一圈的若干压块同时进行对接定位,二者的筒口对接时更容易对正,对正精度高;尤其对不同筒径的筒体进行对接时,根据对接筒口端的异形、异径变径段的筒径、形状、方向等通过压块的弯折部的弯折角度初步定位,再进一步通过弯折部上设置的可调节的调节螺栓进行精确调节,可在异形方向上提供一定范围的可调节度,对异形筒口更好地进行对正,对正精度更高,确保后续焊接时焊缝的质量,利于焊缝对称,焊道的应力分布均匀,避免引起焊接变形。本技术的通过套圈压紧固定第二筒体,套圈内周与第二筒体外周贴合,贴合面积大,受力均匀,可以避免第二筒体被压变形。本技术的压块的横直部的宽度与卡圈的凹槽的宽度相匹配,横直部的厚度大于凹槽的深度,保证压块的压力全部作用于套圈上,更利于套圈上的压力均匀分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呈一定角度进行对接。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3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图4为压块的立体图。图5为图4的剖视图。图中:1、第一筒体;2、第二筒体;3、卡圈;31、凹槽;4、调节螺栓;5、压块;51、横直部;52、弯折部;53、螺纹孔;6、套圈;α:角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第一筒体1与第二筒体2为两个筒径不同的圆筒形,第一筒体1主体的筒径小于第二筒体2主体的筒径,二者的筒口以中心轴呈一定角度布置的方式进行对接,二者对接部位的外径相等;本技术套设在第一筒体1与第二筒体2对接的筒口端外周,包括上下两组半圆圈形的夹紧组件,两组夹紧组件为独立的组件,两端部设置有对接后的锁紧结构;每组夹紧组件从前至后依次设置若干个同轴的半圆圈形卡圈3,如图3所示,卡圈3的内周面沿周向均匀开设有若干方形凹槽31,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卡圈3,两个卡圈3的凹槽31上嵌设若干压块5,压块5一侧设置有调节螺栓4,调节螺栓4位于第一筒体1对应的筒口端部外周,调整调节螺栓4,使其压紧在第一筒体1的外周面上,压块5另一侧内周设置有半圆圈形的套圈6,套圈6套设在第二筒体2的筒口端部外周,套圈6的内周面压紧在第二筒体2的外周面上;两组夹紧组件瓣合锁紧后形成整圆,卡圈3、套圈6围成整圆圈。如图4、图5所示,压块5为方形块,其一端弯折一定角度α后呈近似V形,形成横直部51及弯折部52,弯折部52上开设有贯通的螺纹孔53,如图3所示,调节螺栓4可调节地拧在螺纹孔53上;压块5的横直部51卡入设置在卡圈3的凹槽31内,横直部51的内周面压紧贴合在套圈6的外周面上,通过套圈6压紧固定第二筒体2,套圈6内周与第二筒体2外周贴合,贴合面积大,受力均匀,可以避免第二筒体2被压变形;前后两个卡圈3分别位于压块5的横直部51的前后端部,横直部51的宽度与凹槽31的宽度相匹配,横直部51的厚度大于凹槽31的深度,保证压块5的压力全部作用于套圈6上,更利于套圈6上的压力均匀分布;横直部51的长度约等于套圈6的长度,套圈6的前后端面基本与横直部51的两端面平齐,避免套圈6朝向第一筒体1的端部伸出干涉第一筒体1。如图1、图2所示,上下两组夹紧组件对接锁紧后,两组夹紧组件的若干压块5围成圆圈,压块5的横直部51通过套圈6套设在作为基础的第二筒体2上,弯折部52弯折的方向朝向相对应的第一筒体1;由于第一筒体1的主体筒径小于第二筒体2的主体筒径,而两个筒体对接处的筒口外径相同,因此在第一筒体1上、与第二筒体2相对接的筒口端部会存在一个筒径由小至大渐变变径段,而第一筒体1是以呈一定角度的方向与第二筒体2进行对接的,则该变径段为筒径由小至大渐变的非常规的锥形,即该变径段为异形、异径的筒段;各个压块5的弯折部52的弯折角度与第一筒体1的筒口端的变径段上对应部位的筒径、形状、方向等相匹配,可以根据相应的筒径、形状、方向等确定,即各个位置上的压块5的弯折部52弯折的角度α可能是不同的,弯折部52弯折的角度α的范围为±80度,根据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筒体对接夹具,套设在两筒体对接筒口端的外周,其特征在于:瓣合为整圆的至少两组夹紧组件对接锁紧,夹紧组件的卡圈(3)内周沿周向嵌设有若干压块(5),压块(5)上具有横直部(51)及弯折部(52);各组夹紧组件对接锁紧后,若干压块(5)的横直部(51)套设在第二筒体(2)的外周,弯折部(52)对第一筒体(1)的外周进行定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筒体对接夹具,套设在两筒体对接筒口端的外周,其特征在于:瓣合为整圆的至少两组夹紧组件对接锁紧,夹紧组件的卡圈(3)内周沿周向嵌设有若干压块(5),压块(5)上具有横直部(51)及弯折部(52);各组夹紧组件对接锁紧后,若干压块(5)的横直部(51)套设在第二筒体(2)的外周,弯折部(52)对第一筒体(1)的外周进行定位。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对接夹具,其特征在于:弯折部(52)具有一定的弯折角度,弯折角度与第一筒体(1)筒口端的筒径、形状、方向相匹配。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筒体对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52)的弯折角度α的范围为±80度。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对接夹具,其特征在于:弯折部(52)上设置有调节螺栓(4),对第一筒体(1)的外周进行精确定位。


5.按照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同华染整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