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谷朊粉生产原料用碾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5840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谷朊粉生产原料用碾磨装置,包括底座、第一碾磨筒、第二碾磨筒、第一碾磨机构和第二碾磨机构;底座水平布置,底座两端设有竖直相对布置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碾磨筒、第二碾磨筒均倾斜设置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并且第一碾磨筒、第二碾磨筒两端均分别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连接,第一碾磨筒与第二碾磨筒之间形成夹角,第一碾磨筒远离第二碾磨筒一端顶部设有进料斗,第一碾磨筒靠近第二碾磨筒一端设有与第二碾磨筒连通的导料管,第二碾磨筒远离第一碾磨筒一端底部设有出料斗;第一碾磨机构安装在第一碾磨筒内,第二碾磨机构安装在第二碾磨筒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小麦碾磨彻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谷朊粉生产原料用碾磨装置
本技术涉及谷朊粉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谷朊粉生产原料用碾磨装置。
技术介绍
谷朊粉是以面粉为原料,采用湿法工艺分离提取出面粉中的主要成分(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并干燥而成的一种植物活性蛋白质。面粉是由小麦磨成的粉状物,磨粉装置是面粉加工厂不可少的一种加工设备,现有的小麦磨粉机一般由两个磨辊组成,碾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谷朊粉生产原料用碾磨装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谷朊粉生产原料用碾磨装置,包括底座、第一碾磨筒、第二碾磨筒、第一碾磨机构和第二碾磨机构;底座水平布置,底座两端设有竖直相对布置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碾磨筒、第二碾磨筒均倾斜设置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并且第一碾磨筒、第二碾磨筒两端均分别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连接,第一碾磨筒与第二碾磨筒之间形成夹角,第一碾磨筒远离第二碾磨筒一端顶部设有进料斗,第一碾磨筒靠近第二碾磨筒一端设有与第二碾磨筒连通的导料管,第二碾磨筒远离第一碾磨筒一端底部设有出料斗;第一碾磨机构安装在第一碾磨筒内,第二碾磨机构安装在第二碾磨筒内。优选的,第一碾磨机构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一电机,第一转轴沿第一碾磨筒轴向布置并与第一支架转动连接,第一电机安装在第一支架上并与第一转轴传动连接,第一转轴外部沿其轴向间隔错开布置有多个与第一碾磨筒配合碾磨的第一半圆碾磨轮。优选的,第二碾磨机构包括第二转轴和第二电机,第二转轴沿第二碾磨筒轴向布置并与第二支架转动连接,第二电机安装在第二支架上并与第二转轴传动连接,第二转轴外部沿其轴向间隔错开布置有多个与第二碾磨筒配合碾磨的第二半圆碾磨轮。优选的,第二半圆碾磨轮的厚度小于第一半圆碾磨轮的厚度,并且相邻两个第二半圆碾磨轮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两个第一半圆碾磨轮之间的距离。优选的,第一碾磨筒与第二碾磨筒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锐角,并且第一碾磨筒的内径与第二碾磨筒的内径相等。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谷朊粉生产原料用碾磨装置,由进料斗向第一碾磨筒内加入脱皮后的小麦,第一碾磨机构对小麦进行碾磨,经由第一碾磨机构碾磨后的小麦经由导料管进入第二碾磨筒内,再由第二碾磨机构对小麦进行碾磨,小麦碾磨成粉后经由出料斗出料。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小麦碾磨彻底,不仅方便小麦滚动前进还能对小麦充分碾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谷朊粉生产原料用碾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技术提出一种谷朊粉生产原料用碾磨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碾磨筒2、第二碾磨筒3、第一碾磨机构和第二碾磨机构;其中:底座1水平布置,底座1两端设有竖直相对布置的第一支架4、第二支架5。第一碾磨筒2、第二碾磨筒3均倾斜设置在第一支架4与第二支架5之间并且第一碾磨筒2、第二碾磨筒3两端均分别与第一支架4、第二支架5连接,第一碾磨筒2与第二碾磨筒3之间形成夹角,第一碾磨筒2远离第二碾磨筒3一端顶部设有进料斗6,第一碾磨筒2靠近第二碾磨筒3一端设有与第二碾磨筒3连通的导料管8,第二碾磨筒3远离第一碾磨筒2一端底部设有出料斗7。第一碾磨机构安装在第一碾磨筒2内,第一碾磨机构包括第一转轴9和第一电机10,第一转轴9沿第一碾磨筒2轴向布置并与第一支架4转动连接,第一电机10安装在第一支架4上并与第一转轴9传动连接,第一转轴9外部沿其轴向间隔错开布置有多个与第一碾磨筒2配合碾磨的第一半圆碾磨轮11。第二碾磨机构安装在第二碾磨筒3内,第二碾磨机构包括第二转轴12和第二电机13,第二转轴12沿第二碾磨筒3轴向布置并与第二支架5转动连接,第二电机13安装在第二支架5上并与第二转轴12传动连接,第二转轴12外部沿其轴向间隔错开布置有多个与第二碾磨筒3配合碾磨的第二半圆碾磨轮14。本技术工作原理:由进料斗6向第一碾磨筒2内加入脱皮后的小麦,第一电机10、第二电机13启动,第一转轴9、第二转轴12转动,多个第一半圆碾磨轮11对小麦进行碾磨,经由第一半圆碾磨轮11碾磨后的小麦经由导料管8进入第二碾磨筒3内,再由多个第二半圆碾磨轮14对小麦进行碾磨,小麦碾磨成粉后经由出料斗7出料。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小麦碾磨彻底,通过在第一转轴9外部间隔错开布置多个第一半圆碾磨轮11并在第二转轴12外部间隔错开布置多个第二半圆碾磨轮14,不仅方便小麦滚动前进还能对小麦充分碾磨。本实施例中,第二半圆碾磨轮14的厚度小于第一半圆碾磨轮11的厚度,并且相邻两个第二半圆碾磨轮14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两个第一半圆碾磨轮11之间的距离,通过以上设置,能够提高碾磨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一碾磨筒2与第二碾磨筒3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锐角,并且第一碾磨筒2的内径与第二碾磨筒3的内径相等。通过以上设置,方便小麦流动,避免堵塞。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谷朊粉生产原料用碾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碾磨筒(2)、第二碾磨筒(3)、第一碾磨机构和第二碾磨机构;/n底座(1)水平布置,底座(1)两端设有竖直相对布置的第一支架(4)、第二支架(5);/n第一碾磨筒(2)、第二碾磨筒(3)均倾斜设置在第一支架(4)与第二支架(5)之间并且第一碾磨筒(2)、第二碾磨筒(3)两端均分别与第一支架(4)、第二支架(5)连接,第一碾磨筒(2)与第二碾磨筒(3)之间形成夹角,第一碾磨筒(2)远离第二碾磨筒(3)一端顶部设有进料斗(6),第一碾磨筒(2)靠近第二碾磨筒(3)一端设有与第二碾磨筒(3)连通的导料管(8),第二碾磨筒(3)远离第一碾磨筒(2)一端底部设有出料斗(7);/n第一碾磨机构安装在第一碾磨筒(2)内,第二碾磨机构安装在第二碾磨筒(3)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谷朊粉生产原料用碾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碾磨筒(2)、第二碾磨筒(3)、第一碾磨机构和第二碾磨机构;
底座(1)水平布置,底座(1)两端设有竖直相对布置的第一支架(4)、第二支架(5);
第一碾磨筒(2)、第二碾磨筒(3)均倾斜设置在第一支架(4)与第二支架(5)之间并且第一碾磨筒(2)、第二碾磨筒(3)两端均分别与第一支架(4)、第二支架(5)连接,第一碾磨筒(2)与第二碾磨筒(3)之间形成夹角,第一碾磨筒(2)远离第二碾磨筒(3)一端顶部设有进料斗(6),第一碾磨筒(2)靠近第二碾磨筒(3)一端设有与第二碾磨筒(3)连通的导料管(8),第二碾磨筒(3)远离第一碾磨筒(2)一端底部设有出料斗(7);
第一碾磨机构安装在第一碾磨筒(2)内,第二碾磨机构安装在第二碾磨筒(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谷朊粉生产原料用碾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碾磨机构包括第一转轴(9)和第一电机(10),第一转轴(9)沿第一碾磨筒(2)轴向布置并与第一支架(4)转动连接,第一电机(10)安装在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传宁杨银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碧绿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