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5782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烟气处理装置。包括:固定床反应塔,其底部设置有烟气入口和副产物出口;所述烟气入口设置在所述副产物出口的附近;所述固定床反应塔的顶部设置有烟气出口;进气烟道,其与所述烟气入口连接,设置为能够将待处理烟气通入固定床反应塔内;出料管道,其与所述副产物出口连接,设置为能够将副产物排出;出气烟道,其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平段、过渡段和竖直段;所述水平段设置在所述固定床反应塔的顶部的上方,且与所述烟气出口连接,设置为能够将脱硫烟气排出;所述竖直段设置在所述固定床反应塔的侧壁附近,且与引风设备连接;引风设备,其与所述竖直段连接,设置为能够驱动待处理烟气流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节省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烟气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烟气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含固定床脱硫反应塔的烟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含硫物质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以及对人们身体健康带来损害。含硫物质主要来源于燃煤锅炉、工业窑炉、钢铁烧结球团设备排放的烟气。如图3所示,目前的烟气脱硫系统中的烟气入口通道一般设置于固定床反应塔的中部上下,占地面积大,不适宜于改造项目以及面积小的场地。比如,CN201216920U公开了一种烟气脱硫除尘装置,包括烟气脱硫器本体,烟气脱硫器本体内的底部设置有沉降室,顶部设置有洁净空气出口,中部以下设置有烟气进口。CN105169926A公开了一种烟气脱硫系统和烟气脱硫方法,烟气脱硫系统包括烟气脱硫塔,烟气脱硫塔包括塔体和由上而下依次连通的排烟装置、除雾装置等,烟气烟道(即烟气进入烟气脱硫塔的入口)设置于烟气脱硫塔的中部以下。CN202740962U公开了一种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包括静电除尘器、湿法烟气脱硫装置,湿法烟气脱硫装置的中部以下设置有入口烟道。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底部连接有废水排除管道。CN207667430U公开了一种干法烟气脱硫脱硝装置,包括烟气生成设备、预除尘设备、烟气脱硫脱硝设备、除尘设备、脱硫脱硝剂收集齐和烟囱。烟气脱硫脱硝设备的下部设置有预除尘烟气入口。CN202740962U公开了一种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包括静电除尘器、湿法烟气脱硫装置,湿法烟气脱硫装置的入口烟道位于脱硫装置本体的中下部,脱硫装置本体的底部连接有废水排除管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气处理装置。本技术的烟气处理装置可以节省占地面积。本技术提供一种烟气处理装置,包括:固定床反应塔,其设置为能够脱除待处理烟气中的含硫物质以形成脱硫烟气和副产物;所述固定床反应塔竖直设置,其底部设置有供待处理烟气进入固定床反应塔的烟气入口和供副产物从固定床反应塔排除的副产物出口;所述烟气入口设置在所述副产物出口的附近;所述固定床反应塔的顶部设置有烟气出口;进气烟道,其与所述烟气入口连接,设置为能够将待处理烟气通入固定床反应塔内;出料管道,其与所述副产物出口连接,设置为能够将副产物排出;出气烟道,其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平段、过渡段和竖直段;所述水平段设置在所述固定床反应塔的顶部的上方,且与所述烟气出口连接,设置为能够将脱硫烟气排出;所述竖直段设置在所述固定床反应塔的侧壁附近,且与引风设备连接;和引风设备,其与所述竖直段连接,设置为能够驱动待处理烟气流动。根据本技术的烟气处理装置,优选地,所述水平段具有一致的直径,且所述水平段的直径与所述过渡段的直径相同。根据本技术的烟气处理装置,优选地,所述竖直段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段、连接段和下段;所述上段与所述过渡段连接,所述下段与所述引风设备连接。根据本技术的烟气处理装置,优选地,所述上段具有一致的直径,且所述上段的直径与所述水平段的直径相同;所述下段的直径小于所述上段的直径;所述连接段具有倒立的锥台结构,其上底直径与所述上段的直径相同,其下底直径与所述下段的直径相同。根据本技术的烟气处理装置,优选地,所述过渡段为弧形结构。根据本技术的烟气处理装置,优选地,所述过渡段的轴向截面具有外弧和内弧,所述外弧的半径大于所述内弧的半径。根据本技术的烟气处理装置,优选地,所述外弧的圆心与所述内弧的圆心重合。根据本技术的烟气处理装置,优选地,所述副产物出口设置于所述固定床反应塔的底部的中心;所述烟气入口与所述副产物出口相靠近。根据本技术的烟气处理装置,优选地,所述出料管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竖直管道,连接管道和第二竖直管道;第一竖直管道与所述副产物出口连接,第一竖直管道设置在所述进气烟道的顶部上方,且位于所述进气烟道的侧壁延长线的内侧;所述连接管道相对于所述固定床反应塔的轴线向外延伸至所述进气烟道的侧壁外侧;第二竖直管道设置在所述进气烟道的侧壁外侧。根据本技术的烟气处理装置,优选地,所述固定床反应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本技术的烟气处理装置将烟气入口设置于固定床反应塔的底部并靠近底部的副产物出口,出气烟道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平段、过渡段和竖直段;所述水平段设置在所述固定床反应塔的顶部的上方,且与所述烟气出口连接;所述竖直段设置在所述固定床反应塔的侧壁附近。这样有利于节省占地面积。优选地,本技术的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两个以上的并列设置的固定床反应塔,从而保证运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烟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种烟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固定床反应塔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固定床反应塔,1-进气烟道,2-出料管道,21-的第一竖直管道,22-连接管道,23-第二竖直管道,3-出气烟道,31-水平段,32-过渡段,33-竖直段,331-上段,332-连接段,333-下段,4-引风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本技术所述的“装置”为一种产品,即各设备的集合。待处理烟气指的是需要脱除含硫物质的烟气。所述副产物包括固定床反应塔内的物料与含硫物质反应后形成的物质、未反应完全的物料以及其他副产物。本技术的烟气处理装置包括固定床反应塔、进气烟道、出料管道、出气烟道和引风设备。下面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固定床反应塔设置为能够脱除待处理烟气中的含硫物质以形成脱硫烟气和副产物。含硫物质包括但不限于硫氧化物,例如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固定床反应塔竖直设置。所谓竖直设置,表示塔体轴线垂直于地面。固定床反应塔的底部设置有供待处理烟气进入固定床反应塔的烟气入口和供副产物从固定床反应塔排除的副产物出口。烟气入口设置在副产物出口的附近。固定床反应塔的顶部设置有烟气出口。现有技术中,一般在固定床反应塔的中下部设置有烟气入口,然后横向连接进气烟道,导致占地面积增加。现有技术中的烟气脱硫装置占地面积大,不适用于面积小的工厂场地以及改造工程。本技术的固定床反应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固定床反应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床反应塔的结构基本相同。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副产物出口设置于固定床反应塔的底部的中心;烟气入口与副产物出口相靠近。这样有利于节省占地面积。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烟气出口设置于固定床反应塔的顶部的中心。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烟气出口设置于固定床反应塔的顶部的边缘。本技术的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进气烟道、出料管道和出气烟道。进气烟道与烟气入口连接,设置为能够将待处理烟气通入固定床反应塔。出料管道与副产物出口连接,设置为能够将形成的副产物排出。出气烟道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平段、过渡段和竖直段。水平段设置在固定床反应塔的顶部的上方,且与烟气出口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床反应塔,其设置为能够脱除待处理烟气中的含硫物质以形成脱硫烟气和副产物;所述固定床反应塔竖直设置,其底部设置有供待处理烟气进入固定床反应塔的烟气入口和供副产物从固定床反应塔排除的副产物出口;所述烟气入口设置在所述副产物出口的附近;所述固定床反应塔的顶部设置有烟气出口;/n进气烟道,其与所述烟气入口连接,设置为能够将待处理烟气通入固定床反应塔内;/n出料管道,其与所述副产物出口连接,设置为能够将副产物排出;/n出气烟道,其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平段、过渡段和竖直段;所述水平段设置在所述固定床反应塔的顶部的上方,且与所述烟气出口连接,设置为能够将脱硫烟气排出;所述竖直段设置在所述固定床反应塔的侧壁附近,且与引风设备连接;和/n引风设备,其与所述竖直段连接,设置为能够驱动待处理烟气流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床反应塔,其设置为能够脱除待处理烟气中的含硫物质以形成脱硫烟气和副产物;所述固定床反应塔竖直设置,其底部设置有供待处理烟气进入固定床反应塔的烟气入口和供副产物从固定床反应塔排除的副产物出口;所述烟气入口设置在所述副产物出口的附近;所述固定床反应塔的顶部设置有烟气出口;
进气烟道,其与所述烟气入口连接,设置为能够将待处理烟气通入固定床反应塔内;
出料管道,其与所述副产物出口连接,设置为能够将副产物排出;
出气烟道,其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平段、过渡段和竖直段;所述水平段设置在所述固定床反应塔的顶部的上方,且与所述烟气出口连接,设置为能够将脱硫烟气排出;所述竖直段设置在所述固定床反应塔的侧壁附近,且与引风设备连接;和
引风设备,其与所述竖直段连接,设置为能够驱动待处理烟气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段具有一致的直径,且所述水平段的直径与所述过渡段的直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段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段、连接段和下段;所述上段与所述过渡段连接,所述下段与所述引风设备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段具有一致的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裳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晶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