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聚结除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5768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介绍了一种高效聚结除雾装置,连接于气液分离器气相出口,包括引流室、液滴聚结元件、分离元件、降液管和液相收集槽;引流室设于气液分离器气相出口,包括由设备筒体、前端板、后端板和底板共同围成的引流室主体、设置在引流室主体的内部的前端板上的斜向导流板;液滴聚结元件、分离元件设置和支撑装置在引流室的前端板外侧;分离元件为折流板叶片;液滴聚结元件和分离元件垂直布置,分离元件下部设置有多排小孔的支撑板,液相收集槽在小孔的下方;降液管装置在引流室底板中部下方和液相收集槽底部。本专利使气体中的小液滴通过碰撞形成大液滴,然后分离,除雾效果佳;引流室起到缓冲沉降作用,斜向导流板对气体进行导流后气体出口流出,优化了分离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聚结除雾装置
本技术属于在高效气液分离的
,具体涉及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环保等行业使用的一种高效的聚结除雾装置。
技术介绍
在实际的气液分离领域,不但要提高分离器的分离效率,还要保证气体中的含液量满足指标要求。由于分离器内压力和气速波动较大,气流中携带液滴粒径小等因素,在设备的气体出口需要安装高效的除雾器。分离器用的除雾器,按照结构大致有丝网式除雾器、叶片式除雾器、折流板式除雾器和旋流板式除雾器等几种。但是在这几种结构中,丝网除雾器机械强度低、易断裂、堵塞和结蜡,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压降会逐渐增大,分离效率不断降低,同时,主要安装方式为水平安装,会由于气速过快,气相中的液体夹带超过丝网的处理能力,二次夹带严重。采用叶片除雾器,当液滴的粒径较小,气速较慢时,分离效果明显下降。折流板和旋流板除雾器利用重力分离的原理,气流纵向流动,液滴利用重力作用来摆脱气相,其分离效率低于丝网除沫器,特别是在处理气液混合物中小液滴的情况下,系统的分离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高效聚结分离除雾器,能够克服进料中液滴小,液相大,气速高造成的气液分离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达到的:一种高效聚结分离除雾器,连接于气液分离器气相出口,包括引流室、液滴聚结元件、分离元件、降液管和液相收集槽;所述的引流室设置于气液分离器气相出口,包括引流室主体、斜向导流板;引流室主体由设备筒体、前端板、后端板和底板共同围成;斜向导流板设置在引流室主体的内部的前端板上,斜向下向后端板方向延伸;液滴聚结元件、分离元件设置和支撑装置在引流室的前端板外侧;所述分离元件为折流板叶片,折流板叶片的弯折处有弧钩,用以对大液滴进行分离;液滴聚结元件和分离元件均垂直布置,在分离元件的下部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有多排均匀分布的小孔,液相收集槽设置在小孔的下方;降液管装置在引流室底板中部位置下方和液相收集槽底部。进一步地,所述液滴聚结元件为多层不锈钢丝网。进一步地,所述液滴聚结元件和分离元件均为可拆卸结构,与支撑装置之间采用螺栓进行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液滴聚结元件的多层不锈钢丝网的丝网直径为0.09~0.2mm。进一步地,所述分离元件的叶片厚度为1mm。进一步地,所述液滴聚结元件和分离元件的外面由四块板进行包围和支撑。进一步地,所述除雾装置的长、宽、高可以根据气液分离器的流量,以及控制的气液界面高度来确定。进一步地,所述高效聚结分离除雾器还包括用于固定聚结元件和分离元件的支撑装置。支撑装置设置在引流室的前端板外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用丝网聚结元件使气体中的小液滴通过碰撞作用聚结形成大液滴,然后通过分离元件来对大液滴进行分离,以达到最佳的除雾效果。同时,为了保证除雾结构在气液分离器中的适用性,在分离元件后设置了一个引流室,起到了缓冲和沉降作用,同时,通过引流室内的斜向导流板对气体进行导流,以便除雾后的气体能够稳定的从气体出口流出,同时,更加优化了分离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聚结元件和分离元件的放大图。图中,1、液滴聚结元件,2、分离元件,3、壳体,4、气体出口,5、前端板,6、底板,7、后端板,8、降液管,9、斜向导流板,10、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解释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具体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聚结分离除雾器,具体地,如图1、2和3所示,包括引流室、液滴聚结元件1、分离元件2、降液管8和液相收集槽,以及用于固定液滴聚结元件1和分离元件2的支撑装置。所述的引流室设置于气液分离器气相出口,由设备筒体、前端板5、后端板7和底板6共同围成;在引流室的内部,前端板5上设置有斜向导流板9,斜向导流板9斜向下向后端板7方向延伸;在引流室的前端板5外侧,设置有液滴聚结元件1和分离元件2,以及支撑装置;在引流室底板6中部位置,设置有降液管8;所述的液滴聚结元件1和分离元件2垂直布置。所述分离元件2为折流板叶片,折流板叶片的弯折处有弧钩,用以对大液滴进行分离;液滴聚结元件1和分离元件2均垂直布置,在分离元件2的下部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有多排均匀分布的小孔,液相收集槽设置在小孔的下方。降液管8还设置液相收集槽底部。本技术设置的聚结元件,气体和小液滴混合进入丝网除雾元件时,气体中的小液滴与丝网通过碰撞作用,小液滴聚结形成较大的液滴,保证了最佳的分离效果。为进一步加强分离效果,本技术在液滴聚结元件1后端设置了分离元件2,分离元件2为折流板叶片式结构,当气体和聚结形成的液滴颗粒混合载入折流板叶片分离流道时,被迫进行多次流向改变,密度较低的气体可以轻易的变换流道,而密度较高的液滴由于动量作用,与叶片表面发生碰撞。经过多次的碰撞和旋流聚结,在表面张力作用下,这些液滴聚结成更大的颗粒,吸收其它液滴撞击折流板叶片,转化为片状流动,形成液膜。液滴就被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然后通过重力作用,经折流板叶片流道与气流垂直方向,通过流到折流板叶片的底部小孔,进入液相收集槽中,并经降液管8排到容器底部,避免了二次夹带和液泛。在分离元件2后设置的引流室,起到了缓冲和沉降作用;同时在引流室内部设置了斜向导流板9,通过斜向导流板9对气体进行导流,以便除雾后的气体能够稳定的从气体出口4流出,同时,更加优化了分离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聚结除雾装置,连接于气液分离器气相出口,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室、液滴聚结元件、分离元件、降液管和液相收集槽;/n所述的引流室设置于气液分离器气相出口,包括引流室主体、斜向导流板;引流室主体由设备筒体、前端板、后端板和底板共同围成;斜向导流板设置在引流室主体的内部的前端板上,斜向下向后端板方向延伸;/n液滴聚结元件、分离元件设置和支撑装置在引流室的前端板外侧;所述分离元件为折流板叶片,折流板叶片的弯折处有弧钩,用以对大液滴进行分离;液滴聚结元件和分离元件均垂直布置,在分离元件的下部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有多排均匀分布的小孔,液相收集槽设置在小孔的下方;/n降液管装置在引流室底板中部位置下方和液相收集槽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聚结除雾装置,连接于气液分离器气相出口,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室、液滴聚结元件、分离元件、降液管和液相收集槽;
所述的引流室设置于气液分离器气相出口,包括引流室主体、斜向导流板;引流室主体由设备筒体、前端板、后端板和底板共同围成;斜向导流板设置在引流室主体的内部的前端板上,斜向下向后端板方向延伸;
液滴聚结元件、分离元件设置和支撑装置在引流室的前端板外侧;所述分离元件为折流板叶片,折流板叶片的弯折处有弧钩,用以对大液滴进行分离;液滴聚结元件和分离元件均垂直布置,在分离元件的下部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有多排均匀分布的小孔,液相收集槽设置在小孔的下方;
降液管装置在引流室底板中部位置下方和液相收集槽底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家纯汪奎邹龙华张学东李怀洲华爽赵灵霜杨党库杜立国张纹娟谭开亮赵凌霜谭金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