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小病灶三维磁定位探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5653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微小病灶三维磁定位探测装置。探测装置包括手持部、管体和探测单元;手持部的一端设置信号连接器,另一端与管体的一端连接,手持部内设三维探测处理电路;探测单元与管体的另一端部连接;探测单元包括X轴传感器、Y轴传感器和Z轴传感器,每个传感器均位于不同的平面内,各平面之间两两相互垂直,X轴传感器、Y轴传感器和Z轴传感器并联,每个传感器分别独立地与三维探测处理电路电连接。采用可伸缩三维探测单元,探测单元由X、Y和Z轴传感器构成,各传感器分别可探测与此垂直方向的病灶。结合患者术前CT结果构建出一个三维模型,以直观图像的形式展现在术者面前,以实现对微小肿瘤病灶的精确切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小病灶三维磁定位探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体内诊疗
,具体涉及一种微小病灶三维磁定位探测装置。
技术介绍
在大多数晚期肿瘤病人中常常会出现肺部或肝脏和肠道的转移,或者一部分患者肺部多发肿瘤灶。由于肺部的病灶大多数位于肺门或者肺叶内部,在肺表面无法看到病灶的位置。此外由于肺部和肠腔属于含气体器官,也无法利用超声对病灶进行定位。且术前CT定位对手术指导作用有限,手术过程中仅能做到对大病灶的切除,很难做到对微小病灶的精确定位切除,导致患者手术切除不彻底,影响预后。目前还未有相关专门用于外科手术微小病灶的定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三维磁定位探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手持部、管体和探测单元;所述手持部的一端设置信号连接器,另一端与所述管体的一端连接,所述手持部内设三维探测处理电路;所述探测单元与所述管体的另一端部连接;所述探测单元包括X轴传感器、Y轴传感器和Z轴传感器,每个传感器均位于不同的平面内,各平面之间两两相互垂直,所述X轴传感器、Y轴传感器和Z轴传感器并联,每个传感器分别独立地与所述三维探测处理电路电连接。根据本技术,所述管体为长度可调或不可调的管体,优选为长度可调的管体,例如为伸缩管体。进一步地,所述伸缩管体包括外杆和设置在外杆内部的内杆。其中,所述伸缩管体的展开长度可以为30-35cm,例如30cm、31cm、32cm、33cm、34cm、35cm。其中,所述伸缩管体未展开的长度等于外杆的长度,例如大于或等于15-17.5cm。进一步地,所述外杆的直径为4-10mm,例如5-9mm,又如6-8mm。根据本技术,所述管体的材质可以为耐高温和耐腐蚀性的材料,例如金属、PEEK(聚醚醚酮)等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金属和PEEK为医用级别。根据本技术,所述内杆与所述探测单元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内杆与所述探测单元的连接处设置绝缘支架,绝缘支架用于防止连接处漏电。优选地,所述绝缘支架的材质为耐高温和耐腐蚀性的材料,例如PEEK(聚醚醚酮)等材料。根据本技术,所述探测单元还包括保护罩,所述保护罩设置在所述探测单元的外部;优选地,所述保护罩的材质可以为耐高温和耐腐蚀性的材料,例如PEEK(聚醚醚酮)等材料。根据本技术,所述三维探测处理电路中含有处理芯片,所述处理芯片可以为TDA0161芯片、QA740161芯片或TCA355G等。根据本技术,所述三维探测处理电路包括与X轴传感器连接的X轴探测处理电路,与Y轴传感器连接的Y轴探测处理电路,与Z轴传感器连接的Z轴探测处理电路,所述X轴探测处理电路、Y轴探测处理电路、Z轴探测处理电路为并联关系。其中,所述X轴探测处理电路、Y轴探测处理电路、Z轴探测处理电路的电路结构相同,以X轴探测处理电路为例,其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拾波线圈(Pick-up线圈)、电阻R2和电源;所述拾波线圈包括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所述处理芯片与X轴传感器之间通过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进行信号交互,所述第一电感L1与探测芯片之间设置有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所述第一电感L1通过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与处理芯片的滤波端相连接。例如,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和处理芯片的第3引脚连接,其另一端和处理芯片的第7引脚连接。例如,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和处理芯片的第7引脚连接,其另一端和芯片第5引脚连接。例如,所述第三电容C3的一端与处理芯片的第8引脚连接,其另一端与电阻R2连接。例如,所述第四电容C4的一端与处理芯片的第6引脚连接,其另一端通过线路与所述信号连接器连接。例如,所述处理芯片的第1引脚与电源连接。优选地,所述三维探测处理电路的结构如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所述三维探测处理电路中的连接均为本领域已知连接方式。根据本技术,所述手持部的形状优选为便于人手把持的形状。根据本技术,所述信号连接器用于连接三维探测处理电路和位于装置外的主机控制单元,所述主机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三维探测处理电路通过信号连接器传输出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构建得到病灶的立体模型。其中,所述信号连接器可以选自本领域已知信号连接器。其中,所述主机控制单元还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可以选自本领域已知信号显示仪表。根据本技术,所述X轴传感器、Y轴传感器和Z轴传感器相同,各自的探测范围为0-20mm。优选地,所述X轴传感器、Y轴传感器和Z轴传感器均为IST8310三轴地磁传感器。根据本技术,所述X轴传感器、Y轴传感器和Z轴传感器同时测量、协同工作。进一步地,本技术还提供使用上述三维磁定位探测装置的探测方法,所述探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病灶周围注入磁性定位制剂,将所述探测装置置于磁性定位制剂附近进行扫描,处理芯片调整X轴传感器、Y轴传感器和Z轴传感器的共振频率与磁性定位制剂相同,传感器分别将探测到的信号通过各自连接的探测处理电路,输送至主机控制单元的计算机中,分析构建得到病灶的立体模型。本技术中,各传感器与病灶中磁性定位制剂距离的变化会使处理芯片在拾波线圈线圈中产生的共振频率也随之变化,传感器将共振频率信号传输至探测处理电路,即可确认各传感器与磁性定位制剂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而构建出病灶的三维模型。当所述传感器位于体外,其与体内待感应物距离不同时,所述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强度不相同,且所述传感器与待感应物距离越近,相应的感应信号越强。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述病灶为微小肿瘤病灶,例如,所述病灶可以为直径0.7-1.5cm的球形体或类球形体,又如直径为1cm的球形体或类球形体。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述病灶为位于含气体器官中的病灶,例如所述含气体器官为腹部或肺部,优选肠腔或胸腔。例如,通过肠镜查找病灶部位,并向病灶部位注入磁性定位制剂,将探测单元放置在腹腔内部,在肠管表面移动外部并观察信号变化,当各传感器信号最强时即为病灶所对应的部位。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述磁性定位制剂注入病灶周围后能够与病灶部位特异性结合并蓄积,定位制剂与病灶部位的结合较紧密且不易扩散,能够作为影像持久的定位标志物,定位精确度较高。同时,定位制剂可以通过粘膜下局部注射的方式进行标记,避免含铁微粒静脉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定位标记物不干扰手术的同时还能够为小微病灶的影像检查提供标志物指引。优选地,所述磁性定位制剂可以为四氧化三铁磁性材料。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各传感器与病灶中磁性定位制剂距离的变化将会导致Pick-up线圈的电感量发生改变,利用邻近探测芯片在Pick-up线圈中产生特定的共振频率(各传感器的共振频率与磁性定位制剂相匹配),当其电感量发生变化时,该共振频率也随之变化。本技术的传感器采用本领域已知的磁性传感器线圈,当传感器在体内移动时,传感器线圈生成指示位置信号。位置信号通过检测电路被转换为可被主机控制单元理解的形式。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述立体模型的构建还可以结合术前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小病灶三维磁定位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手持部、管体和探测单元;/n所述手持部的一端设置信号连接器,另一端与所述管体的一端连接,所述手持部内设三维探测处理电路;/n所述探测单元与所述管体的另一端部连接;/n所述探测单元包括X轴传感器、Y轴传感器和Z轴传感器,每个传感器均位于不同的平面内,各平面之间两两相互垂直,所述X轴传感器、Y轴传感器和Z轴传感器并联,每个传感器分别独立地与所述三维探测处理电路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小病灶三维磁定位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手持部、管体和探测单元;
所述手持部的一端设置信号连接器,另一端与所述管体的一端连接,所述手持部内设三维探测处理电路;
所述探测单元与所述管体的另一端部连接;
所述探测单元包括X轴传感器、Y轴传感器和Z轴传感器,每个传感器均位于不同的平面内,各平面之间两两相互垂直,所述X轴传感器、Y轴传感器和Z轴传感器并联,每个传感器分别独立地与所述三维探测处理电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病灶三维磁定位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为长度可调或不可调的管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小病灶三维磁定位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为长度可调的伸缩管体;
所述伸缩管体包括外杆和设置在外杆内部的内杆;
所述伸缩管体的展开长度为30-35cm;
所述伸缩管体未展开的长度等于外杆的长度;
所述外杆的直径为4-1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小病灶三维磁定位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材质为耐高温和耐腐蚀性的材料;
所述内杆与所述探测单元连接;
所述内杆与所述探测单元的连接处设置绝缘支架;
所述绝缘支架的材质为耐高温和耐腐蚀性的材料;
所述探测单元还包括保护罩,所述保护罩设置在所述探测单元的外部;所述保护罩的材质为耐高温和耐腐蚀性的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病灶三维磁定位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探测处理电路中含有处理芯片,所述处理芯片为TDA0161芯片、QA740161芯片或TCA355G。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开琳曹英豪左华坤欧阳君邓胜和夏正才古俊楠毛富巍吴轲李航刘兴华王继亮陶凯雄王国斌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