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共用整流结构的单级调压变换电路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子变换
,特别涉及一种共用整流结构的单级调压变换电路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LLC谐振变换器由于高效率,隔离型电路等特点,被广泛用于高效率隔离的应用场景中,例如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固态变压器和低压大电流应用场合等。当LLC谐振变换器以谐振频率工作时,其可以获得原边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ZVS)和副边整流二极管的零电流关断(ZCS),从而可以获得最高的能量转化效率。然而,当电路工作点偏离谐振工作点时,LLC谐振变换器的变压器环流将会增加,导致LLC原边电流增加,电路损耗增大,从而降低了转换效率。因此,对于需要宽电压增益的应用,题为"Two-Stage48V-12V/6V-1.8VVoltageRegulatorModuleWithDynamicBusVoltageControlforLight-LoadEfficiencyImprovement"C.Fei,etal,《IEEETransactionsonPowerElectronics》,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用整流结构的单级调压变换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整流结构的单级调压变换电路包括:/n直流电源、电容分压模块、谐振模块、交流滤波模块、储能电感、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第一电能调节逆变模块、电能调节整流模块、第二电能调节逆变模块、负载模块、主控制器;/n所述直流电源与所述电容分压模块通过有线方式连接;所述电容分压模块分别与所述的第一电能调节逆变模块、第二电能调节逆变模块通过有线方式依次连接;/n所述第一电能调节逆变模块与所述谐振模块通过有线方式连接;所述第二电能调节逆变模块与所述储能电感通过有线方式连接;/n所述谐振模块与所述第一变压器通过有线方式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用整流结构的单级调压变换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整流结构的单级调压变换电路包括:
直流电源、电容分压模块、谐振模块、交流滤波模块、储能电感、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第一电能调节逆变模块、电能调节整流模块、第二电能调节逆变模块、负载模块、主控制器;
所述直流电源与所述电容分压模块通过有线方式连接;所述电容分压模块分别与所述的第一电能调节逆变模块、第二电能调节逆变模块通过有线方式依次连接;
所述第一电能调节逆变模块与所述谐振模块通过有线方式连接;所述第二电能调节逆变模块与所述储能电感通过有线方式连接;
所述谐振模块与所述第一变压器通过有线方式连接;所述储能电感与所述第二变压器通过有线方式连接;所述的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通过磁芯集成,以减小体积并提高功率密度;所述第一变压器与所述第二变压器共用副边;通过反向地绕制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绕组方向、所述第二变压器的绕组方向,使得所述第一变压器产生的磁通、所述第二变压器产生的磁通在磁芯中心柱抵消以减少变压器磁芯损耗;
所述第一变压器与所述电能调节整流模块通过有线方式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与所述电能调节整流模块通过有线方式连接;所述电能调节整流模块与所述交流滤波模块通过有线方式连接,所述交流滤波模块与所述负载模块通过有线方式连接;
所述主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的第一电能调节逆变模块、第二电能调节逆变模块、电能调节整流模块通过有线方式依次连接;
所述直流电源用于提供直流电源,并输出至所述电容分压模块;
所述电容分压模块根据直流电源通过电容分压分别产生第一逆变直流电源、第二逆变直流电源,将第一逆变直流电源输出至所述第一电能调节逆变模块,将第二逆变直流电源输出至所述第二电能调节逆变模块;
所述主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电能调节逆变模块,将第一逆变直流电源逆变为第一逆变交流电源,并传输至所述谐振模块;
所述主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第二电能调节逆变模块,将第二逆变直流电源逆变为第二逆变交流电源,并传输至所述储能电感;
所述谐振模块将第一逆变交流电源传输至所述第一变压器,通过所述第一变压器将所述第一逆变交流电源通过磁耦合至所述电能调节整流模块;
所述储能电感将第二逆变交流电源传输至所述第二变压器,通过所述第二变压器将所述第二逆变交流电源通过磁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尚智,王明龙,宫金武,查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