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纹管和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5278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波纹管以及线束,能够抑制被容纳在内部的电线与狭缝的边缘的接触所导致的损伤。波纹管(1)具备:管主体(2),其在内部容纳电线(W),且呈环状;以及保护层(3),其在管主体(2)的内周面层叠,管主体(2)至少具有使凸部(2a)和凹部(2b)沿着轴向交替地连续的波纹状区域,且在周向上形成有两个周向端部(22a、22b),两个周向端部(22a、22b)对置从而管主体(2)在周向上封闭。保护层(3)在内周面中的至少与两个端部(22a、22b)分别对应的端部区域(23a、23b)层叠,且硬度比管主体(2)的硬度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波纹管和线束
本专利技术涉及波纹管和线束。
技术介绍
以往,使用波纹管作为从外部对搭载于汽车等的电线进行保护的外装部件。现有的波纹管在管主体的轴向上形成有一条狭缝,通过将电线经由狭缝插入波纹管的内部,从而容纳电线(参照专利文献1)。由此,波纹管对电线进行保护。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598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在现有的波纹管中,在组装电线后使狭缝闭合,但有时在周向上构成狭缝的两个端部中的一者会在径向上错开,从而由狭缝的对置面和波纹管的内周面形成的边缘(以下,也称为“狭缝的边缘”)向内侧突出。容纳于波纹管的电线在该波纹管搭载于车辆之后有可能因车辆振动等而与狭缝的边缘接触而损伤电线的覆皮。另外,在电线的组装作业时,电线可能与狭缝的边缘接触而对电线的覆皮造成损伤。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波纹管以及线束,其能够抑制由于收纳在内部的电线与狭缝的边缘的接触而引起的损伤。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波纹管的特征在于,具备:管主体,所述管主体在内部容纳电线,且呈环状;以及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在所述管主体的内周面层叠,所述管主体至少具有使凸部和凹部沿着轴向交替地连续的波纹状区域,在所述管主体的周向上形成有两个端部,所述两个端部对置或者重叠从而所述管主体在周向上封闭,所述保护层在所述内周面中的至少与所述两个端部分别对应的端部区域层叠,所述保护层的硬度比所述管主体的硬度低。另外,在上述波纹管中,所述保护层在各所述端部区域中的至少所述波纹状区域层叠。另外,在上述波纹管中,所述保护层的硬度为在被所述管主体中容纳的所述电线的最外层的硬度以下。另外,在上述波纹管中,所述波纹管还具备在所述管主体的外周面层叠的覆皮层,所述覆皮层在所述外周面中的至少与所述两个端部分别对应的端部区域层叠,所述覆皮层的硬度比所述管主体的硬度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线束的特征在于,具备:如上述内容所述的波纹管;以及被所述波纹管容纳的一条以上的电线。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波纹管以及线束起到能够抑制由于收纳在内部的电线与狭缝的边缘的接触而引起的损伤这样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波纹管以及线束的外观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波纹管以及线束的概略结构的将径向剖切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波纹管以及线束的概略结构的将轴向剖切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波纹管以及线束的概略结构的径向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变形例1中的波纹管的概略结构的将轴向剖切的剖视图。图6是将变形例1中的波纹管的主要部分放大的将径向剖切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变形例2中的波纹管的外观的俯视图。图8的(A)是图7所示的直线状区域的将轴向剖切的剖视图,图8的(B)是图9所示的平型形状的波纹状区域的将轴向剖切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变形例3中的波纹管的外观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变形例4中的波纹管的概略结构的将轴向剖切的剖视图。符号说明1、1A、1B、1C、1D波纹管2管主体2a、3a凸部2b、3b凹部3保护层4波纹状区域5直线状区域6平型形状的波纹状区域7连结区域21内部空间22a、22b周向端部23a、23b、25a、25b端部区域24、26中央区域30覆皮层35盖部W电线WH线束附图中文字图1、图2、图7、图9轴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波纹管以及线束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不受下述实施方式的限定。即,下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要素,在不脱离专利技术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中的波纹管以及线束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波纹管以及线束的外观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波纹管以及线束的概略结构的将径向剖切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波纹管以及线束的概略结构的将轴向剖切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波纹管以及线束的概略结构的将轴向剖切的剖视图。在此,图1是从径向观察圆筒状的管主体中的两个周向端部的对置位置的俯视图。图2(包括图6)是以通过中心轴和对置位置的面将管主体切断时的将径向剖切的剖视图。图3是图1的A-A的剖视图,表示管主体的两个周向端部对置的状态。图4表示管主体的两个周向端部平行的状态。本实施方式中的波纹管1用作从外部对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电线W进行保护的外装部件。电线W是一根利用绝缘性的覆皮部将由多根导电性的金属基线构成的导体部(芯线)的外侧覆盖而成者或多根集合得到的部件。电线W的覆皮部例如层叠于电线W的最外层。波纹管1与作为保护对象的至少一根电线W等一起构成线束WH。如图1~图4所示,波纹管1由管主体2和保护层3构成。管主体2是在内部容纳电线W的部分。管主体2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具有挠性。管主体2例如以聚丙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弹性体等为材料而成形。如图1~图4所示,管主体2形成为具有内部空间21的筒形状,通过使沿周向呈凸状的凸部2a和呈凹状的凹部2b在轴向上交替地连续,从而管主体2形成为波纹状。管主体2在轴向的一方的轴向端部与另一方的轴向端部之间具有被形成为波纹状的波纹状区域4。本实施方式的管主体2在组装电线W之前的组装前状态和组装电线W后的组装后状态中,在从轴向观察的情况下呈圆环状。管主体2在周向上具有两个周向端部22a、22b。周向端部22a、22b是在周向上构成狭缝的两个端部。各周向端部22a、22b具有由周向的对置面和管主体2的内周面形成的边缘(以下,也称为“狭缝的边缘”)。周向端部22a、22b在电线W的组装前后对置,从而在周向上接触而将内部空间21封闭(图3以及图4)。例如,如图3所示,周向端部22a、22b在电线W的组装前后以内周面成连续的面的状态沿周向接触而将内部空间21封闭。在该情况下,周向端部22a、22b均不向径向内侧、径向外侧突出。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周向端部22a、22b在电线W的组装前后,以其中一者向径向内侧(或径向外侧)突出的状态沿周向接触而将内部空间21封闭。在该情况下,周向端部22a、22b中的一者向径向内侧突出,因此狭缝的边缘出现在管主体2的内周面。在电线W插入到管主体2的内部空间21时,管主体2挠曲而使周向端部22a、22b在周向上分离形成开口。周向端部22a、22b在管主体2的周向上的对置位置对置。另外,在电线W的组装前状态下,周向端部22a、22b在内周面为连续的面的状态下在周向上接触而将内部空间21封闭,但在电线W的组装后状态下,有时周向端部22a、22b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波纹管,其特征在于,具备:/n管主体,所述管主体在内部容纳电线,且呈环状;以及/n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在所述管主体的内周面层叠,/n所述管主体至少具有使凸部和凹部沿着轴向交替地连续的波纹状区域,/n在所述管主体的周向上形成有两个端部,/n所述两个端部对置或者重叠从而所述管主体在周向上封闭,/n所述保护层在所述内周面中的、至少与所述两个端部分别对应的端部区域层叠,/n所述保护层的硬度比所述管主体的硬度低。/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07 JP 2019-1066901.一种波纹管,其特征在于,具备:
管主体,所述管主体在内部容纳电线,且呈环状;以及
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在所述管主体的内周面层叠,
所述管主体至少具有使凸部和凹部沿着轴向交替地连续的波纹状区域,
在所述管主体的周向上形成有两个端部,
所述两个端部对置或者重叠从而所述管主体在周向上封闭,
所述保护层在所述内周面中的、至少与所述两个端部分别对应的端部区域层叠,
所述保护层的硬度比所述管主体的硬度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纹管,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内胜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