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伟岳专利>正文

一种双层编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5222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编码器,包括相互叠合安装的第一编码器和第二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编码器上设置有传动部,第二编码器上设置有传动轴,传动部内形成有传动腔,传动轴的上端设置有齿环,在传动部的侧壁上连接有控制臂,控制臂内转动设置有控制轴,控制轴上与齿环相对的一端形成有一斜台,控制臂内形成有与轴孔相通的弹簧腔,控制轴上固定设置有一抵靠于弹簧腔内端之上的限位环,弹簧腔内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端和弹簧腔的腔壁相抵,弹簧另一端和限位环相抵,在控制臂外设置有与控制轴相连的操作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层编码器元件,具有占用空间小、具有组合功能、操作简洁和线路连接方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编码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开关,特别涉及一种双层编码器。
技术介绍
编码器是将信号或数据进行编制、转换为可用以通讯、传输和存储的信号形式的设备,编码器把角位移或直线位移转换成电信号,前者称为码盘,后者称为码尺,飞行学员在使用飞机航电设备时要求手感要重,位置要清晰。例如,现有公开号为CN110940363A的中国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推拉开关功能的双层编码器的电子产品》,包括外轴旋转光电编码组件、内轴旋转光电编码组件和内轴推拉开关组件,所述外轴旋转光电编码组件、内轴旋转光电编码组件和内轴推拉开关组件通过若干螺丝连接,且所述内轴旋转光电编码组件位于外轴旋转光电编码组件和内轴推拉开关组件之间,所述外轴旋转光电编码组件包括第一封装壳和第二封装壳,所述第二封装壳远离第一封装壳的一侧依次设置有隔离板、光电发射电路和光栅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双层编码器,具有占用空间小、具有组合功能、操作简洁和线路连接方便的特点。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编码器,包括相互叠合安装的第一编码器(1)和第二编码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编码器(1)上设置有控制第一编码器(1)工作的传动部(4),第二编码器(2)上设置有控制第二编码器(2)工作的传动轴(3),传动部(4)内形成有一传动腔(41),传动轴(3)穿过第一编码器(1)伸入传动腔(41)内,传动轴(3)的上端设置有一置于传动腔(41)内的齿环(9),在传动部(4)的侧壁上连接有一控制臂(5),控制臂(5)的端面上开设有与传动腔(41)相通的轴孔(531),轴孔(531)内转动设置有一控制轴(7),控制轴(7)上与齿环(9)相对的一端形成有一斜台(701),控制臂(5)内形成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编码器,包括相互叠合安装的第一编码器(1)和第二编码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编码器(1)上设置有控制第一编码器(1)工作的传动部(4),第二编码器(2)上设置有控制第二编码器(2)工作的传动轴(3),传动部(4)内形成有一传动腔(41),传动轴(3)穿过第一编码器(1)伸入传动腔(41)内,传动轴(3)的上端设置有一置于传动腔(41)内的齿环(9),在传动部(4)的侧壁上连接有一控制臂(5),控制臂(5)的端面上开设有与传动腔(41)相通的轴孔(531),轴孔(531)内转动设置有一控制轴(7),控制轴(7)上与齿环(9)相对的一端形成有一斜台(701),控制臂(5)内形成有与轴孔(531)相通的弹簧腔(51),控制轴(7)上固定设置有一抵靠于弹簧腔(51)内端之上的限位环(71),弹簧腔(51)内设置有弹簧(8),弹簧(8)的一端和弹簧腔(51)的腔壁相抵,弹簧(8)另一端和限位环(71)相抵,在控制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岳
申请(专利权)人:黄伟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