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伟岳专利>正文

一种编码器组合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0291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编码器组合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板、中盖板和下盖板,位于上盖板和中盖板之间并列设置有第一编码器和第二编码器,位于中盖板和下盖板之间设置有电位器,在第一编码器和电位器之间设置有第一控制轴,第一控制轴穿过第一编码器和电位器的旋钮连接,在第二编码器上设置有第二控制轴,第一控制轴的上端设置有转杆,转杆的两端设置有棘爪,第二控制轴的上端设置有棘轮,在电位器旋钮上开设有用于第一控制轴下端插入的传动槽,传动槽内设置有与第一控制轴相抵的弹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编码器组合开关,具有占用空间小、具有组合功能、操作简洁、线路连接方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编码器组合开关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开关,特别涉及一种编码器组合开关。
技术介绍
编码器和电位器是测控仪器中常用的电子元件,目前两种电子元件都是单独使用,通过线路连接实现相互关联。但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测控仪器仪表板较小或者内部装配空间不足的时候,传统使用编码器和电位器的缺点明显:1.占用仪表板面积较大,两个元件均需要较大的面板表面区域;2.操作功能单一,每个旋钮只能实现单一功能,往往无法较好地实现预想功能;3.操作不便,两个旋钮需要多重操作;4.线路连接麻烦,两个元件的位置影响到连接线路,造成线路连接的复杂。因此,传统的使用方法相应也要求测控仪器提供足够的平面尺寸,因而制约了测控仪器的小型化和便携化。为此,现有公开号为CN204927151U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编码器电位器组合开关》,包括通过底盖、顶盖和壳体所组成的密闭空腔,密闭空腔中从上至下分别通过上层编码器电路板和下层编码器电路板分隔成三部分,上层编码器电路板上设置有上层编码器,下层编码器电路板上设置有下层编码器,底盖的底部设置有电位器,上层编码器连接有伸出顶盖的外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编码器组合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板(11)、中盖板(12)和下盖板(13),位于上盖板(11)和中盖板(12)之间并列设置有第一编码器(21)和第二编码器(22),位于中盖板(12)和下盖板(13)之间设置有电位器(4),在第一编码器(21)和电位器(4)之间设置有第一控制轴(31),第一控制轴(31)穿过第一编码器(21)和电位器(4)的旋钮连接,在第二编码器(21)上设置有第二控制轴(32),第二控制轴(32)的上端设置有棘轮(6),第一控制轴(31)的上端设置有转杆(8),转杆(8)的中部设置有安装腔(81),第一控制轴(31)转动设置于安装腔(81),在第一控制轴(31)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编码器组合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板(11)、中盖板(12)和下盖板(13),位于上盖板(11)和中盖板(12)之间并列设置有第一编码器(21)和第二编码器(22),位于中盖板(12)和下盖板(13)之间设置有电位器(4),在第一编码器(21)和电位器(4)之间设置有第一控制轴(31),第一控制轴(31)穿过第一编码器(21)和电位器(4)的旋钮连接,在第二编码器(21)上设置有第二控制轴(32),第二控制轴(32)的上端设置有棘轮(6),第一控制轴(31)的上端设置有转杆(8),转杆(8)的中部设置有安装腔(81),第一控制轴(31)转动设置于安装腔(81),在第一控制轴(3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槽(312),在安装腔(81)内设置有摩擦块(311),摩擦块(311)的一端转动设置于安装槽(312)内,摩擦块(311)的另一端和安装腔(81)的内侧壁接触,转杆(8)的一端转动设置有用于与棘轮(6)传动配合的短棘爪(51),转杆(8)的另一端转动设置有用于与棘轮(6)传动配合的长棘爪(52),在电位器(4)旋钮(41)上开设有用于第一控制轴(31)下端插入的传动槽(411),传动槽(411)内设置有与第一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岳
申请(专利权)人:黄伟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