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装置以及智能终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5221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一种按键装置以及智能终端。所述按键装置包括:第一按键组件,所述第一按键组件包括第一磁性部件;和第二按键组件,与所述第一按键组件相适配,所述第二按键组件包括第二磁性部件;其中,所述第一按键组件可在所述第一磁性部件和所述第二磁性部件的磁力作用下向远离所述第二按键组件的方向移动。该按键装置和智能终端可避开电机的使用,实现按键的低成本、简化系统,并具有高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按键装置以及智能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终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按键装置以及具有该按键装置的智能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人们对于智能终端内的技术发展尤为重视。由于人们对智能终端的使用主要聚焦在社交、通信、流媒体观看、游戏,因此,衍生出专用于游戏使用,或许多设计专用于游戏使用的游戏手机。对于用户而言,使用游戏手机在进行游戏时,追求极致的游戏体验,例如精致画面、声临其境的音效、花里胡哨的操作、游戏反馈等。由于现有的智能终端以大幅度减少了实体按键的存在,因此,当用户希望接收实体按键般的游戏操作输入与反馈时,这样的期望很难被满足。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一般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为游戏手机增加具有实体按键的配件,另一种是在游戏手机内增加实体按键,且实体按键在不进行游戏时可缩回,实现游戏手机外壳的一体化与标准化。现有的弹出式实体按键主要是依靠电机驱动螺杆机构实现游戏按键的弹出和收回。采用的电机和螺杆机构的成本较高,并且电机和螺杆机构占用空间较大,同时驱动电机需要专门的驱动芯片,也提升了成本,并且驱动电机需要消耗电能。因此现有的这种方式存在以下弊端:成本高,空间占用大,消耗电能。基于上述问题,需要一种摒弃电机的弹出式按键的设计,避开电机的使用,降低对电机设备的依赖。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按键装置以及具有该按键装置的智能终端,可避开电机的使用,实现按键的低成本、简化系统,并具有高可靠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按键装置,所述按键装置包括:第一按键组件,所述第一按键组件包括第一磁性部件;和第二按键组件,与所述第一按键组件相适配,所述第二按键组件包括第二磁性部件;其中,所述第一按键组件可在所述第一磁性部件和所述第二磁性部件的磁力作用下向远离所述第二按键组件的方向移动。可选地,所述第一按键组件包括:第一键帽;和第一磁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键帽内,并且显露于所述第一键帽靠近所述第二键帽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按键组件包括:第二键帽,与所述第一键帽相适配;和第二磁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键帽内,并且显露于所述第二键帽靠近所述第一键帽的一侧表面;所述按键装置还包括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驱动:所述第一磁性部件在所述第一键帽内沿第一方向滑动;和/或所述第二磁性部件在所述第二键帽内沿第一方向滑动,并且当所述驱动部件驱动所述第一磁性部件和/或所述第二磁性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至所述第一磁性部件与所述第二磁性部件的磁性相斥时,所述第一按键组件向远离所述第二按键组件的方向移动。可选地,所述第一键帽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驱动部件包括一滑块,所述滑块容置于所述滑槽内,并且可在所述滑槽内沿第一方向滑动;所述第一磁性部件与所述滑块相固定,且可随所述滑块同步滑动。可选地,所述第一键帽还包括一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开设通孔,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键帽的远离所述第二键帽的一侧表面;所述滑块包括一凸起部,所述凸起部通过所述通孔从所述滑块的表面突出至所述第一键帽外,并且所述凸起部可在所述通孔内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可选地,所述通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当所述凸起部滑动至所述第一端时,所述第一按键组件位于距离所述第二按键组件最远的位置,当所述凸起部滑动至所述第二端时,所述第一按键组件位于距离所述第二按键最近的位置。可选地,所述第一磁性部件包括多个磁铁,所述多个磁铁沿所述第一方向相互间隔地排列设置于所述滑块内,并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磁铁显露于所述第一键帽靠近所述第二键帽的一侧表面的一端磁性相反;所述第二磁性部件包括多个磁铁,所述多个磁铁沿所述第一方向相互间隔地排列设置于所述第二键帽内,并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磁铁显露于所述第二键帽靠近所述第一键帽的一侧表面的一端磁性相反;其中,当所述凸起部滑动至所述通孔的第一端时,所述第一磁性部件的各个磁铁与相对的所述第二磁性部件的各个磁铁的磁性相同。可选地,当所述凸起部滑动至所述通孔的第一端时,所述第一磁性部件的各个磁铁的中心线相对于与其相对的所述第二磁性部件的各个磁铁的中心线向由所述通孔的第二端至第一端的方向上偏离。可选地,所述第一键帽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各包括一向中心凹入的限位凹槽;所述第二按键组件还包括两个与所述限位凹槽相适配的挂钩,所述两个挂钩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键帽的两端且卡于一个所述限位凹槽中,以限制所述第一按键组件和所述第二按键组件之间的最大位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包括:壳体;开关电路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和上述的按键装置,所述按键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一开口处,与所述开关电路器件电连接。可选地,所述开口处设置有机壳法兰,所述机壳法兰卡于所述第一按键组件和所述第二按键组件之间。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按键装置中,由于按键装置的第一按键组件包括第一磁性部件,第二按键组件包括第二磁性部件,从而,第一按键组件可在第一磁性部件和第二磁性部件的磁力作用下向远离第二按键组件的方向移动,实现按键装置的伸缩。该按键装置避开了电机的使用,实现了按键的低成本、简化系统。此外,第一按键组件和第二按键组件之间在磁力的作用下也可以可靠地防止设备跌落的冲击对按键组件的破坏,具有高可靠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按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按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按键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按键装置的第一按键组件和驱动部件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的按键装置的第二按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滑块和第一磁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按键装置在收回状态下的第一磁性部件和第二磁性部件的各个磁铁之间的对应关系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按键装置在弹出状态下的第一磁性部件和第二磁性部件的各个磁铁之间的对应关系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按键装置在弹出状态下第一磁铁部件的各个磁铁与第二磁铁部件的各个磁铁之间的对应关系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按键装置安装至智能终端后处于收回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按键装置安装至智能终端后处于弹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智能终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专利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装置包括:/n第一按键组件,所述第一按键组件包括第一磁性部件;和/n第二按键组件,与所述第一按键组件相适配,所述第二按键组件包括第二磁性部件;/n其中,所述第一按键组件可在所述第一磁性部件和所述第二磁性部件的磁力作用下向远离所述第二按键组件的方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装置包括:
第一按键组件,所述第一按键组件包括第一磁性部件;和
第二按键组件,与所述第一按键组件相适配,所述第二按键组件包括第二磁性部件;
其中,所述第一按键组件可在所述第一磁性部件和所述第二磁性部件的磁力作用下向远离所述第二按键组件的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按键组件包括:
第一键帽;和
第一磁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键帽内,并且显露于所述第一键帽靠近所述第二键帽的一侧表面;
所述第二按键组件包括:
第二键帽,与所述第一键帽相适配;和
第二磁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键帽内,并且显露于所述第二键帽靠近所述第一键帽的一侧表面;
所述按键装置还包括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驱动:所述第一磁性部件在所述第一键帽内沿第一方向滑动;和/或所述第二磁性部件在所述第二键帽内沿第一方向滑动,并且当所述驱动部件驱动所述第一磁性部件和/或所述第二磁性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至所述第一磁性部件与所述第二磁性部件的磁性相斥时,所述第一按键组件向远离所述第二按键组件的方向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键帽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驱动部件包括一滑块,所述滑块容置于所述滑槽内,并且可在所述滑槽内沿第一方向滑动;所述第一磁性部件与所述滑块相固定,且可随所述滑块同步滑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键帽还包括一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开设通孔,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键帽的远离所述第二键帽的一侧表面;所述滑块包括一凸起部,所述凸起部通过所述通孔从所述滑块的表面突出至所述第一键帽外,并且所述凸起部可在所述通孔内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兴均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