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传输装置,其具备:光传输部(1),其通过传递模塑将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树脂密封而成;保持体(2),其收纳并保持所述光传输部(1),并且嵌合并保持固定有光缆的光插头。所述保持体(2)保持相对于光传输部(1)的光轴方向从大致直角方向插入的光插头。该光传输装置不需要插拔光插头时的闲置区域,能够容易地被安装在印刷基板上,可实现小型化和薄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传输装置,特别是涉及适于小型、低高度、对应面安装不 可缺的便携电子设备内部的配线用途的光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传输媒体采用光缆的光传输装置具有由光插头外形的多个面确定 嵌合位置并保持的结构。作为现有技术之一例,下面,对应用于民用设备的 便携电子设备的光传输装置进行说明。而且,对层叠型电连接器及光电混合 型插头、连接器也有提及。作为第一现有技术,有图6~图8所示的音频用光连接器(例如参照(日 本国)特开平6-140106号公报)。图6表示音频用光连接器IOO和光插头103 的整体图,图7表示音频用光连接器100的剖面图,图8表示光插头103的^'J面图。如图7所示,将发光装置101 (或受光装置)收纳于设有嵌合并保持光插 头103的机构的保持体104中。在保持体104设有沿发光装置101的光轴方 向嵌合并保持光插头103的孔105 (图6所示)。通过在上述音频用光连接器 100的孔105内沿发光装置101的光轴方向插入光插头103,将光插头103嵌 合并保持在规定位置。此时,由保持体104的孔105 (图6所示)内部的侧面 设置的槽107引导光插头103的侧面设置的突起106 (图8所示),由此确定 光插头在上下方向的位置及侧面方向的位置。而且,由保持体104的孔105 的内部正面设置的突起109以抵接的方式引导光插头103的前端部分设置的 凹部108 (图8所示),由此确定光插头在进深方向的位置。另外,光插头103 的顶面及底面设置的突起110 (图8所示),通过与保持体104的孔105内部 的顶面及底面设置的孔111嵌合而被保持。因此,为将光插头103嵌合并保 持于保持体104,而必须按照覆盖光插头103的顶面、底面及两侧面的方式配 置保持体104。另外,作为第二现有技术,有图9、图10所示的便携音频设备用光插头(例如参照(日本国)特开平6-140106号公报)。图9表示便携音频设备用 光插头200的剖面图,图IO表示光插头的外形图。如图9所示,在设有嵌合并保持光插头203的机构的保持体204内收納 有发光装置201 (或受光装置)。另外,在该保持体204上沿光轴方向配置有 嵌合并保持光插头203的孔205。通过将光插头203沿发光装置201的光轴方 向插入孔205,将光插头203嵌合并保持在规定的位置。此时,通过将设于光 插头203前端的锥形部分206由设置在保持体204内的钵状的引导部分207 引导,来确定光插头相对于光轴呈垂直方向的位置。此外,通过使设于光插 头203根部的台阶208与保持体204的孔205的壁209抵接,来确定光插头 在光轴方向的位置。另外,通过使光插头203的缩颈部210按压保持体204 的孔205内部设置的具有弹性的金属片211,来保持光插头203。因此,为将 光插头203嵌合并保持于保持体204,而必须按照覆盖光插头203的前端锥形 部206及光插头203整体的方式来配置保持体204。此外,作为第三现有技术,有图IIA、图IIB所示的层叠型电连接器(例 如参照(日本国)实开平7-16381号公报)。如图IIA所示,该层叠型电连接器是通过嵌合使成对的接触件彼此摩擦 接合而电接触的电连接器。上述成对的接触件中的一个接触件301,其前端部 分为板状,形成为沿厚度方向具有弹性的两叉形,另一接触件302形成为与 上述两叉形的内侧嵌合的形状。另外,上述一方的接触件301的两叉形部分中的一枝节344在两叉形的 内侧具有电接触部345,与另一方的接触件302电接触。另外,在上述一方的 接触件301的两叉形部分中的另一枝节346与另一方的接触件302之间设有 由突起303和该突起303进入的凹部304组合构成的锁止机构。根据该层叠型电连接器,如图11B所示,成为两叉形的一方的接触件31 以弹性方式夹着另一方的接触件302,在这种结构中,由于突起303进入凹部 304内,因此,可使突起303不容易从凹部304拔出。另外,作为第四现有技术,有图12、图13所示的光电混合型插头、连接 器(例如参照(日本国)特开2002-182070号公报)。如图12所示,连4妄器510具备可连"^妻两个插头500的插座505。如图3 所示,插头500包括支承通过绝缘壳体501的前部开口部延伸的光纤的光 纤支承装置502、设于绝缘壳体501上部的悬臂闩503、以及设于绝缘壳体501底面侧的金属板504。悬臂闩503为与连结的插座505锁状咬合的机构。该光电混合型插头、 连接器中,由于悬臂闩503配置于绝缘壳体501上,且电连接装置504配置 于绝缘壳体501的底面侧,故其可适用于高密度的配电盘装配。通过这种构 造,插头、连接器的左及右侧不会受闩锁构造的防碍。实际上由于侧面侧只 需要最低限的间隔,故插座构造具有可用于高密度的施加(彼此并排)的近 间隔的插座。另外,在插座505上设有用于保持设于插头上的光纤支承装置502的孔 506、与金属板504进行电连接的端子507、以及用于嵌合并保持悬臂闩503 的锁止孑L 508。插头、连接器的嵌合通过使光纤向轴向移动来实现。此时,由于设计成 在卡合电插头部分(504、 507)之前,将光纤支承装置502插入插座505,因 此,也可以嵌合并保持没有金属板504的LC型光插头。这样,第一、第二现有技术中,需要覆盖光插头外形的构造的保持体, 从而在小型化时受到大的限制,并且在将光插头对保持体进行插拔时,必须 使光纤沿光轴方向移动。因此,在将光插头相对于保持体进行插拔时,在印 刷基板上需要该光插头的长度以上的区域,在该区域不能配置任何部件。因 此,现有的第一、第二光传输装置不能应对日渐小型化、薄型化的便携电子 设备。另外,第三现有技术,虽然是以小型且薄型来实现电连接和嵌合的技术, 但其只是用于实现电接点的机构,而没有设置光连接所需的插头、连接器的 精密的定位机构及嵌合并保持的机构。进而,第四现有技术,提供了光电混合插头、连接器,但其是在光插头 的一部分设置了电接点用金属板的构造,其插入方向与现有的第一、第二现有技术相同,沿光纤的光轴方向进行。因此,该第四现有技术不能应对曰渐 小型化、薄型化的便携电子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光传输装置及使用该光传输装置的电子设 备,其不需要插拔光插头时的闲置区域,能够容易地将其安装在印刷基板上为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传输部,该光传输部利用传递模塑将发光元件或受光元件的至少一方树脂密封;以及保持体,该保持体收纳并保持所述光传输部,并且嵌合并保持固定有光 缆的光插头,所述保持体是相对于所述光传输部的光轴方向从大致直角方向插入所述光插头。根据上述结构的光传输装置,收纳并保持通过传递模塑将发光元件或受 光元件的至少 一方树脂密封而成的光传输部的保持体,嵌合并保持固定有光 缆的光插头。该保持体通过相对于光传输部的光轴方向从大致直角方向插入 光插头,例如在将该光传输装置以其光轴方向与安装面平行的方式安装在印 刷基板上时,可相对于印刷基板的安装面在大致直角方向插拔光插头。因此 ,在印刷基板上不需要用于插拔光插头的区域。由此,可实现不需要插拔光 插头时的闲置区域、而能够容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光传输部,该光传输部利用传递模塑将发光元件或受光元件的至少一方树脂密封;以及保持体,该保持体收纳并保持所述光传输部,并且嵌合并保持固定有光缆的光插头,所述光插头相对于所述光传输部的光轴方向从大致直角方向插入所述保持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名仓和人,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