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视频监控的审讯室人员近距离接触识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5108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视频监控的审讯室人员近距离接触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环境建模;步骤2、运动检测;步骤3、目标分类;步骤4、人体跟踪;步骤5、数据融合;步骤6、行为理解和描述;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视频监控技术领域。该基于智能视频监控的审讯室人员近距离接触识别方法,通过人体跟踪和运动检测就可以合理分辨出审讯室内人员的移动情况,并且根据审讯室内的具体环境背景,可以确定审讯室内人体移动具体情况,大大的增强了智能监控对于审讯室内复杂情况的预判能力,有效的提高了智能监控对于审讯室内发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预警以及实施警报的能力,可以明显的降低工作人员在审讯室因私犯错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智能视频监控的审讯室人员近距离接触识别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视频监控
,具体为一种基于智能视频监控的审讯室人员近距离接触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审讯是司法机关向诉讼双方查问有关案件的事实。监控系统是安防系统中应用最多的系统之一,现在市面上较为适合的工地监控系统是手持式视频通信设备,视频监控现在是主流。从最早模拟监控到前些年火热数字监控再到现在方兴未艾网络视频监控,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从技术角度来讲,智能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只有通过智能分析技术对视频信息管理才能够把人的工作从繁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一般情况下,犯罪嫌疑人在被抓捕后需要投入审讯室内进行预审,用以了解犯罪人员的具体犯罪事实,为了降低了审讯室内非法优待或虐待嫌疑人的状况,采用在审讯室内安装监控摄像头的方法对审讯室进行监控,但是传统的监控只能后期事发后调取监控用以查证,而没有对审讯室内发生的可能优待或虐待情况进行预警的能力,不能对具体状况进行智能识别。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视频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智能视频监控的审讯室人员近距离接触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环境建模/n智能视频监控需要在审讯室设置摄像头,然后对环境模型进行动态创建和/n更新;保证摄像机静止的条件下,环境建模的工作是从一个动态图像序列中获取并自动更新背景模型;/n步骤2、运动检测/n对于运动人员检测是从序列图像中将变化区域从背景图像中提取出来,提/n取时对于运动区域要进行有效分割,并且同时对于目标进行精确分类、细节跟踪,以保证后续处理时仅需考虑图像中对应于运动区域的像素;/n步骤3、目标分类/n确定运动区域的信息之后,将人体目标从所有运动目标中分离单列出来;/n因为不同的运动区域可能对应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智能视频监控的审讯室人员近距离接触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环境建模
智能视频监控需要在审讯室设置摄像头,然后对环境模型进行动态创建和
更新;保证摄像机静止的条件下,环境建模的工作是从一个动态图像序列中获取并自动更新背景模型;
步骤2、运动检测
对于运动人员检测是从序列图像中将变化区域从背景图像中提取出来,提
取时对于运动区域要进行有效分割,并且同时对于目标进行精确分类、细节跟踪,以保证后续处理时仅需考虑图像中对应于运动区域的像素;
步骤3、目标分类
确定运动区域的信息之后,将人体目标从所有运动目标中分离单列出来;
因为不同的运动区域可能对应不同的运动目标,但是,当前只需注重关注审讯室内人员的运动;
步骤4、人体跟踪
采用两种形式对人体进行跟踪,一种是在二维图像坐标系下的跟踪,一种
是在三维空间坐标系下的跟踪;前者是指在二维图像中,建立运动区域和运动人体(或人体的某部分)的对应关系,并在一个连续的图像序列中维持这个对应关系,后者是指在三维图像中,建立运动区域和运动人体(或人体的某部分)的对应关系;
步骤5、数据融合
当全面确定审讯室人员时可以采用多个摄像机,增加视频监控系统的视野
和功能;不同类型摄像机的功能和适用场合不一样,常常需要把多种摄像机的数据融合在一起,上述所有数据用以确定审讯室人员是否有近距离接触;
步骤6、行为理解和描述
主要是对人的运动模式进行分析和识别,并用自然语言等加以描述,并且
最后生成日志和处理意见并且被保存至数据库,以便后续提取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视频监控的审讯室人员近距离接触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贤文漆灵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倍特威视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