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传输棱镜及光输出装置、光输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4998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39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光传输棱镜及光输出装置、光输入装置。该光传输棱镜包括入射面;第一反射面,与所述入射面呈一个夹角θ;至少两个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均与所述第一反射面平行,所述第二反射面中第k个反射面和第一反射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k+1个反射面和第一反射面之间的距离,其中k为正整数;以及出射面,平行于所述入射面,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反射面的边缘、所述第二反射面的边缘均相交,如此,通过第一反射面和多个第二反射面改变平行入射光的间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传输棱镜及光输出装置、光输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光传输棱镜及光输出装置、光输入装置。
技术介绍
光电子器件是光纤通信的核心零部件。随着光电子器件向着高速率、高封装密度、低成本、低功耗方向发展,集成封装技术在光电子器件封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集成封装就是利用光波导技术,将调制、复用/解复用等功能集成在光波导芯片上,这样可以提高封装密度,增加光路可靠性。但光波导芯片无法集成光源,因此需要外部光源将光耦合进入光波导芯片。在将光耦合进光波导芯片的过程中,一般会用到用于耦合光线的棱镜。
技术实现思路
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光传输棱镜。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光传输棱镜,包括:入射面;第一反射面,与所述入射面呈一个夹角θ;至少两个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均与所述第一反射面平行,所述第二反射面中第k个反射面和第一反射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k+1个反射面和第一反射面之间的距离,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反射面相互错开,且均朝向所述入射面,其中k为正整数;以及出射面,平行于所述入射面,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反射面的边缘、所述第二反射面的边缘均相交。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反射面中第k个反射面和第k+1个反射面之间的距离,与第k+1个反射面和第k+2个反射面之间的距离相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入射面用于入射具有第一间距L1的平行入射光;所述第k个反射面和所述第k+1个反射面之间的距离为ak;经所述第k个反射面和所述第k+1个反射面反射的所述平行入射光之间具有第二间距L2;其中,所述第一间距L1、所述ak与所述第二间距L2之间满足:L2=L1+ak/sinθ。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均包含反射所述平行入射光的反射膜。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传输棱镜的折射率大于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传输棱镜为整体成型,或由若干个斜方棱镜粘合而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角θ为锐角。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间距L2是所述第一间距L1的N倍,所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基于光传输棱镜的光输出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激光器,用于发射多束平行入射光;上述一方面提供的光传输棱镜,位于所述激光器后端,用于接收所述激光器发射的平行入射光至所述第二反射面;以及光波导器件,设置于所述光传输棱镜后端,用于接收经所述第一反射面反射的多束所述平行入射光。再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基于光传输棱镜的光输入装置,包括:光波导器件,用于接收输入的多束平行入射光;上述一方面提供的光传输棱镜,位于所述光波导器件后端,用于接收所述光波导器件传输的平行入射光至所述第一反射面;以及至少两个光探测器,用于接收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反射面反射的所述平行入射光。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实施例的光传输棱镜具有反射入射光线的第一反射面和均与第一反射面平行相对的多个第二反射面,且多个第二反射面与第一反射面的距离不相等,第二反射面中第k个反射面和第一反射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k+1个反射面和第一反射面之间的距离,使得当具有一定间距的平行入射光入射至第一反射面并经第一反射面反射至多个第二反射面后,经第k个反射面和第k+1个反射面反射的平行入射光之间的间距相对于入射至第一反射面的平行入射光的间距会变大,从而一个光传输棱镜能够提供多种不同传输路径长度的传输通道。如此,可利用该棱镜的上述光传输特性,将上述光传输棱镜应用于光通信系统中,可以灵活适配需要较长的传输通道或较短的传输通道的传输场景。例如但不限于,以将具有较长通道间距的激光器发射的光束耦合进较小波导间距的光波导器件,或将较小波导间距的光波导器件输出的光耦合进较长通道间距的探测器内,从而在形成高集成光通信系统中可显著减小光波导器件的体积,降低光波导器件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光传输棱镜的光传输示意图。图2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光传输棱镜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光传输棱镜的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光输出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无光传输棱镜的光输出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一般多通道激光器或探测器与光波导的耦合,输入波导间距和激光器或探测器间距是相等的,只有这样激光器或探测器的光才能一一对应地输入到光波导中去。一般激光器芯片宽度在250um左右,加上热沉等附属封装结构,宽度在1mm左右,所以与多通道激光器配合的光波导芯片间距往往在1mm以上。而以现有的光波导工艺,无论是二氧化硅光波导芯片还是硅光芯片,其芯片尺寸可以做的非常小。但由于光波导芯片为了便于和激光器或探测器耦合,不得不将波导间距做大,最终芯片尺寸也会跟着变大。芯片尺寸变大会造成芯片成本变高,芯片封装体积增大。显然这对光波导器件制作是不利的。在激光器或探测器与光波导之间增加一个棱镜,以适配激光器或探测器间距与输入波导间距。本公开提供一种光传输棱镜。图1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光传输棱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上述光传输棱镜包括:入射面;第一反射面,与所述入射面呈一个夹角θ;至少两个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均与所述第一反射面平行,所述第二反射面中第k个反射面和第一反射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k+1个反射面和第一反射面之间的距离,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反射面相互错开,且均朝向所述入射面,其中k为正整数;以及出射面,平行于所述入射面,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反射面的边缘、所述第二反射面的边缘均相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反射面相互错开,并均朝向所述入射面,包括相邻的两个第二反射面相互完全错开和部分错开,并均朝向所述入射面。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反射面的边缘可以和入射面的边缘相交形成夹角θ,或第一反射面的延伸与入射面的延伸相交形成夹角θ。即第一反射面和入射面可以直接相交,也可以是在两个面之间具有其他棱镜面,通过其他棱镜面连接。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具有一定间距的平行入射光通过入射面入射至第一反射面后,经第一反射面反射的平行入射光平行入射至多个第二反射面,此时,平行入射光的间距不变。上述平行入射光经多个第二反射面反射后,同一个第二反射面反射的平行入射光之间的间距不变。例如,由第二反射面中第k个反射面反射的光束之间的间距对于入射至第一反射面的平行入射光的间距没有发生改变。但是由于第二反射面中第k个反射面和第k+1个反射面与第一反射面之间的距离不相等,第二反射面中第k个反射面和第一反射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k+1个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传输棱镜,其特征在于,包括:/n入射面;/n第一反射面,与所述入射面呈一个夹角θ;/n至少两个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均与所述第一反射面平行,所述第二反射面中第k个反射面和第一反射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k+1个反射面和第一反射面之间的距离,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反射面相互错开,且均朝向所述入射面,其中k为正整数;以及/n出射面,平行于所述入射面,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反射面的边缘、所述第二反射面的边缘均相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传输棱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入射面;
第一反射面,与所述入射面呈一个夹角θ;
至少两个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均与所述第一反射面平行,所述第二反射面中第k个反射面和第一反射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k+1个反射面和第一反射面之间的距离,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反射面相互错开,且均朝向所述入射面,其中k为正整数;以及
出射面,平行于所述入射面,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反射面的边缘、所述第二反射面的边缘均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输棱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面中第k个反射面和第k+1个反射面之间的距离,与第k+1个反射面和第k+2个反射面之间的距离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传输棱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面用于入射具有第一间距L1的平行入射光;
所述第k个反射面和所述第k+1个反射面之间的距离为ak;
经所述第k个反射面和所述第k+1个反射面反射的所述平行入射光之间具有第二间距L2;其中,所述第一间距L1、所述ak与所述第二间距L2之间满足:
L2=L1+ak/sinθ。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光传输棱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均包含反射所述平行入射光的反射膜。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虎周日凯付永安杜书剑郭燕玲刘弘扬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