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乙烯电熔管件微小电阻的测量电路,包括主控芯片、扩流电路、串联电阻电路和并联电阻电路;所述主控芯片的输出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提供电压输出信号;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之间的连接线连接;所述三级管T1的发射极端与并联电阻电路的第一连接端V1连接,第三连接端V3设置于所述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之间的连接线上,所述主控芯片的三个输入端分别采集三个测试点的电压值。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测量电路其测量范围为0.1Ω‑10Ω,基本满足所有型号的电熔管件阻值的测量,且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准确的特点,从而可以提高聚乙烯管材的焊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乙烯电熔管件微小电阻的测量电路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熔焊接
,具体涉及聚乙烯电熔管件微小电阻的测量电路。
技术介绍
聚乙烯管材具有强度大、耐用、耐腐蚀、生产安装成本低和易于连接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燃气输送、给水、油田等领域。聚乙烯管材连接的可靠性是影响管材安装质量和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电熔焊接由于其操作简单、焊接速度快、焊接质量高等优点,是聚乙烯管材焊接的主要方法之一。电熔焊接的基本原理是将预埋了电阻丝的电熔管件接头套在管材上,然后通以一定强度的电流,电阻丝发热使管件接头与管材上的连接部位熔化,在熔胀压力的作用下连接界面两侧的树脂分子重新绕结,冷却后达到连接的目的。根据电熔焊接原理和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实,聚乙烯管材能否形成可靠的焊接连接,与电熔管件的设计、电熔管件内预埋电阻丝的阻值大小、电熔焊接机提供的焊接电压、焊接工艺参数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而且,电熔焊接机输出的焊接电压是通过电熔管件的阻值计算得出的。因此,电熔管件内预埋的电阻丝的电阻值的测量至关重要。普通的电熔焊接机是通过人工手持读卡器扫描读取管件参数,然而,电熔管件内预埋的电阻丝的直径、长度的不同决定了其阻值的不同,另外受环境温度以及设备使用时间的影响,本身阻值也会发生变化。由于不能准确的测量电熔管件内预埋电阻丝的阻值,无法确定电熔焊接机的精确输出电压,影响焊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不能准确的测量电熔管件内预埋电阻丝的阻值,无法确定电熔焊接机的精确输出电压,影响焊接质量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聚乙烯电熔管件微小电阻测量电路,将待测的电熔管件接入测量电路中,能够自动测量出电熔管件的阻值大小,通过测量各个电熔管件的电阻,使电熔焊接机的焊接电压输出更精确,焊接质量更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乙烯电熔管件微小电阻的测量电路,包括主控芯片、扩流电路、串联电阻电路和并联电阻电路;所述扩流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U1、第二运算放大器U2和三极管T1,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负电源端接地,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正电源端接直流电源正极,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接三极管T1基极端,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与其输出端和三极管T1基极端之间的连接线电连接,所述三极管T1的集电极端接直流电源正极;所述串联电阻电路由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依次串联而成,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并联电阻电路包括第一连接端V1、第二连接端V2、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R10,所述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R10的一端均与第一连接端V1连接,另一端均与第二连接端V2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输出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提供电压输出信号;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之间的连接线连接;所述三级管T1的发射极端与并联电阻电路的第一连接端V1连接,第三连接端V3设置于所述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之间的连接线上,所述主控芯片的三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端V1、第二连接端V2、第三连接端V3,分别采集三个测试点的电压值。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第一连接端V1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源正极;第二连接端V2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源正极;第三连接端V3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电源正极。优选的,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正电源端与电源正极12V的连接线上一点连接第四电容C4,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优选的,主控芯片的输出端和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线上接入第二电阻R2。优选的,所述主控芯片为STM32芯片,其DAC模块为输出端,提供电压信号,其ADC模块为输入端,分别采集第一连接端V1、第二连接端V2、第三连接端V3的电压值。优选的,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有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优选的,所述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R10的阻值均为10Ω。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测量电路其测量范围为0.1Ω-10Ω,基本满足所有型号的电熔管件阻值的测量,且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准确的特点,从而可以提高聚乙烯管材的焊接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测量电路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主控芯片及其外围电路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扩流电路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并联电阻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一种聚乙烯电熔管件微小电阻的测量电路,包括主控芯片STM32F103ZET6、扩流电路、串联电阻电路和并联电阻电路。扩流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U1、第二运算放大器U2和三极管T1,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电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负电源端接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正电源端接电源正极12V,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接三极管T1基极端,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与其输出端和三极管T1基极端之间的连接线连接,三极管T1的集电极端与直流电源正极+5V连接。串联电阻电路由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依次串联而成,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并联电阻电路包括第一连接端V1、第二连接端V2、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10,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10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端V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V2连接。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10的阻值均为10Ω。主控芯片的DAC模块为输出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提供电压输出信号,主控芯片的输出端和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线上接入第二电阻R2。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之间的连接线连接,三级管T1的发射极端与并联电阻电路的第一连接端V1连接,第三连接端V3设置于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之间的连接线上。主控芯片ADC模块的三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端V1、第二连接端V2、第三连接端V3,分别采集三个测试点的电压值,并进行换算,计算待测电阻值。第一连接端V1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源正极3.3V,第二连接端V2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源正极3.3V,第三连接端V3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电源正极3.3V。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正电源端与电源正极12V的连接线上一点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乙烯电熔管件微小电阻的测量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芯片、扩流电路、串联电阻电路和并联电阻电路;/n所述扩流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U1、第二运算放大器U2和三极管T1,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负电源端接地,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正电源端接直流电源正极,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接三极管T1基极端,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与其输出端和三极管T1基极端之间的连接线电连接,所述三极管T1的集电极端接直流电源正极;/n所述串联电阻电路由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依次串联而成,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n所述并联电阻电路包括第一连接端V1、第二连接端V2、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R10,所述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R10的一端均与第一连接端V1连接,另一端均与第二连接端V2连接;/n所述主控芯片的输出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提供电压输出信号;/n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之间的连接线连接;/n所述三级管T1的发射极端与并联电阻电路的第一连接端V1连接;/n第三连接端V3设置于所述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之间的连接线上;/n所述主控芯片的三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端V1、第二连接端V2、第三连接端V3,分别采集三个测试点的电压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乙烯电熔管件微小电阻的测量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芯片、扩流电路、串联电阻电路和并联电阻电路;
所述扩流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U1、第二运算放大器U2和三极管T1,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负电源端接地,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正电源端接直流电源正极,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接三极管T1基极端,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与其输出端和三极管T1基极端之间的连接线电连接,所述三极管T1的集电极端接直流电源正极;
所述串联电阻电路由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依次串联而成,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并联电阻电路包括第一连接端V1、第二连接端V2、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R10,所述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R10的一端均与第一连接端V1连接,另一端均与第二连接端V2连接;
所述主控芯片的输出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提供电压输出信号;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之间的连接线连接;
所述三级管T1的发射极端与并联电阻电路的第一连接端V1连接;
第三连接端V3设置于所述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之间的连接线上;
所述主控芯片的三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端V1、第二连接端V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树向,时莉,于涛,杨文广,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