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压裂缝性致密油藏二氧化碳整体超注异井吞吐的采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4795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低压裂缝性致密油藏二氧化碳整体超注异井吞吐的采油方法,通过油藏整体超注将原C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压裂缝性致密油藏二氧化碳整体超注异井吞吐的采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田提高石油采收率
,具体涉及一种低压裂缝性致密油藏二氧化碳整体超注异井吞吐的采油方法。
技术介绍
特低渗/致密油藏在国内外油气资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且随着勘探程度的逐步加深,其所占比例还将继续增大。此类油藏开发存在自然产能低,水驱采收率低等突出问题。CO2具有穿透能力强、与原油混溶性好等优势,CO2驱油技术也已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被证实可有效提高特低渗/致密油藏驱油开发效果。但我国特低渗/致密油藏以陆相沉积为主,与国外海相沉积油藏相比,具有储层非均质性强、压力系数低等不利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油藏延长组储层为例,压力系数低于0.8,天然及人工裂缝广泛分布,渗透率小于10mD。在这类“低压”、“裂缝性”、“特低渗”油藏开展CO2驱,存在原始地层压力条件下地层原油与CO2难以混相,裂缝与致密基质之间巨大渗流能力差异导致气驱过程中窜流严重等问题。因此,在此类低压裂缝性致密油藏开展CO2驱油,相关技术还有待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压裂缝性致密油藏二氧化碳整体超注异井吞吐的采油方法,通过油藏整体超注将原CO2非混相驱油藏整体升压转为CO2混相驱油藏,以实现CO2与原油混溶达到最佳驱油效果;同时为防止裂缝性致密油藏CO2驱实施过程中的气窜,通过异井吞吐注CO2,充分利用压力扰动发挥CO2气体的高胀缩性,促进裂缝系统与致密基质之间的物质交换,不仅抑制气体沿裂缝窜流,而且提升CO2利用率。一种低压裂缝性致密油藏二氧化碳整体超注异井吞吐的采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注采井连片性好的致密或特低渗油藏区块,所述区块的井网为反五点、反七点或反九点井网,供改造的注采井组不少于4组;同时油藏目前地层压力小于储层原油-CO2体系的最小混相压力,在目前地层压力下开展CO2驱油为非混相驱;所述井网的长轴方位对应裂缝发育方位;(2)所述区块独立,若区块不独立,通过在区块边界注水形成闭环水墙;根据油藏方案将需改造成注气井的原注水井洗井后安装注气管柱和注气井口;其它采油井安装油井防喷装置,确保区块安全生产;(3)关闭所有采油井,打开所有注气井,以油藏方案设计的日最大注气量向储层连续注入CO2,升压过程中,当注气井底压力为储层破裂压力的85-90%但不包括90%时,降低日注气量,确保注气井底压力不超过储层破裂压力,持续注气至储层平均压力不仅高于储层原始地层压力,而且高于储层原油-CO2体系的最小混相压力;(4)当储层平均压力高于储层原油-CO2体系的最小混相压力时,注气井降低注气速度,以油藏方案设计的日注气量进行注气;同时,打开所有采油井进行生产,以油藏方案设计的日产液量进行举升开采,要求注入CO2量与采出油、气、水总流体量在地层平均压力下的体积注采比高于1.2;生产过程中,当某口油井的地面生产气液比达到1800m3/t或井底压力低至7.32MPa,暂时关闭此油井焖井3个月后重新开启,直至区块内1/2的采油井由于生产气液比达到1800m3/t而进行了焖井操作,则关闭所有采油井;(5)所有注气井持续以油藏方案设计的日注气量进行注气,直至储层平均压力恢复至储层原油-CO2体系的最小混相压力以上;(6)关闭所有注气井,进行区块整体焖井操作,并实时监测注气井井口压力,超过2/3的注气井井口压力随时间变化曲线呈水平趋势,停止焖井;(7)打开所有采油井进行生产,每口采油井以油藏方案设计的日产液量进行举升开采,当某口油井的地面生产气液比达到1800m3/t或井底压力低至7.32MPa,关闭此油井;当1/2的油井关闭后,关闭区块内所有油井;(8)打开所有注气井,重复步骤5-7一次,完成一个CO2异井吞吐采油过程;(9)重复步骤5-7,循环多轮次CO2异井吞吐采油过程;在多轮次循环过程中,在步骤7中,若某口注气井主裂缝延伸方位的采油井开井后生产气液比迅速达到1800m3/t,则将对应的采油井改造转为注气井;最终井网将被改为排状注气井网;当注气控制区内剩余油井平均单井产量低于油藏方案中设计经济平均单井产量,则结束本阶段采油。优选地,所述致密或特低渗油藏区块的油藏储层平均渗透率<10×10-3μm2,油藏埋深>800m,剩余油饱和度>35%。优选地,所述油藏中的压力关系为:储层目前地层压力≤储层原始地层压力<储层原油-CO2体系的最小混相压力<储层破裂压力×90%。优选地,所述储层破裂压力为区块开发初期油井压裂测试得到的最低储层破裂压力。本专利技术中,油藏含有天然隐性裂缝或人工压裂裂缝也能实现专利技术目的;通过水力压裂重复改造油井,增加油井的泄油面积也能实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反五点、反七点、反九点井网为规则的或不规则的。本专利技术所述连片性好是指井网中没有空缺井。本专利技术所述区块独立指的是所选区块内与区块外的油藏压力系统不连通,区块内油藏注气不会波及到区块外油藏。所述储层原油-CO2体系的最小混相压力为通过室内细管法测试得到的最小混相压力。每口注气井的注入量根据注气压力随时调低,但注气时间和间隔是同步的。在关闭油井时,当某口油井的地面生产气液比达到1800m3/t时关闭油井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油井产出CO2量;当井底压力低至7.32MPa关闭油井是为了确保CO2在油藏始终处于超临界态。所述储层平均压力高于储层原油-CO2体系的最小混相压力,其目的在于使原CO2非混相油藏整体升压转为CO2混相驱油藏,充分发挥CO2混相驱高效增产效果。CO2异井吞吐,不仅可通过“注-焖-采”三阶段压力扰动,充分利用CO2气体的高胀缩性,促进井筒、裂缝区域CO2与基质原油的物质交换;而且通过焖井使进入基质CO2与其中原油能够充分接触混溶,实现CO2混相驱而动用基质原油;同时,抑制注入气沿在注气井和采油井之间的裂缝等高渗通道窜流,提升CO2利用率。本专利技术的优点:(1)本专利技术致密或特低渗油藏采用注CO2,与注水相比,CO2在致密或特低渗油藏基质中扩散能力强、注入性好,地层能量补充更充分高效;(2)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储层平均压力高于储层原油-CO2体系的最小混相压力,使原CO2非混相油藏整体升压转为CO2混相驱油藏,实现CO2与原油混溶,大大提升了CO2驱油效果,充分发挥CO2混相驱高效增产效果;(3)相比连续注气,CO2异井吞吐,通过“注-焖-采”三阶段压力扰动,充分利用CO2气体的高胀缩性,促进裂缝系统与致密基质之间物质交换,而且抑制气体沿裂缝气窜,提高CO2驱油波及效率;(4)相比常规的CO2同井吞吐,区块整体CO2异井吞吐,避免了致密或特低渗油藏在焖井过程中大量留存在井筒和裂缝区域中的CO2在开井生产过程中被首先采出,同时利用注采井间压降将这部分CO2作为生产过程中的驱油剂,可有效提升CO2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试验区原始的反九点注采井网;图2试验区注气改造后的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压裂缝性致密油藏二氧化碳整体超注异井吞吐的采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选取注采井连片性好的致密或特低渗油藏区块,所述区块的井网为反五点、反七点或反九点井网,供改造的注采井组不少于4组;同时油藏目前地层压力小于储层原油-C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压裂缝性致密油藏二氧化碳整体超注异井吞吐的采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注采井连片性好的致密或特低渗油藏区块,所述区块的井网为反五点、反七点或反九点井网,供改造的注采井组不少于4组;同时油藏目前地层压力小于储层原油-CO2体系的最小混相压力,在目前地层压力下开展CO2驱油为非混相驱;所述井网的长轴方位对应裂缝发育方位;
(2)所述区块独立,若区块不独立,通过在区块边界注水形成闭环水墙;根据油藏方案将需改造成注气井的原注水井洗井后安装注气管柱和注气井口;其它采油井安装油井防喷装置,确保区块安全生产;
(3)关闭所有采油井,打开所有注气井,以油藏方案设计的日最大注气量向储层连续注入CO2,升压过程中,当注气井底压力为储层破裂压力的85-90%但不包括90%时,降低日注气量,确保注气井底压力不超过储层破裂压力,持续注气至储层平均压力不仅高于储层原始地层压力,而且高于储层原油-CO2体系的最小混相压力;
(4)当储层平均压力高于储层原油-CO2体系的最小混相压力时,注气井降低注气速度,以油藏方案设计的日注气量进行注气;同时,打开所有采油井进行生产,以油藏方案设计的日产液量进行举升开采,要求注入CO2量与采出油、气、水总流体量在地层平均压力下的体积注采比高于1.2;生产过程中,当某口油井的地面生产气液比达到1800m3/t或井底压力低至7.32MPa,暂时关闭此油井焖井3个月后重新开启,直至区块内1/2的采油井由于生产气液比达到1800m3/t而进行了焖井操作,则关闭所有采油井;
(5)所有注气井持续以油藏方案设计的日注气量进行注气,直至储层平均压力恢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赵永攀陈怡秀姚振杰李剑康宇龙李超跃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