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桁架本体与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桁架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桁架本体与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桁架及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公共建筑内的大体量公用空间,需要采用桁架结构来满足建筑功能,传统的做法是将桁架结构,直接与混凝土构件相连,即通过在混凝土立柱上横向安装两个外伸牛腿,通过螺栓将牛腿与桁架固定连接,如图1所示。但是,将桁架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直接连接,主要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1)桁架构件占用建筑平面功能;2)桁架与混凝土构件节点不宜满足设计要求,截面偏大,成本高;3)桁架自重太大,安装过程很难满足安装定位需要,需要大型吊装机械配合工艺繁琐,施工难度大,施工过程长,费用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桁架本体与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桁架及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安装过程很难满足安装定位需要、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的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桁架本体与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混凝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桁架本体与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混凝土结构(1)包括一个立柱(11)和位于立柱(11)一侧的两个横梁(12),两个横梁(12)内均预埋有工字型钢(13),桁架本体(2)为型钢桁架本体,其特征在于,该连接节点(3)包括第一横梁(31)、第二横梁(32)、第一型钢(33)和第二型钢(34);/n第一横梁(31)和第二横梁(32)分别为混凝土结构(1)中的两个横梁(12)延伸而成,延伸末端露出工字型钢,第一横梁(31)的末端为第一末端(35),第二横梁(32)的末端为第二末端(36);/n第一末端(35)的工字型钢与桁架本体(2)的顶部焊接;/n第二末端(36)的工字型钢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桁架本体与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混凝土结构(1)包括一个立柱(11)和位于立柱(11)一侧的两个横梁(12),两个横梁(12)内均预埋有工字型钢(13),桁架本体(2)为型钢桁架本体,其特征在于,该连接节点(3)包括第一横梁(31)、第二横梁(32)、第一型钢(33)和第二型钢(34);
第一横梁(31)和第二横梁(32)分别为混凝土结构(1)中的两个横梁(12)延伸而成,延伸末端露出工字型钢,第一横梁(31)的末端为第一末端(35),第二横梁(32)的末端为第二末端(36);
第一末端(35)的工字型钢与桁架本体(2)的顶部焊接;
第二末端(36)的工字型钢补焊钢板,形成L型卡槽,第二型钢(34)的一端焊接于L型卡槽,另一端与桁架本体(2)的底部焊接;
第一横梁(31)和第二横梁(32)的一端均与混凝土结构(1)的立柱(11)连接,另一端均与竖直放置的第一型钢(33)焊接;
第一型钢(33)与桁架本体(2)的下端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桁架与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第一末端(35)的工字型钢补焊钢板,形成与桁架本体(2)顶部的型钢端面一致的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桁架与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第一型钢(33)与桁架本体(2)的侧面通过至少一个钢板(38)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桁架与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该连接节点(3)还包括第三型钢(37),第三型钢(37)的一端可拆卸安装于第一横梁(31)与第一型钢(33)构成的夹角,第三型钢(37)的另一端可拆卸安装于第二横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