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杆焊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91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杆焊接结构包括,杆状钢材;板状钢材,表面设有与杆状钢材横切面相同轮廓的凹槽,所述杆状钢材的端部位于凹槽内;所述杆状钢材和板状钢材通过埋伏焊焊接在一起;中空的套管,成漏斗状;套管外套在杆状钢材外表面,较小开口端通过焊接与杆状钢材固接,套管的较大开口端通过焊接与板状钢材的表面固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套管形的焊接杆辅助件提高板状零部件与杆状零部件焊接后的强度,减少结构的焊接量,还可以缩减后续的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杆焊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钢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杆焊接结构。
技术介绍
钢结构作为一种未来建筑发展的方向,有着施工快、结构强度高等优点。钢结构建筑会使用到各种结构的钢结构零部件,如圆管、矩管、工字钢等。不同钢结构零部件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环境以及搭建要求进行相互焊接。有时需要将板状的零部件与杆状的零部件进行焊接。常规的板状零部件与杆状的零部件的焊接通常采用有直接焊接、辅助件焊接。直接焊接时将杆状零部件的端面焊接在板状零部件上,此种焊接抗弯曲形较差,容易在焊接处撕裂。辅助焊接是通过辅助零部件进行焊接,增强焊接处的结构强度,如常见的路边输电杆焊接结构,通过在地面设置板状部件,首先将杆状零部件的端面焊接在板状零部件上,再围绕杆状部件设置若干的支撑板,通过支撑板将板状部件和杆状部件固接在一起,此种焊接需要杆状部件的壁厚足够,不然将会导致支撑板与杆状部件焊接处受力集中;同时将需要进行大量的焊接(需要焊接较多的支撑板);并且对现场焊接的要求较高,需要在焊接每块支撑板的时候保证支撑板的位置和焊接角度,而且由于焊接后的结构不规则,在进行保养的时候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以及精力。公开号为CN104772561B,名为焊接板结构与柱体的搅拌摩擦焊接方法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焊接结构,通过平行于板状结构的辅助板提高焊接后的焊接处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板杆焊接结构,通过套管形的焊接杆辅助件提高板状零部件与杆状零部件焊接后的强度,减少结构的焊接量,还可以缩减后续的维护成本。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板杆焊接结构,包括,杆状钢材;板状钢材,表面设有与杆状钢材横切面相同轮廓的凹槽,所述杆状钢材的端部位于凹槽内;所述杆状钢材和板状钢材通过埋伏焊焊接在一起;中空的套管,成漏斗状;套管外套在杆状钢材外表面,较小开口端通过焊接与杆状钢材固接,套管的较大开口端通过焊接与板状钢材的表面固接。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深度不超过板状钢材厚度的三分之二。进一步地,所述套管内还设有若干撑板,若干撑板围绕套管的轴线成圆周阵列的设置在套管内;若干撑板的一个端面与套管的内表面固接;套管与杆状钢材焊接后,撑板的另一个端面与杆状钢材的表面相抵。进一步地,所述撑板的板面与杆状钢材的轴线平行;所述撑板的外轮廓为三角形。进一步地,所述撑板的下端面上设有底板,所述底板平行于板状钢材的表面;所述底板的上与撑板的端面固接,下表面与板状钢材的表面相抵。进一步地,若干所述底板填充满套管较大开口端与板状钢材交界面。进一步地,所述套管的较大开口端的端面为弧形;所述套管的较大开口端的最小半径与套管的高度的比值不大于1。进一步地,所述套管的较小开口端的内表面的轮廓与杆状钢材的横截面相同。进一步地,所述板状钢材的最小直径大于套管的较大开口端;所述套管的较大开口端的端面为圆形;所述板状钢材的表面上设有与套管的较大开口端的端面相同的圆形槽;所述套管的较大开口端位于圆形槽内;所述套管的较大开口端通过埋弧焊与板状钢材固接。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本技术在常规的板杆端面焊接的基础上,再通过漏斗状的套管与杆状钢材的环形柱面以及板状钢材的表面固接,从而形成多处连接结构,并且通过套管作为受力的分散部件,将杆状钢材和板状钢材收到的力矩进行分散,不集中在杆状钢材的端面,提高了整体的结构强度,焊接量也不大,同时焊接后的结构相对规整,维护方便。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附图说明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一种板杆焊接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C-C剖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中E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5中F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板状钢材;2.杆状钢材;3.撑板;4.底板;5.焊缝;6.套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板杆焊接结构,包括,杆状钢材2;板状钢材1,表面设有与杆状钢材2横切面相同轮廓的凹槽11,所述杆状钢材2的端部位于凹槽11内;所述杆状钢材2和板状钢材1通过埋伏焊焊接在一起;中空的套管6,成漏斗状;套管6外套在杆状钢材2外表面,较小开口端通过焊接与杆状钢材2固接,套管6的较大开口端通过焊接与板状钢材1的表面固接。本技术在常规的板杆端面焊接的基础上,再通过漏斗状的套管6与杆状钢材2的环形柱面以及板状钢材1的表面固接,从而形成多处连接结构,并且通过套管6作为受力的分散部件,将杆状钢材2和板状钢材1收到的力矩进行分散,不集中在杆状钢材2的端面,提高了整体的结构强度,焊接量也不大,同时焊接后的结构相对规整,维护方便。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1的深度不超过板状钢材1厚度的三分之二。杆状钢材2深入越多,其焊接越稳定,但是过多将导致板状钢材1本身的结构强度降低。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管6内还设有若干撑板3,若干撑板3围绕套管6的轴线成圆周阵列的设置在套管6内;若干撑板3的一个端面与套管6的内表面固接;套管6与杆状钢材2焊接后,撑板3的另一个端面与杆状钢材2的表面相抵。设置撑板3可以增强杆状部件与底板4的接触面积,盖上位于套管6内的杆状钢材2的受力情况,可以将受力分散。本实施例中,所述撑板3的板面与杆状钢材2的轴线平行;所述撑板3的外轮廓为三角形。将撑板3与杆状钢材2的轴线平行,使得撑板3受力仅仅为轴向应力,不受到弯矩的作用,可以充分利用物理性能。本实施例中,所述撑板3的下端面上设有底板4,所述底板4平行于板状钢材1的表面;所述底板4的上与撑板3的端面固接,下表面与板状钢材1的表面相抵。通过底板4可以增加杆状钢材2与板状钢材1的受力区域,使得板状钢材1的受力分散。本实施例中,若干所述底板4填充满套管6较大开口端与板状钢材1交界面。整体铺满,使得板状钢材1各处受力均匀。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管6的较大开口端的端面为弧形;所述套管6的较大开口端的最小半径与套管6的高度的比值不大于1。本实施例中套管6的较大开口端的最小直径与套管6的高度的比值选择0.75,使得杆状部件的受力部位更靠上,使得受力的距离增大,从而使得力矩减小。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管6的较小开口端的内表面的轮廓与杆状钢材2的横截面相同。采用上述设计是为了更好的将套管6与杆状钢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杆焊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杆状钢材;/n板状钢材,表面设有与杆状钢材横切面相同轮廓的凹槽,所述杆状钢材的端部位于凹槽内;所述杆状钢材和板状钢材通过埋伏焊焊接在一起;/n中空的套管,成漏斗状;套管外套在杆状钢材外表面,较小开口端通过焊接与杆状钢材固接,套管的较大开口端通过焊接与板状钢材的表面固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杆焊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杆状钢材;
板状钢材,表面设有与杆状钢材横切面相同轮廓的凹槽,所述杆状钢材的端部位于凹槽内;所述杆状钢材和板状钢材通过埋伏焊焊接在一起;
中空的套管,成漏斗状;套管外套在杆状钢材外表面,较小开口端通过焊接与杆状钢材固接,套管的较大开口端通过焊接与板状钢材的表面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杆焊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不超过板状钢材厚度的三分之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杆焊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内还设有若干撑板,若干撑板围绕套管的轴线成圆周阵列的设置在套管内;若干撑板的一个端面与套管的内表面固接;套管与杆状钢材焊接后,撑板的另一个端面与杆状钢材的表面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杆焊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板的板面与杆状钢材的轴线平行;所述撑板的外轮廓为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聚航钢结构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