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绍洲专利>正文

梯形轨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4728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铁道线路,特别涉及钢轨。现有钢轨端面是一个平面,连接后,形成一条长轨缝,引起车辆震动,产生阻力、噪音,增加车辆、线路损耗;短轨焊接成长轨,未解决轨缝危害。本专利把钢轨端面由平面改为梯形面,连接后,将一条长轨缝分解成几条短轨缝;车轮可以平稳地滾过轨缝,减少震动、噪音、阻力,减轻车辆、线路损耗,节省费用;解决了一百多年来轨缝震动难题。本专利适用于仍然使用短轨的车站、桥梁等线路,特别适用于工矿企业轨道、城市地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梯形轨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道线路,特别涉及钢轨。
技术介绍
现在我国铁道多采用25米长,60公斤/m钢轨,轨头宽73mm、厚36mm,轨腰薄处20mm,轨底宽150mm,轨高176.8mm。轨头上面与车轮接触部分称为“踏面”。钢轨踏面类似拱形(详见图1),车轮踏面坡度1/20(内大外小,好转弯),新钢轨与车轮踏面接触部分,不超过轨头宽的1/2;经过磨合,两个踏面接触面增宽。钢轨连接,预留轨缝,两侧用胶与鱼尾板粘合,6根26mm直径罗栓固定。60公斤(轨用)鱼尾板长880mm,高123mm,最厚处55(比旧的厚10)mm,中间腰薄处40(比旧的厚一倍)mm,按国标生产,与钢轨侧面吻合。普通轨缝危害大:产生震动、噪音,加重车辆、钢轨损耗,增加维修费用;产生阻力,浪费能源。铁路规定:构造轨缝为18mm。现在技术可以减小钢轨的伸缩幅度,一般,预留轨缝后,伸、缩超过5mm则予以调整。轨缝问题,存在技术偏见:人们习惯于钢轨端面是一个平面,普遍认为钢轨端面平直才正常;为减少轨缝震动危害,将短轨焊接成长轨。未彻底消除轨缝危害,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梯形轨端,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是:确定钢轨端面形状。/n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特征是:钢轨端面在同一个平面,连接后,踏面轨缝形成一条直线。/n本专利其特征是:钢轨端面不在同一个平面,由多个面组成,连接后,踏面轨缝形成一条折线。/n本专利适用于仍然使用短轨的车站、桥梁等线路,特别适用于工矿企业轨道、城市地铁。/n要求保护范围:/n钢轨端面不在同一个平面,由多个面组成,连接后,踏面轨缝形成一条折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梯形轨端,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是:确定钢轨端面形状。
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特征是:钢轨端面在同一个平面,连接后,踏面轨缝形成一条直线。
本专利其特征是:钢轨端面不在同一个平面,由多个面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绍洲
申请(专利权)人:王绍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