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粒体靶向荧光探针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化学
,尤其涉及一种线粒体靶向荧光探针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技术背景随着生物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从细胞层面过渡到亚细胞层面认识和研究生命活动的本质。线粒体作为细胞内关键的细胞器,负责细胞大部分能量的产生;另外,它们在程序性细胞死亡(如凋亡)中也起着关键作用。大量研究表明,线粒体的数量、分布、结构与功能变化等与神经退行性病变、代谢型疾病、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等病症关系密切。线粒体被冠以“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器”和“细胞死亡之马达”等称号,与之相关的“线粒体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线粒体内活性小分子作为信号载体参与线粒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它们的浓度和时空分布能够影响细胞乃至生物体的多种生理过程。因此,开展线粒体内活性小分子的相关研究对深入揭示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愈来愈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最近数十年来,荧光成像技术在科学研究、生物检测、环境分析和临床检测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生物体内,各种小分子对生物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粒体靶向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结构式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粒体靶向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结构式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粒体靶向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以荧光分子TPEDCH为母体,通过化学合成反应连接作为线粒体靶向基团的三苯基膦衍生物TPP,得到所述线粒体靶向荧光探针TPP-TPEDCH。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线粒体靶向荧光探针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以锌粉和四氯化钛作为偶联试剂,四氢呋喃为反应溶剂,由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和4-溴苯甲酰苯经过麦克默里偶联(McMurryCoupling)反应,制得中间物1;
S2:以正丁基锂为溴-锂交换试剂,将中间物1活化后与硼酸三甲酯反应,最后用盐酸水解制得中间物2;
S3:采用Suzuki偶联方法,以四(三苯基膦)钯为催化剂,碳酸钾为碱,中间物2和中间物3为反应物,四氢呋喃和水为溶剂,制得中间物4;
S4:通过克脑文盖尔缩合(KnoevenagelCondensation)反应,将中间物4与丙二腈在四氯化钛作用下生成化合物5;
S5:将中间物5和三溴化硼置于冰浴中,将甲氧基水解得到含有两个羟基的中间物6;
S6:将4-羧丁基三苯基溴化膦先酰氯化,然后与中间物6混合,在含有碱的溶剂中,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制得线粒体靶向荧光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静波,赵玉芬,王金辉,谭学莹,赵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