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后部车身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4495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后部车身构造,能够提高针对后方碰撞载荷来保护配设在后地板下方的车辆构件的保护性能。车辆的后部车身构造设置具备沿着后保险杠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后保险杠梁部(33)以及从该后保险杠梁部(33)的左右两端朝车辆前方延伸的载荷吸收部(32的后保险杠加强件(37),并设置在后地板的左右两侧部分别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且后端与上述载荷吸收部(32)的前端连结的后侧框(20),在上述后地板的下方配设有车辆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后保险杠梁部(33)的上下中心(C1)相对于上述后侧框(20)的上下中心(C2)位于下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后部车身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后部车身构造,详细来说,该车辆的后部车身构造为,设置具备沿着后保险杠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后保险杠梁部以及从该后保险杠梁部的左右两端朝车辆前方延伸的载荷吸收部的后保险杠加强件,设置在后地板的左右两侧部分别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且后端与上述载荷吸收部的前端连结的后侧框,在上述后地板的下方配设有车辆构件。
技术介绍
一般情况下,在SUV车(多功能运动车)等中,车高较高而后侧框以及后保险杠梁部的高度也变高。另一方面,例如,在EV车(通过从蓄电池单元进行电源供给的马达来驱动车轮的电动汽车)的情况下,能够想到在前地板下方以及拱起部下方配设有蓄电池单元的情况,在增程电动车(具备车轮驱动用的马达、向马达供给电源的蓄电池单元以及驱动发电机的发动机,将发电机的发电电力供给至蓄电池来进行充电,所谓的REEV车)中,能够想到在蓄电池单元的进一步后方配设有燃料箱的情况。因此,虽然想要针对后方碰撞载荷来保护上述蓄电池单元、燃料箱,但由于蓄电池单元、燃料箱相对于上述后侧框被配置于相当靠下方的位置,因此存在难以通过后保险杠梁部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后部车身构造,/n设置有后保险杠加强件,该后保险杠加强件具备沿着后保险杠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后保险杠梁部、以及从该后保险杠梁部的左右两端朝车辆前方延伸的载荷吸收部,/n设置有后侧框,该后侧框在后地板的左右两侧部分别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且后端与上述载荷吸收部的前端连结,/n在上述后地板的下方配设有车辆构件,/n在该车辆的后部车身构造中,/n上述后保险杠梁部的上下中心相对于上述后侧框的上下中心位于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07 JP 2019-1073871.一种车辆的后部车身构造,
设置有后保险杠加强件,该后保险杠加强件具备沿着后保险杠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后保险杠梁部、以及从该后保险杠梁部的左右两端朝车辆前方延伸的载荷吸收部,
设置有后侧框,该后侧框在后地板的左右两侧部分别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且后端与上述载荷吸收部的前端连结,
在上述后地板的下方配设有车辆构件,
在该车辆的后部车身构造中,
上述后保险杠梁部的上下中心相对于上述后侧框的上下中心位于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部车身构造,其中,
上述后侧框的轴向的屈服强度被设定为,后部侧低于前部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部车身构造,其中,
在上述后侧框的前部侧与后部侧的边界部的上部,形成有针对前后方向载荷的第一脆弱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后部车身构造,其中,
在上述后侧框的前部侧与后部侧的边界部的上部,形成有针对前后方向载荷的第一脆弱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后部车身构造,其中,
在上述后侧框的后端部的下部,形成有针对前后方向载荷的第二脆弱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后部车身构造,其中,
在上述后侧框的后端部的下部,形成有针对前后方向载荷的第二脆弱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后部车身构造,其中,
在上述后侧框的后端部的下部,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久保田阳满平川太一中山伸之一色泰范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