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宇豪专利>正文

一种双面覆铜板制作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4446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面覆铜板制作加工工艺,由底座、第一限位单元、第二限位单元、U型移架、推动气缸、压制板和驱动柱配合完成的作业,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由于铜箔、半固化胶片表面需要涂有粘结剂进行辅助粘合,粘结剂通常为胶液状态,在对铜箔、半固化胶片压制时,由于堆叠层数较多,可能会因为粘结剂的润滑、流动导致上下物体之间产生相对滑动,彼此错位的情况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面覆铜板制作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覆铜板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双面覆铜板制作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覆铜板,是由木浆纸或玻纤布等作增强材料,浸以树脂,单面或双面覆以铜箔,经热压而成的一种产品,覆铜板制造加工过程中,需要将铜箔、半固化胶片堆叠而成的基板进行压制复合,传统的压制过程中,通常将二者自然堆叠放置,并通过下落压制的方式对其复合,由于铜箔、半固化胶片表面需要涂有粘结剂进行辅助粘合,粘结剂通常为胶液状态,在对铜箔、半固化胶片压制时,由于堆叠层数较多,可能会因为粘结剂的润滑、流动导致上下物体之间产生相对滑动,彼此错位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面覆铜板制作加工工艺,可以解决由于铜箔、半固化胶片表面需要涂有粘结剂进行辅助粘合,粘结剂通常为胶液状态,在对铜箔、半固化胶片压制时,由于堆叠层数较多,可能会因为粘结剂的润滑、流动导致上下物体之间产生相对滑动,彼此错位的情况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面覆铜板制作加工工艺,其使用了一种限位压制设备,该限位压制设备包括底座、第一限位单元、第二限位单元、U型移架、推动气缸、压制板和驱动柱,采用上述限位压制设备对双面覆铜板制作加工工艺如下:S1、干燥处理:将含浸的玻璃布进行干燥处理,使其成为半固化胶片;S2、叠放整齐:根据加工要求对左右布置的限位板距离以及前后布置的抵紧筒距离进行调节,之后,将一片铜箔放置在底座上,再根据基板厚度要求来叠放半固化胶片,半固化胶片叠放后将另一片铜箔放置在半固化胶片上,整个堆叠过程中,通过循环下压的下压架对每一片铜箔、半固化胶片进行弹性下压,使其能够水平放置;S3、成型:堆叠后,通过内置气缸带动抵紧板移动,从而对堆叠的铜箔、半固化胶片前后进一步挤压对齐,向前拉动U型移架使得压制板位于正上方,通过推动气缸带动压制板下降从而进行复合压制,进而形成覆铜板;S4、取出:压制后,压制板复位,向后推动U型移架,将覆铜板取出。底座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限位单元,底座的前后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二限位单元,底座上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U型移架连接,第一限位单元位于U型移架内,U型移架的上端通过推动气缸与压制板连接,底座的内部开设有工作腔,工作腔与驱动柱之间为轴承连接。所述的第一限位单元包括活动块、限位板、导引轨、下压架、滑动柱、升降杆、缓冲组、连接气缸和防尘框,活动块与工作腔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接,活动块的上端安装有限位板,限位板的中部开设有导引轨,导引轨与滑动柱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接,滑动柱安装在下压架的中部,下压架的外端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与升降杆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接,活动槽与升降杆的内端之间连接连接弹簧,升降杆的上端安装有缓冲组,缓冲组的上端与连接气缸的顶出端连接,连接气缸通过底座安装在限位板上,限位板的外侧壁上安装有防尘框,防尘框起到防尘的作用,且升降杆、缓冲组、连接气缸均位于防尘框内,具体工作时,转动驱动柱从而带动限位板相向运动或者相反运动,位移时,通过查看指针在第一刻度线上的对应位置,来确定限位板的位置,进而确定限位板之间的距离,使其符合工作要求,位置确定后,将铜箔、半固化胶片、铜箔依次放入,放入时,通过连接气缸带动升降杆下降,在导引轨的导引下,下压架下降的过程中逐渐向内移动,从而对铜箔、半固化胶片的左右两侧进行下压,防止放置时铜箔、半固化胶片为倾斜放置的情况,每次铜箔、半固化胶片的放置均通过下压架进行辅助下压,且下压时缓冲组的设置起到了柔性下压的作用,避免了对铜箔、半固化胶片下压时造成损坏的情况。所述的第二限位单元包括位移块、螺纹柱、抵紧筒、内置气缸、L型架、抵紧板和限位块,底座前后两端对称开设有连接腔,连接腔与位移块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接,位移块的外端与螺纹柱之间为轴承连接,螺纹柱与底座之间为螺纹配合连接,位移块的上端安装有抵紧筒,抵紧筒的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内壁安装有内置气缸,内置气缸的顶出端安装有L型架,L型架的内端安装在抵紧板上,空腔的上下两端对称安装有限位块,且限位块位于L型架、抵紧板之间,具体工作时,调节抵紧筒位置时,需要转动螺纹柱,从而带动抵紧筒进行前后运动,通过查看指向针在第二刻度线上的对应位置,来确定抵紧筒的位置,进而确定前后布置抵紧筒之间的距离,使其符合工作要求,将铜箔、半固化胶片、铜箔依次放入,放入后,通过内置气缸带动前后布置的抵紧板相向移动,从而对堆叠的铜箔、半固化胶片前后进一步挤压对齐,放置后期压制后跑偏的情况。优选的,所述的活动块的下端设有指针,工作腔上设有第一刻度线,指针与第一刻度线位置相对应,且底座由透明材质制成。优选的,所述的限位板的上端内壁从上往下为逐渐向内倾斜的结构,导引轨的上半部分从上往下为逐渐向内倾斜的结构,导引轨的下半部分为竖直结构。优选的,所述的下压架的内端设有橡胶材质的挤压架,且挤压架为向下弯曲的钩状结构。优选的,所述的缓冲组包括连接板、伸缩管、内置弹簧、限位柱,连接气缸的顶出端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与升降杆之间连有伸缩管,连接板与升降杆之间连有内置弹簧,且内置弹簧位于伸缩管内,连接板的下端匀安装有限位柱,限位柱与升降杆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接。优选的,所述的抵紧筒的下端安装有指向针,底座上设有第二刻度线,指向针与第二刻度线的位置相对应。优选的,所述的驱动柱的左右两端设有两段螺纹,且两段螺纹方向相反,且螺纹上设有活动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双面覆铜板制作加工工艺,本专利技术采用限位板、抵紧筒对铜箔、半固化胶片的四周进行限位,在后期压制时不会出现错位的情况,且限位板、抵紧筒的位置调节使其适用于不同规格覆铜板的成型,且四周限位时,循环下压的方式保证了单片铜箔、半固化胶片放置时不会出现倾斜放置的情况,保证了限位的同时能够平整放置;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双面覆铜板制作加工工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限位板、抵紧筒对铜箔、半固化胶片的四周进行限位,铜箔、半固化胶片放置时由于四周的阻挡可能出现倾斜放置的作用,但是,导引轨、下压架配合设置保证了每次铜箔、半固化胶片放置后都会对其弹性下压,保证了每片铜箔、半固化胶片的平放;三、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双面覆铜板制作加工工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内置气缸、抵紧板相配合对堆叠完毕的铜箔、半固化胶片进行二次前后挤压对齐,提高了堆叠的整齐度,同时,保证了压制时不会错位的情况。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双面覆铜板制作加工工艺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2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底座与第二限位单元之间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3的X向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双面覆铜板制作加工工艺,其使用了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面覆铜板制作加工工艺,其使用了一种限位压制设备,该限位压制设备包括底座(1)、第一限位单元(2)、第二限位单元(3)、U型移架(4)、推动气缸(5)、压制板(6)和驱动柱(7),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限位压制设备对双面覆铜板制作加工工艺如下:/nS1、干燥处理:将含浸的玻璃布进行干燥处理,使其成为半固化胶片;/nS2、叠放整齐:根据加工要求对左右布置的限位板(22)距离以及前后布置的抵紧筒(33)距离进行调节,之后,将一片铜箔放置在底座(1)上,再根据基板厚度要求来叠放半固化胶片,半固化胶片叠放后将另一片铜箔放置在半固化胶片上,整个堆叠过程中,通过循环下压的下压架(24)对每一片铜箔、半固化胶片进行弹性下压,使其能够水平放置;/nS3、成型:堆叠后,通过内置气缸(34)带动抵紧板(36)移动,从而对堆叠的铜箔、半固化胶片前后进一步挤压对齐,向前拉动U型移架(4)使得压制板(6)位于正上方,通过推动气缸(5)带动压制板(6)下降从而进行复合压制,进而形成覆铜板;/nS4、取出:压制后,压制板(6)复位,向后推动U型移架(4),将覆铜板取出;/n底座(1)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限位单元(2),底座(1)的前后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二限位单元(3),底座(1)上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U型移架(4)连接,第一限位单元(2)位于U型移架(4)内,U型移架(4)的上端通过推动气缸(5)与压制板(6)连接,底座(1)的内部开设有工作腔,工作腔与驱动柱(7)之间为轴承连接;/n所述的第一限位单元(2)包括活动块(21)、限位板(22)、导引轨(23)、下压架(24)、滑动柱(25)、升降杆(26)、缓冲组(27)、连接气缸(28)和防尘框(29),活动块(21)与工作腔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接,活动块(21)的上端安装有限位板(22),限位板(22)的中部开设有导引轨(23),导引轨(23)与滑动柱(25)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接,滑动柱(25)安装在下压架(24)的中部,下压架(24)的外端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与升降杆(26)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接,活动槽与升降杆(26)的内端之间连接连接弹簧,升降杆(26)的上端安装有缓冲组(27),缓冲组(27)的上端与连接气缸(28)的顶出端连接,连接气缸(28)通过底座安装在限位板(22)上,限位板(22)的外侧壁上安装有防尘框(29),且升降杆(26)、缓冲组(27)、连接气缸(28)均位于防尘框(29)内;/n所述的第二限位单元(3)包括位移块(31)、螺纹柱(32)、抵紧筒(33)、内置气缸(34)、L型架(35)、抵紧板(36)和限位块(37),底座(1)前后两端对称开设有连接腔,连接腔与位移块(31)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接,位移块(31)的外端与螺纹柱(32)之间为轴承连接,螺纹柱(32)与底座(1)之间为螺纹配合连接,位移块(31)的上端安装有抵紧筒(33),抵紧筒(33)的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内壁安装有内置气缸(34),内置气缸(34)的顶出端安装有L型架(35),L型架(35)的内端安装在抵紧板(36)上,空腔的上下两端对称安装有限位块(37),且限位块(37)位于L型架(35)、抵紧板(36)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覆铜板制作加工工艺,其使用了一种限位压制设备,该限位压制设备包括底座(1)、第一限位单元(2)、第二限位单元(3)、U型移架(4)、推动气缸(5)、压制板(6)和驱动柱(7),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限位压制设备对双面覆铜板制作加工工艺如下:
S1、干燥处理:将含浸的玻璃布进行干燥处理,使其成为半固化胶片;
S2、叠放整齐:根据加工要求对左右布置的限位板(22)距离以及前后布置的抵紧筒(33)距离进行调节,之后,将一片铜箔放置在底座(1)上,再根据基板厚度要求来叠放半固化胶片,半固化胶片叠放后将另一片铜箔放置在半固化胶片上,整个堆叠过程中,通过循环下压的下压架(24)对每一片铜箔、半固化胶片进行弹性下压,使其能够水平放置;
S3、成型:堆叠后,通过内置气缸(34)带动抵紧板(36)移动,从而对堆叠的铜箔、半固化胶片前后进一步挤压对齐,向前拉动U型移架(4)使得压制板(6)位于正上方,通过推动气缸(5)带动压制板(6)下降从而进行复合压制,进而形成覆铜板;
S4、取出:压制后,压制板(6)复位,向后推动U型移架(4),将覆铜板取出;
底座(1)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限位单元(2),底座(1)的前后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二限位单元(3),底座(1)上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U型移架(4)连接,第一限位单元(2)位于U型移架(4)内,U型移架(4)的上端通过推动气缸(5)与压制板(6)连接,底座(1)的内部开设有工作腔,工作腔与驱动柱(7)之间为轴承连接;
所述的第一限位单元(2)包括活动块(21)、限位板(22)、导引轨(23)、下压架(24)、滑动柱(25)、升降杆(26)、缓冲组(27)、连接气缸(28)和防尘框(29),活动块(21)与工作腔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接,活动块(21)的上端安装有限位板(22),限位板(22)的中部开设有导引轨(23),导引轨(23)与滑动柱(25)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接,滑动柱(25)安装在下压架(24)的中部,下压架(24)的外端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与升降杆(26)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接,活动槽与升降杆(26)的内端之间连接连接弹簧,升降杆(26)的上端安装有缓冲组(27),缓冲组(27)的上端与连接气缸(28)的顶出端连接,连接气缸(28)通过底座安装在限位板(22)上,限位板(22)的外侧壁上安装有防尘框(29),且升降杆(26)、缓冲组(27)、连接气缸(28)均位于防尘框(2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宇豪
申请(专利权)人:洪宇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