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材冷弯用模具及冷弯方法,其中的管材冷弯用模具包括若干沿管材轴向依次布置的模芯,相邻的模芯通过弹性链连接,模芯的顶面和底面均为与管材内壁适配的弧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模芯放入待弯管材内,利用模芯的支撑减小管材弯折处的内凹变形,各模芯之间通过弹性链连接,方便向管材内装入,牵拉一端的模芯即可带动其余模芯装入,弹性链处于自然状态时,实现模芯间距的固定,方便对模芯进行定位,利用弹性链的可伸长特性,满足冷弯时模芯间距的变化要求;将模芯的顶面和底面设为弧面,一方面避免模芯倾倒,另一方面通过增大与管材的接触面积,使成型后管壁更平滑,减小应力集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材冷弯用模具及冷弯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材冷弯
,尤其涉及到核电用大直径冷却管的冷弯,具体为一种管材冷弯用模具及冷弯方法。
技术介绍
对管材进行冷弯是常见的一种加工方式,可以满足管材的多种使用要求,而且效率较高。对于工作人员可以进出的核电用大直径冷却管来说,对弯折处的管材内径要求较高,以满足液体流量要求,如果使用现有的弯折装置进行冷弯成型,弯折处的管壁向内凹陷严重,从而大幅缩小了内部通径,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管材冷弯用模具,对管材弯折处进行支撑,达到减小管材内凹变形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管材冷弯用模具,包括若干沿管材轴向依次布置的模芯,相邻的模芯通过弹性链连接,模芯的顶面和底面均为与管材内壁适配的弧面。本方案在使用时,将模芯放入待弯管材内,利用模芯的支撑减小管材弯折处的内凹变形,各模芯之间通过弹性链连接,方便向管材内装入,牵拉一端的模芯即可带动其余模芯装入,弹性链处于自然状态时,实现模芯间距的固定,方便对模芯进行定位,利用弹性链的可伸长特性,满足冷弯时模芯间距的变化要求;将模芯的顶面和底面设为弧面,一方面避免模芯倾倒,另一方面通过增大与管材的接触面积,使成型后管壁更平滑,减小应力集中。作为优化,模芯内填充有弹性球。本优化方案通过填充弹性球,在模芯受压时,弹性球发生微小变形后形成对模芯壳体的支撑,起到减小管材变形的作用,将弹性球取出后,失去对模芯壳体的支撑,便于模芯取出;本优化方案的弹性球的材质可采用为碳化硅,受压后的变形量较小,失去压力后可迅速恢复,以便重复使用,并且有利于提高填充的密实程度。作为优化,所述模芯包括通过支撑管连通的上模壳和下模壳,支撑管的侧壁上设有弹性球通过口,以及将弹性球通过口封堵的堵头。本优化方案的设置,方便从弹性球通过口向上模壳、下模壳和支撑管内填充弹性球,通过设置堵头,避免弹性球自行滚出。作为优化,弹性球通过口处设有与支撑管固接的弹性球通过管,所述堵头上设有与弹性球通过管螺纹连接的螺纹盲孔。本优化方案的堵头结构简单,而且安装和拆卸方便。作为优化,所述弹性链包括若干链节,所述链节包括固接为一体的前侧板和后侧板,以及一端穿设至前侧板和后侧板之间的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后方相邻链节的前侧板固接,连接杆伸至前侧板和后侧板之间的一端设置限位台,限位台与后侧板之间设有弹簧。本优化方案的链节依次连接形成弹性链,弹性链受到拉力时,连接杆压缩弹簧,使相邻两链节的间距增大,实现伸长,失去拉力后,弹簧回弹,弹性链长度恢复,由于每一链节均设有弹簧,大幅提高了弹性链的弹力。作为优化,连接杆与后方相邻链节的前侧板通过螺纹连接。本优化方案的连接杆与前侧板螺纹连接,方便了相邻链节的连接,而且拆卸方便。作为优化,所述前侧板为球面。本优化方案将前侧板设置为球面,一方面提高了链节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增大了前一链节的后侧板两端与后一链节的前侧板两端的距离,避免弹性链弯曲时两相邻链节干涉。本方案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管材冷弯用模具进行的冷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模具从待弯管材的一端放入,并牵拉至折弯位置,使弹性链处于自然状态,实现对相邻模芯的定位,前后两端的模芯分别通过定位装置与待焊管材的两端相对固定;S2、将装有模具的待弯管材放于压力机下模,通过压力机上模的下压,对待焊管材进行弯折,弯折过程中,利用模芯和弹性球的作用限制管材折弯处的内凹变形,利用链节中的弹簧受压变形,使弹性链伸长,满足弯折过程中相邻模芯下端间距变大的要求;S3、弯折定型后,拆下最外端模芯上的堵头,将其内部的弹性球取出,使弹性球失去对模壳的支撑,从而使模壳与管材之间的压力变小,方便将模芯取出;S4、依次将剩余模芯从管材内取出。作为优化,压力机下模包括沿管材轴向分布的两支撑座,支撑座上设有与待弯管材外径适配的弧槽,支撑座通过水平设置的转轴与压力机主体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与待弯管材垂直。本优化方案通过两支撑座对待弯管材进行支撑,通过设置弧槽,提高了支撑的稳定性,避免管材滚动;通过转轴的设置,使两支撑座可以随管材的弯折而发生转动,从而使管材在弯折过程中与支撑座保持相对固定,有利于对弯折长度的控制,同时避免管材与支撑座之间发生相对磨损和划伤。作为优化,两转轴间距的确定方法为:其中,θ为待弯管材的目标弯曲角度;L为两转轴中心点的距离;H为压力机上模中心到下模的垂直距离,通过本公式得到的转轴间距,使折弯成型段的长度更加准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管材内设置模芯进行支撑,减小了管材折弯处的内凹变形,将各模芯通过弹性链连接成串,方便模芯安装和间距控制,通过填充弹性形变较小的弹性球,在将弹性球取出后,方便模芯的取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模具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模芯的主视图;图3为模芯的侧视图;图4为弹性链结构示意图;图5为冷弯初始状态图;图6为冷弯过程中状态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管材冷弯过程应力变化示意图;图中所示:1、模芯,1.1、上模壳,1.2、支撑管,1.3、下模壳,1.4、弹性球,1.5、堵头,2、管材,3、弹性链,3.1、前侧板,3.2、限位台,3.3、后侧板,3.4、弹簧,3.5、连接杆,4、压力机上模,5、支撑座,6、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如图1所示一种管材冷弯用模具,包括若干沿管材2轴向依次布置的模芯1,模芯数量根据所要折弯处的长度确定,相邻模芯之间的间距不大于模芯轴向长度的1/2,相邻的模芯通过弹性链3连接,模芯的顶面和底面均为与管材内壁适配的弧面。模芯起到在直径方向上对管材的支撑作用,防止管道变形,本实施例模芯为中空结构,模芯内填充有弹性球1.4,弹性球的材质为碳化硅,受到一定的压力时,可发生微小变形,压力消失后,可迅速恢复至原始状态。具体的,模芯1包括通过支撑管1.2连通的上模壳1.1和下模壳1.3,支撑管的侧壁上设有弹性球通过口,以及将弹性球通过口封堵的堵头1.5,本实施例的堵头为一端封闭的螺母盖。上模壳的底面和下模壳的顶面均为平面,上模壳的顶面和下模壳的底面均为弧面,支撑管位于上模壳与下模壳之间,并且支撑管与上模壳的底面、下模壳的顶面垂直,支撑管的两端分别与上模壳内腔、下模壳内腔连通。弹性球通过口处设有与支撑管固接的弹性球通过管,所述堵头上设有与弹性球通过管螺纹连接的螺纹盲孔。使用前将弹性球通过弹性球通过管放入支撑管、上模壳和下模壳的内腔,并使弹性球填充密实,再通过堵头将弹性球通过管封堵,避免弹性球在管材弯折过程中滚出。弹性链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模芯的螺母盖上,弹性链包括若干链节,所述链节包括固接为一体的前侧板3.1和后侧板3.3,以及一端穿设至前侧板和后侧板之间的连接杆3.5,前侧板为球面,前侧板与后侧板之间形成空腔,连接杆3.5的另一端与其后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材冷弯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沿管材(2)轴向依次布置的模芯(1),相邻的模芯通过弹性链(3)连接,模芯的顶面和底面均为与管材内壁适配的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材冷弯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沿管材(2)轴向依次布置的模芯(1),相邻的模芯通过弹性链(3)连接,模芯的顶面和底面均为与管材内壁适配的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材冷弯用模芯,其特征在于:模芯内填充有弹性球(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材冷弯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1)包括通过支撑管(1.2)连通的上模壳(1.1)和下模壳(1.3),支撑管的侧壁上设有弹性球通过口,以及将弹性球通过口封堵的堵头(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材冷弯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弹性球通过口处设有与支撑管固接的弹性球通过管,所述堵头上设有与弹性球通过管螺纹连接的螺纹盲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材冷弯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链包括若干链节,所述链节包括固接为一体的前侧板(3.1)和后侧板(3.3),以及一端穿设至前侧板和后侧板之间的连接杆(3.5),连接杆(3.5)的另一端与后方相邻链节的前侧板固接,连接杆伸至前侧板和后侧板之间的一端设置限位台(3.2),限位台与后侧板之间设有弹簧(3.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管材冷弯用模具,其特征在于:连接杆与后方相邻链节的前侧板通过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霞,周亚洲,张华,仝阳,朱礼龙,张尚洲,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