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镜片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4279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摄影镜片组,其从物侧依序排列为光圈、第一镜片、第二镜片及第三镜片,第一镜片是凸面向物侧的正凹凸透镜,第二镜片是凸面向着像侧的负凹凸透镜,第三镜片是凸面向着物侧的正凹凸透镜。这3片镜片的两面都是非球面的塑料镜片所形成,当f是全系焦点距离、f↓[1]是第一镜片的焦点距离、f↓[2]是第二镜片的焦点距离时要满足0.7<f↓[1]/f<0.9及-3.5<f↓[2]/f<-1.2的条件式;藉此能有效小型化,并产生较小的望远比,且能以3片摄影镜片就确保画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摄影镜片组,特别是指一种小型化的摄影镜片组;适用于常见的数字相机、行动电话或是PDA产品内。
技术介绍
伴随着数字相机、行动电话或是PDA产品的小型化,其内摄影光学系统就会被要求设计的更小;前述摄影光学系统所使用的CCD或CMOS等摄像素子同样朝着小型化及高画素能力在研发改良,因此,未来设计开发的光学系就必须要可以对应小型化及高画素能力的要求。 假使,摄影镜片组的尺寸变小,而必须要再插入玻璃盖及IR Cut filter(红外线滤镜片),造成确保摄影镜片组上必要的后焦会有困难,且摄影镜片组光学全长变得较长;还有,一般的摄影镜片组光学全长变短时,其入射角的特性会随之变差。 因此,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5-004045号公报、特开2005-227755号公报、特开2005-345919号公报、特开2005-352206号公报、特开2006-106321号公报、特开2006-133270号公报及特开2006-163340号公报中出现许多改进的方案;前述方案多是采用比平常要小的小型摄影镜片,原本开口光圈就配置在物侧,其射出瞳位置距离像面较远,入射角特性可良好确保的三合透镜,也使用了塑料材料,有变曲点的非球面形状。 前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在于 该特开2005-004045号公报的望远比较大,约为1.35~1.48(望远比是焦点距离对光学全长的比),此较大的望远比对小型化设计产生限制; 该特开2005-227755号公报也确保了后焦,且望远比1.19,可以符合小型化的要求,但是其画角58度过小; 该特开2005-345919号公报所能达成的望远比1.35~1.48,同样过大; 该特开2005-352206号公报的产品望远比约为1.38也是过大; 该特开2006-106321号公报产品达成的望远比1.19,可以符合小型化的要求,但是其画角58度过小; 该特开2006-133270号公报的产品望远比约为1.18,可以符合小型化的要求,但是Fno3.85较暗; 该特开2006-163340号公报的产品则会产生过大的望远比1.3。 本专利技术有鉴于上述的问题,改进研发出一种能有效小型化,并产生较小的望远比的设计,且以3片摄影镜片就能确保画角。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是提供望远比较小、画角能确保的3片式构成摄影镜片组。 要达成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摄影镜片组从物侧依序排列有光圈、第一镜片、第二镜片及第三镜片;其中 该第一镜片是凸面向物侧的正凹凸透镜; 该第二镜片是凸面向着像侧的负凹凸透镜; 该第三镜片是凸面向着物侧的正凹凸透镜; 前述3片镜片的两面都是非球面,且皆为塑料镜片,当f是全系焦点距离、f1是第一镜片的焦点距离、f2是第二镜片的焦点距离时;满足0.7<f1/f<0.9及-3.5<f2/f<-1.2的条件。 本专利技术摄影镜片组的光学系是由第一镜片、第二镜片与第三镜片的3片式构成(通称3合镜片);由于3片镜片都是塑料镜片,且两面都是非球面.另外第一镜片、第二镜片与第三镜片的排列构成可以抑制望远比,有效实现小型化; 且本专利技术满足0.7<f1/f<0.9及-3.5<f2/f<-1.2的条件后,其入射角特性可良好的完成补正,且本专利技术的望远比有效被抑制,更能确保画角,并有适切收差补正的光学性能; 如果f1/f在0.7以下,第一镜片的屈折力变的太大,会造成多次方的球面收差及COMA收差变的不好; 若是f1/f在0.9以上,第一镜片的正屈折力会变弱,光学全长将变长; 还有,当f2/f如在-3.5以下时,该第二镜片的屈折力变的太小,倍率色收差的补正变的困难; 当f2/f如在-1.2以上时,像面收差会变的不好,进而造成收差无法良好补正。 此外,本专利技术在d2是第一镜片与第二镜片的间隔时,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0.10<d2/f<0.25;当d2/f在0.1以下时,正屈折的第一镜片与负屈折的第二镜片的间隔变的太狭窄,轴外性能的均匀性不好,收差无法良好的补正;而当d2/f在0.25以上时,正屈折的第一镜片与负屈折的第二镜片的间隔变的太宽大,进而造成第三镜片的外径变大,影响小型化的表现,还有coma flare也会变大。 本专利技术在R1是第一镜片的物侧曲率半径、R2是第一镜片的像侧曲率半径时,要满足以下的条件式0.20<R1/R2<0.55;当R1/R2在0.2以下时,球面收差变大,后焦变得比需要还要长;当R1/R2在0.55以上时,后焦变短,入射角的特性变不好。 本专利技术的R3是第二镜片的物侧曲率半径、R4是第二镜片的像侧曲率半径时,要满足以下的条件式0.6<R3/R4<0.8;当R3/R4在0.6以下时,像面弯曲及coma收差的补正会过剩,进而造成性能劣化;当R3/R4在0.8以上时,像面弯曲及coma收差的补正会不足,进而造成性能变不好。 本专利技术在R5是第三镜片的物侧曲率半径时,要满足以下的条件式0.6<R5/f<1.1;当R5/f在0.6以下时,第三镜片物侧面的曲率半径变的太小,第三镜片的外围部会像倒向像面侧的形状,后焦变的不好确保;还有,这样的镜片形状随着面间的全反射,较易发生强的Ghost;当R5/f在1.1以上时,入射角特性变坏,这个部分如果进行补正,会让coma收差恶化。 本专利技术在f12是第一镜片与第二镜片的合成焦距时,要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0<f12/f<1.4;当f12/f在1.0以下时,第一镜片及第二镜片的合成屈折力变的太强,后焦变短,还有,其入射角的特性会变得不好;当f12/f在1.4以上时,因为射出瞳位置从像面分离,入射角的特性会变好,但是画角变的狭窄。 本专利技术在f3是第三镜片的焦点距离时,要满足以下的条件式-0.5<f2/f3<0.0;当f2/f3在-0.5以下时,对于第二镜片的负屈折力来说,第三镜片的正屈折力变的太强,无法取得均匀的倍率色收差;当f2/f3在0.0以上时,第三镜片的正屈折力会消失,入射角的特性变的不好。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满足0.7<f1/f<0.9及-3.5<f2/f<-1.2的条件后,其入射角特性可良好的完成补正,且本专利技术的望远比有效被抑制,更能确保画角,并有适切收差补正的光学性能,有效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A为实施例1的镜片构成示意图; 图1B为实施例1的收差图及光学系特性数据示意图; 图2A为实施例2的镜片构成示意图; 图2B为实施例2的收差图及光学系特性数据示意图; 图3A为实施例3的镜片构成示意图; 图3B为实施例3的收差图及光学系特性数据示意图; 图4A为实施例4的镜片构成示意图; 图4B为实施例4的收差图及光学系特性数据示意图; 图5A为实施例5的镜片构成示意图; 图5B为实施例5的收差图及光学系特性数据示意图; 图6A为实施例6的镜片构成示意图; 图6B为实施例6的收差图及光学系特性数据示意图; 图7A为实施例7的镜片构成示意图; 图7B为实施例7的收差图及光学系特性数据示意图; 图8A为实施例8的镜片构成示意图; 图8B为实施例8的收差图及光学系特性数据示意图; 图9A为实施例1~实施例3的非球面系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摄影镜片组,包括从物侧依序排列的光圈、第一镜片、第二镜片及第三镜片,其中:该第一镜片,是凸面向物侧的正凹凸塑料透镜;该第二镜片,是凸面向着像侧的负凹凸塑料透镜;该第三镜片,是凸面向着物侧的正凹凸塑料透镜,前述镜片 的两面都是非球面,当f是全系焦点距离、f1是第一镜片的焦点距离、f2是第二镜片的焦点距离时;满足0.7<f1/f<0.9及-3.5<f2/f<-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田小百合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