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模组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3830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模组框架结构,包括底壳以及设置于底壳的上表面的前后两端板和左右两侧板,所述前端板、后端板、左侧板和右侧板以及底壳围合形成模组容置腔,所述模组容置腔内设置有若干隔板,所述隔板与左右两侧板平行设置,与前后两端板垂直设置,所述隔板的两端与分别与前后两端板连接,所述模组框架的长至少为1000mm,宽至少为500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框架结构总体尺寸大,底板尺寸薄,侧板尺寸厚的情况下,能够满足平面度0.5;整体框架轻量化的同时,保证了结构强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零部件采用激光焊接的形式进行拼焊,并通过锁型焊接形式,保证了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框架结构
本技术属于动力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模组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中国主要城市的持续雾霾使得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国内外的车企们纷纷推出以混合动力、纯电动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政府也出台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新车挂牌的相关政策,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开通绿色通道。国内外各个新能源企业也在新能源技术上进行了针对性研究,推出先进技术。目前,新能源汽车中的动力电池是各种电动汽车的主要能量载体和动力来源,也是电动车辆的主要组成部分。电池模组的尺寸逐渐扩大才能满足用电量的要求,但是大多数锂电池汽车的电池框架技术都不成熟,尺寸较小,增大尺寸后结构强度降低,不能满足技术要求,严重限制了动力电池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动力电池模组框架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框架尺寸的同时保证结构强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动力电池模组框架结构,包括底壳以及设置于底壳的上表面的前后两端板和左右两侧板,所述前端板、后端板、左侧板和右侧板以及底壳围合形成模组容置腔,所述模组容置腔内设置有若干隔板,所述隔板与前后两端板垂直设置,与左右两侧板平行设置,所述隔板的两端与分别于前后两端板连接,所述模组框架的长至少为1000mm,宽至少为500mm,底壳的厚度为1.5mm,前后两侧板的厚度为20mm。进一步的,所述隔板包括中隔板和多个分隔板,所述中隔板设置于模组容置腔中部,所述分隔板均匀设置于中隔板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端板与侧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凸起,所述侧板与端板的连接处设置有与凸起相配合的通孔。进一步的,所述底壳的内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隔板的底部设置有凹槽相配合的插接部。进一步的,所述侧板与端板的连接处为锁型焊接,所述隔板与底壳的连接处为锁型焊接。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端板对应第一定位孔的位置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孔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且端板的第二定位孔大于隔板的第一定位孔。进一步的,所述端板的外侧延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加强筋。进一步的,所述端板、侧板和隔板的材质均为铝合金。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包括若干个由电芯堆叠而成的电芯组,还包括所述的模组框架结构,所述电芯组设置于相邻的两个隔板之间中,前后两端板分别位于电池组堆叠方向的两端,左右两侧板分别位于所述电池组的两侧。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框架结构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的框架结构总体尺寸大,底板尺寸薄,侧板尺寸厚的情况下,能够满足平面度0.5;整体框架轻量化的同时,保证了结构强度;本技术的零部件采用激光焊接的形式进行拼焊,并通过锁型焊接形式,保证了结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动力电池模组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风冷与热管组合的动力电池热管理装置的第一工作方式的原理图;图3为风冷与热管组合的动力电池热管理装置的第二工作方式的原理图;图4为隔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壳;2、左侧板;3、右侧板;4、前端板;5、后端板;6、中隔板;7、分隔板;8、凸起;9、通孔;10、凹槽;11、插接部;12、第一定位孔;13、第二定位孔;14、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包括若干个由电芯堆叠而成的电芯组,还包括模组框架结构,如图1-4所示的一种动力电池模组框架结构,模组框架的长度至少为1000mm,宽度至少为500mm,底壳1的厚度为1.5mm,前后两侧板的厚度为20mm,底壳1的平面度为0.5。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本技术的框架结构较现有技术中的框架结构尺寸大,可以明显提高电池模组的容量,为了同时保证模组框架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其主要结构包括底壳1以及设置于底壳的上表面的前后两端板和左右两侧板,前端板4、后端板5、左侧板2和右侧板3以及底壳1围合形成模组容置腔,模组容置腔内设置有若干隔板,隔板与左右两侧板平行设置,与前后两端板垂直设置,隔板的两端与分别与前后两端板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提高电池模组的容量,将隔板包括中隔板6和多个分隔板7,中隔板6设置于模组容置腔中部,分隔板7均匀设置于中隔板6的两侧。中隔板6和分隔板7的一个作用是分隔模组容置腔的作用,另一个作用是作为加强筋来增强整体框架的强度。为提高侧板与端板、隔板与底壳1、隔板与侧板的连接稳定性,侧板与端板的连接处为锁型焊接,隔板与底壳1的连接处为锁型焊接。焊接方式为激光焊接。具体地,侧板与端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凸起8,端板与侧板的连接处设置有与凸起8相配合的通孔9。底壳1的内表面设置有凹槽10,隔板的底部设置有凹槽10相配合的插接部。另外,隔板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定位孔12,端板对应第一定位孔12的位置上设置有与定位孔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13。且第二定位孔13大于第一定位孔12,便于焊接定位。为进一步增强框架的结构强度,端板的外侧延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加强筋14。具体地,为减轻重量,模组框架所有材质选用铝合金;其中左侧板、右侧板、前端板、后端板均选用铝型材。在电池的组装过程中,电芯组设置于相邻的两个隔板之间中,前后两端板分别位于电池组堆叠方向的两端,左右两侧板分别位于所述电池组的两侧。本技术的具体安装过程为:先将左右侧板和隔板与底壳焊接,再将前后端板依次焊接再侧板的两侧,即完成改该大尺寸的模组框架的安装。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电池模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以及设置于底壳的上表面的前后两端板和左右两侧板,所述前端板、后端板、左侧板和右侧板以及底壳围合形成模组容置腔,所述模组容置腔内设置有若干隔板,所述隔板与左右两侧板平行设置,与前后两端板垂直设置,所述隔板的两端与分别与前后两端板连接,所述模组框架的长度至少为1000mm,宽度至少为500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模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以及设置于底壳的上表面的前后两端板和左右两侧板,所述前端板、后端板、左侧板和右侧板以及底壳围合形成模组容置腔,所述模组容置腔内设置有若干隔板,所述隔板与左右两侧板平行设置,与前后两端板垂直设置,所述隔板的两端与分别与前后两端板连接,所述模组框架的长度至少为1000mm,宽度至少为5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中隔板和多个分隔板,所述中隔板设置于模组容置腔中部,所述分隔板均匀设置于中隔板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与侧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凸起,所述侧板与端板的连接处设置有与凸起相配合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的内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隔板的底部设置有凹槽相配合的插接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保国程岩杨朝举张福增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