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度差检测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3448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厚度差检测工装,包括安装座、安装板、移动板、第一直线导轨、零件固定凸台、第一气缸、第一标准球测头、第二标准球测头、固定架和气动测头,安装板固定设置在安装座上,移动板设置在安装板上,第一直线导轨设置在移动板上,零件固定凸台可滑动设置在第一直线导轨上,第一气缸固定至移动板的端部,第一气缸的推杆前端固定连接至零件固定凸台;第一标准球测头设置在安装板的侧边,第二标准球测头设置在第一标准球测头一侧的安装板侧边;固定架设置在零件固定凸台移动方向末端的安装板上,气动测头上下贯穿设置在固定架上。本申请实现了零件厚度差检测过程的自动化,减少人工因素对检测过程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厚度差检测工装
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工装,具体为厚度差检测工装。
技术介绍
在对零件进行厚度差检测时,原有的检测方法通常是人工采用测量尺进行测量,这种检测方法人为影响因素较大,测量精度不仅不高,而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厚度差检测工装,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厚度差检测工装,包括安装座和安装板、移动板、第一直线导轨、零件固定凸台、第一气缸、第一标准球测头、第二标准球测头、固定架和气动测头,所述安装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移动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直线导轨设置在所述移动板上,所述零件固定凸台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上,用于放置零件,所述第一气缸固定至所述移动板的端部,第一气缸的推杆前端固定连接至所述零件固定凸台;所述第一标准球测头通过测头支架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侧边,第一标准球测头设置在零件固定凸台移动方向上的一侧且对准零件的上部,所述第二标准球测头设置在所述第一标准球测头一侧的安装板侧边,第二标准球测头设置在零件固定凸台移动方向上的一侧且对准零件的下部;所述固定架设置在零件固定凸台移动方向末端的安装板上,所述气动测头上下贯穿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气动测头对移动至所述固定架下方的零件进行检测。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上设置第二直线导轨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二直线导轨沿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垂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平行设置,所述移动板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和所述第二气缸上方,第二气缸的移动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移动板,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设置第二滑块,所述移动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块上,移动板可沿第一直线导轨垂直方向移动,便于调整零件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厚度差检测工装还包括第一限位架和第二限位架,所述第一限位架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标准球测头相对的安装板的一侧,第一限位架用于对零件上部位置进行限位,所述第二限位架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架一侧的安装板上,第二限位架用于对领先下部位置进行限位,所述第一限位架和所述第二限位架均为倒L型限位架,第一限位架的竖直端和第二限位架的竖直端均固定至安装板侧边,第一限位架的水平端与零件上部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第二限位架的水平端与零件下部处于同一位置,所述第一限位架水平端的前端沿零件移动方向开设第一滑槽,所述第二限位架水平端的前端沿零件移动方向开设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置第一滑动销,所述第二滑槽内设置第二滑动销,第一限位架和第二限位架用于对零件在移动过程中对零件边缘位置限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上设置第一滑块,所述零件固定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上,通过滑块便于带动零件固定凸台移动。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上开设中心孔,所述气动测头相对的设置在所述中心孔的两侧,中心孔可满足对零件进行刻字等流程。进一步的,所述零件固定凸台移动至末端位置的安装板上设置挡块,用于对零件移动至末端进行限位。本申请的有益之处在于:提供的厚度差检测工装实现了零件厚度差检测过程的自动化,减少人工因素对检测过程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厚度差检测工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厚度差检测工装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二限位架和第二滑动销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0、安装座,11、安装板,111、第二气缸,112、第二直线导轨,12、移动板,121、第一直线导轨,13、零件固定凸台,14、第一气缸,15、固定架,16、气动测头,17、第一标准球测头,18、第二标准球测头,19、第一限位架,20、第二限位架,201、第二滑动销,21、零件,22、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厚度差检测工装,包括安装座10和安装板11、移动板12、第一直线导轨121、零件固定凸台13、第一气缸14、第一标准球测头17、第二标准球测头18、固定架15和气动测16头,安装板11固定设置在安装座10上,移动板12设置在安装板11上,第一直线导轨121设置在移动板12上,第一直线导轨121上设置第一滑块,零件固定凸台13设置在第一滑块上,用于放置零件21,第一气缸14固定至移动板12的端部,第一气缸的推杆前端固定连接至零件固定凸台13;第一标准球测头17通过测头支架设置在安装板11的侧边,第一标准球测头17设置在零件固定凸台移动方向上的一侧且对准零件21的上部,第二标准球测头18设置在第一标准球测头一侧的安装板11侧边,第二标准球测头18设置在零件固定凸台移动方向上的一侧且对准零件21的下部;固定架15设置在零件固定凸台移动方向末端的安装板11上,固定架15上开设中心孔,气动测头16相对的设置在中心孔的两侧,气动测头16对移动至固定架下方的零件进行检测,零件固定凸台13移动至末端位置的安装板11上设置挡块块22。优选的,安装板上设置第二直线导112轨和第二气缸111,第二直线导轨112沿第一直线导轨垂直方向设置,第二气缸111与第二直线导轨112平行设置,第二直线导轨112上设置第二滑块,移动板12设置在第二滑块和第二直线导轨上方,第二气缸111的移动端固定连接至移动板;优选的,厚度差检测工装还包括第一限位架19和第二限位架20,第一限位架19设置在与第一标准球测头17相对的安装板11的一侧,第一限位架用于对零件上部位置进行限位,第二限位架20设置在第一限位架一侧的安装板上,第二限位架用于对领先下部位置进行限位,第一限位架19和第二限位架20均为倒L型限位架,第一限位架的竖直端和第二限位架的竖直端均固定至安装板侧边,第一限位架的水平端与零件上部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第二限位架的水平端与零件下部处于同一位置,第一限位19架水平端的前端沿零件移动方向开设第一滑槽,第二限位架20水平端的前端沿零件移动方向开设第二滑槽,第一滑槽内设置第一滑动销,第二滑槽内设置第二滑动销201,第一限位架19和第二限位架20用于对零件在移动过程中对零件边缘位置限位。工作时,零件被放至零件固定凸台13上,第一气缸14推动零件在移动板12上向前移动,移动至挡块22处停止,然后第二气缸111气动,带动移动板12垂直于第一直线导轨121方向移动,调整零件位置,通过第一标准球测头1307、第二标准球测头1315和气动测头1306完成对零件的厚度差检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厚度差检测工装,包括安装座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度差检测工装还包括移动板、第一直线导轨、零件固定凸台、第一气缸、第一标准球测头、第二标准球测头、固定架和气动测头,所述移动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直线导轨设置在所述移动板上,所述零件固定凸台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上,用于放置零件,所述第一气缸固定至所述移动板的端部,第一气缸的推杆前端固定连接至所述零件固定凸台;所述第一标准球测头通过测头支架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侧边,第一标准球测头设置在零件固定凸台移动方向上的一侧且对准零件的上部,所述第二标准球测头设置在所述第一标准球测头一侧的安装板侧边,第二标准球测头设置在零件固定凸台移动方向上的一侧且对准零件的下部;所述固定架设置在零件固定凸台移动方向末端的安装板上,所述气动测头上下贯穿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气动测头对移动至所述固定架下方的零件进行检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厚度差检测工装,包括安装座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度差检测工装还包括移动板、第一直线导轨、零件固定凸台、第一气缸、第一标准球测头、第二标准球测头、固定架和气动测头,所述移动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直线导轨设置在所述移动板上,所述零件固定凸台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上,用于放置零件,所述第一气缸固定至所述移动板的端部,第一气缸的推杆前端固定连接至所述零件固定凸台;所述第一标准球测头通过测头支架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侧边,第一标准球测头设置在零件固定凸台移动方向上的一侧且对准零件的上部,所述第二标准球测头设置在所述第一标准球测头一侧的安装板侧边,第二标准球测头设置在零件固定凸台移动方向上的一侧且对准零件的下部;所述固定架设置在零件固定凸台移动方向末端的安装板上,所述气动测头上下贯穿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气动测头对移动至所述固定架下方的零件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厚度差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设置第二直线导轨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二直线导轨沿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垂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平行设置,所述移动板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和所述第二气缸上方,第二气缸的移动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移动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厚度差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设置第二滑块,所述移动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块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娟杨家向邓凌曲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泉峰汽车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