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模组及相机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3206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镜头模组,其包括:一镜筒,该镜筒内部容置有光学元件,该镜筒外壁设置有外螺纹;一中空的镜筒座,该镜筒座内壁设置有内螺纹用于与所述镜筒螺纹配合,该镜筒座外壁向外突出至少一支撑件及至少一磁性元件;一中空的基座;至少一弹性设置在该基座上的导引件,所述镜筒座的至少一支撑件固定在该至少一导引件上;以及至少一固定设置在该基座上的电磁产生装置,该至少一电磁产生装置与所述镜筒座外壁的至少一磁性元件相对。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使用所述镜头模组的相机模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镜头模组,尤其涉及具有对焦驱动的镜头模组,以及使用该镜头模组的 相机模组。
技术介绍
相机模组,通常包括至少一镜头模组以及一与镜头模组相对设置的影像感测器,镜头模 组包括镜片及容置镜片的镜筒,影像感测器容置在一基座中,镜筒再与基座螺纹连接。这类 的相机模组内置于各种便携式电子装置,例如手机、摄录机、多媒体播放器、电脑中等,得 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以内置于手机中的相机模组为例来说,由于手机整体体积限制,目前多数手机中的相机 模组仅含有单个的镜头模组,即为单一焦距形式。如此,该手机中的相机模组只能清晰拍摄 到一固定范围,例如l米内的景物。而一些手机中的相机模组,其通过给该单个的镜头模组 设计一自动对焦驱动结构,以使该镜头模组能够移动以拍摄更远一些或更近一些的景物,或 实现微距拍摄。然而,有些自动对焦驱动结构,例如马达等往往本身结构复杂,且使整个相 机模组成本增大很多;而大部分的自动对焦驱动结构均是直接驱动镜筒在基座中旋转运动, 此种方式因为有镜筒、基座之间的螺纹接触磨擦,镜筒的移动便容易产生粘滞,造成产品失 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对焦驱动避免产生粘滞的镜头模组及使用该镜头模组的相机模组实 为必要。一种镜头模组,其包括 一镜筒,该镜筒内部容置有光学元件,该镜筒外壁设置有外螺 纹; 一中空的镜筒座,该镜筒座内壁设置有内螺纹用于与所述镜筒螺纹配合,该镜筒座外壁 向外突出至少一支撑件及至少一磁性元件; 一中空的基座;至少一弹性设置在该基座上的导 引件,所述镜筒座的至少一支撑件固定在该至少一导引件上;以及至少一固定设置在该基座 上的电磁产生装置,该至少一电磁产生装置与所述镜筒座外壁的至少一磁性元件相对。一种相机模组,其包括 一镜筒,该镜筒内部容置有光学元件,该镜筒外壁设置有外螺 纹; 一中空的镜筒座,该镜筒座内壁设置有内螺纹用于与所述镜筒螺纹配合,该镜筒座外壁 向外突出至少一支撑件及至少一磁性元件; 一中空的基座;至少一弹性设置在该基座上的导引件,所述镜筒座的至少一支撑件固定在该至少一导引件上;至少一固定设置在该基座上的 电磁产生装置,该至少一电磁产生装置与所述镜筒座外壁的至少一磁性元件相对;以及一收 容在所述基座内且与所述镜筒座相对设置的影像感测器。所述镜头模组将镜筒与镜筒座螺纹连接,然后将镜筒座与一导引件固定,且使用电磁产 生装置吸引或排斥该镜筒座,如此镜筒可以调节在镜筒座中的位置,而且镜筒座与导引件共 同移动,如此避免产生粘滞。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模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II-II线的剖示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模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模组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模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镜头模组及相机模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模组100包括一镜头模组10,以及一与该镜头模组10相对设置的影像感测模组20。所述镜头模组10包括镜片11、 12, 一容置所述镜片ll、 12的镜筒14, 一镜筒座16,以及一基座18。所述镜片ll、 12可以为塑料镜片或玻璃镜片,且可制成球面形状或非球面形状。所述镜 筒14 (Lens-Barrel)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镜筒座16 (Lens-Barrel-Holder)内壁设置 有内螺纹,如此所述镜筒14可以螺纹连接于所述镜筒座16中。所述镜筒座16外壁向外突出两 个支撑件162以及两个磁性元件164,优选地,该两个磁性元件164均为永久磁铁,其两端分 别为N极及S极,该两个支撑件162与该两个磁性元件164均相对设置于所述镜筒座16外壁,且 该两个支撑件162中心连线与该两个磁性元件164中心连线互相垂直。所述基座18包括一塑料材质的底部框架182,以及金属材质的两个支撑框架184及两个电 磁铁座188以射出成型(Insert Molding)方式固定于该底部框架182上。所述两个支撑框架 184内弹性设置有一导引件184c,其可以采用如下工艺制成首先,选择一厚度为0.2 1.0毫 米之间的金属板,本实施例其为0.3毫米厚,且采用镁铝合金材质;其次,在该金属板上冲 压孔洞,以在内部形成两个条状金属弹片184a,以及一个位于该两个条状金属弹片184a中心 且由该两个条状金属弹片184a支撑的固持部184b,该两个条状金属弹片184a具有一定弹性回覆力,该两个条状金属弹片184a与固持部184b构成所述导引件184c;然后,将该金属板热压 凹折成两边对称的直角形式,如此形成一所述支撑框架184。所述两个电磁铁座188上分别设 置有一第一电磁铁188a及一第二电磁铁188b,该第一及第二电磁铁188a, 188b分别由一铁心 及一组绕在铁心上的通电线圈构成,该二组通电线圈的绕线方式相反。所述两个支撑框架 184对称设置在所述基座18的底部框架182上,所述两个电磁铁座188设置在所述两个支撑框 架184之间,且该两个电磁铁座188中心连线与所述两个支撑框架184中心连线垂直。所述镜筒座16的两个支撑件162分别插入所述两个导引件184c的两个固持部184b中,并 以胶水固定。所述两个第一电磁铁188a及第二电磁铁188b分别与所述镜筒座16的两个磁性元 件164两端相对。所述影像感测模组20包括一影像感测器22以及一电路板24。所述影像感测器22收容在所 述基座18的底部框架182中,且与所述镜筒座16相对,所述基座18的底部框架182进一步固定 在该电路板24上,所述第一及第二电磁铁188a, 188b的通电线圈均可由该电路板24供电及控 制。当该第一及第二电磁铁188a, 188b的通电线圈不通电时,所述镜筒座16维持在所述固持 部184b平衡的位置。当所述第一及第二电磁铁188a, 188b的通电线圈通一定方向电流时,该第一电磁铁 188a与第二电磁铁188b产生的磁极方向相反,该第一电磁铁188a吸引所述镜筒座16的磁性元 件164,该第二电磁铁188b则排斥该镜筒座16的磁性元件164,如此该镜筒座16连同所述固持 部184b便会向第一电磁铁188a方向移动,并由此带动其内的镜片ll、 12移动。而由于所述两 个条状金属弹片184a提供该固持部184b—定的弹性回覆力,因此可以导引该固持部184b及镜 筒座16仅在其重力方向上移动,不会偏斜。而当所述第一及第二电磁铁188a, 188b的通电线 圈通相反方向电流时,所述镜筒座16连同所述固持部184b便会向所述第二电磁铁188b方向移 动。如上可以看出,所述镜筒座16可以很容易带动其内的镜片11、 12沿光轴方向相对所述影 像感测模组20移动,如此实现对焦驱动,由于导引件的固持及弹性导引作用,该镜筒座16可 以避免使用螺纹固持,以及避免螺纹引起的磨擦粘滞,并且移动不会偏斜。所述镜筒14还可 以依靠螺纹相对所述镜筒座16调节位置。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模组200示意图。所述相机模组200与所述第一实 施例提供的相机模组100基本相同,而仅区别在于,所述相机模组200使用的两个支撑框架 185内的导引件185c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镜头模组,其包括:一镜筒,该镜筒内部容置有光学元件,该镜筒外壁设置有外螺纹; 一中空的镜筒座,该镜筒座内壁设置有内螺纹用于与所述镜筒外螺纹配合,该镜筒座外壁向外突出至少一支撑件及至少一磁性元件;一中空的基座;至少一弹性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导引件,所述镜筒座的至少一支撑件固定在该至少一导引件上;以及至少一固定设置在该基座上的电磁产生装置,该至少一电磁产生装置与所述镜筒座外壁的至少一磁性元件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仁淙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