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3139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3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齿轮箱,涉及齿轮传动设备的技术领域。本申请的齿轮箱包括箱壳、多个输入系组件和一个输出系组件。多个输入系组件均设置在箱壳内,输出系组件设置在箱壳内。其中,每个输入系组件包括一个输入轴和一个设于输入轴上的输入齿轮;输出系组件包括一个输出轴和一个设于输出轴上的输出齿轮;每个输入齿轮均与输出齿轮啮合。故本申请为多输入单输出的结构,结构紧凑,且预留备用电机接口,可以提高齿轮箱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齿轮箱
本申请涉及传动设备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齿轮箱。
技术介绍
连续卸船机是利用某种连续输送机械制成能提升散粒物料的机头,或兼有自行取料能力,或配以取料、喂料装置,将散粒物料连续连续不断的提出船舱,然后卸载到臂架或机架并能运至岸边主输的地方的送机系统去的专用机械。连续卸船机可分为气力式和机械式两大类,机械式连续卸船机又可根据取料或提升构件的特性再细分为链斗、斗轮、夹带、螺旋、埋刮板等型式。齿轮箱作为连续卸船机的关键零部件,良好的设计对整个连续卸船机系统的运转、维护都至关重要。现有技术中,连续卸船机虽然具有作业效率高、能耗低、自重轻、货损小等优点,但是连续卸船机的齿轮箱为单输入单输出结构,当电机出现问题时,必须要停下设备进行维修,安全性不高,维护管理高,维修更换备件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轮箱,其能够预留备用电机接口,可以提高齿轮箱的安全性。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齿轮箱,包括箱壳、多个输入系组件和一个输出系组件。多个输入系组件均设置在所述箱壳内,输出系组件设置在所述箱壳内。其中,每个所述输入系组件包括一个输入轴和一个设于所述输入轴上的输入齿轮;所述输出系组件包括一个输出轴和一个设于所述输出轴上的输出齿轮;每个所述输入齿轮均与所述输出齿轮啮合。于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输入系组件包括一个联轴器,输入轴通过联轴器与电机传动连接。于一实施例中,输入轴与输入齿轮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通过键连接、过盈连接等方式固定的分体式结构。输出轴与输出齿轮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通过键连接、过盈连接等方式固定的分体式结构。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箱壳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其中,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可以通过法兰、螺栓等配件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于一实施例中,在所述上壳体或者所述下壳体上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输入系组件的第一输入孔和用于安装所述输出系组件的第一输出孔。于一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输入系组件的第二输入孔和用于安装所述输出系组件的第二输出孔。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入系组件包括第一输入轴承座、第一输入轴承、第一输入透盖、第一输入轴套、第二输入轴承座、第二输入轴承和第二输入透盖,所述第一输入轴承、所述第一输入轴套和所述第二输入轴承均套设于所述输入轴上。其中,所述第一输入轴承和所述第二输入轴承分别套设于所述输入轴的两端。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入轴承座安装于所述第一输入孔内;所述第一输入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一输入轴承座内;所述第一输入透盖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轴承座,所述第一输入透盖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输入轴套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入透盖上设有第一止口,所述第一止口与所述第一输入轴承的外圈相抵,用于所述第一输入轴承的轴向定位。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入轴承座安装于所述第二输入孔内;第二输入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二输入轴承座内;所述第二输入透盖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入轴承座,所述第二输入透盖具有第二通孔。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入透盖上设有第二止口,所述第二止口与所述第二输入轴承的外圈相抵,用于所述第二输入轴承的轴向定位。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入系组件包括输入油封,所述输入油封设于第一通孔内,且夹设于所述第一输入轴套和第一输入透盖之间。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系组件包括第一输出轴承座、第一输出轴承、第二输出轴承座、第二输出轴承、第二输出透盖、第二输出轴套、输出集油罩、定距环和甩油环。所述第一输出轴承、所述第二输出轴承、所述第二输出轴套和所述甩油环均套设于所述输出轴上。其中,所述第一输出轴承和所述第二输出轴承分别套设于所述输出轴的两端。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出轴承座安装于所述第一输出孔内;所述第一输出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一输出轴承座内。定距环套设于所述输出轴外,且夹设于输出齿轮和第一输出轴承之间。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出轴承座上设有第四止口,所述第四止口与所述第一输出轴承的外圈相抵,用于所述第一输出轴承的轴向定位。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出轴承座安装于所述第二输出孔内;所述第二输出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二输出轴承座内;所述第二输出透盖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轴承座,所述第二输出透盖具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输出轴套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内;所述输出集油罩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透盖上,所述输出集油罩具有第四通孔;所述甩油环设于所述第四通孔内。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出透盖上设有第三止口,所述第三止口与所述第二输出轴承的外圈相抵,用于所述第二输出轴承的轴向定位。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系组件包括挡油板和至少一个输出油封,至少一个输出油封,所述输出油封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内,且夹设于所述第二输出轴套和所述第二输出透盖之间;所述挡油板固定于所述第二输出透盖上,用于防止所述输出油封掉落。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出油封设有两个。于一实施例中,所述齿轮箱包括润滑组件,所述润滑组件设于箱壳外侧,所述箱壳上开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润滑组件用于将聚集在所述箱壳底部的润滑油通过所述出油口导出,再令润滑油从所述进油口进入箱壳内,从而可以对所述箱壳内的所述输入系组件和所述输出系组件进行润滑。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油口的高度高于所述出油口。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油口开设于所述上壳体,所述出油口开设于所述下壳体。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润滑组件包括油泵、吸润滑油管和出润滑油管。所述油泵设于箱壳外侧;所述吸润滑油管的一端与所述油泵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出油口相连;所述出润滑油管的一端与所述油泵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进油口相连。于一实施例中,油泵为轴端泵,油泵固定设于所述第二输入透盖上,且被配置为由所述输入轴驱动。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箱壳上设有支架,所述润滑组件包括风冷模块。所述风冷模块固定于所述支架上,且设于所述出润滑油管处,用于降温。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润滑组件包括防雨罩。所述防雨罩连接于所述箱壳上,且罩设于所述风冷模块、所述吸润滑油管和所述出润滑油管外,用于减小风吹日晒、下雨或者下雪等外部天气对所述风冷模块、所述吸润滑油管和所述出润滑油管造成的影响。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润滑组件包括铂热电阻,所述铂热电阻设于所述箱壳上或者所述箱壳内,用于检测温度。于一实施例中,铂热电阻可以设于箱壳的下壳体上,也可以设于轴承上,用于检测温度。于一实施例中,铂热电阻设于第一输入轴系、第二输入轴承、第一输出轴承和第二输出轴承中的一个或者多个。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吸润滑油管和/或所述出润滑油管上设有过滤器和油流指示器。于一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上设有视孔窗。所述视孔窗用于观测箱壳内的齿轮传动。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视孔窗设有两个。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为多输入单输出的结构,结构紧凑,且预留备用电机接口,可以提高齿轮箱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轮箱,其特征在于,包括:/n箱壳;/n多个输入系组件,设置在所述箱壳内,每个所述输入系组件包括一个输入轴和一个设于所述输入轴上的输入齿轮;以及/n一个输出系组件,设置在所述箱壳内,所述输出系组件包括一个输出轴和一个设于所述输出轴上的输出齿轮;/n其中,每个所述输入齿轮均与所述输出齿轮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轮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壳;
多个输入系组件,设置在所述箱壳内,每个所述输入系组件包括一个输入轴和一个设于所述输入轴上的输入齿轮;以及
一个输出系组件,设置在所述箱壳内,所述输出系组件包括一个输出轴和一个设于所述输出轴上的输出齿轮;
其中,每个所述输入齿轮均与所述输出齿轮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壳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
在所述上壳体或者所述下壳体上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输入系组件的第一输入孔和用于安装所述输出系组件的第一输出孔;
所述下壳体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输入系组件的第二输入孔和用于安装所述输出系组件的第二输出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系组件包括:
第一输入轴承座,安装于所述第一输入孔内;
第一输入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一输入轴承座内;
第一输入透盖,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轴承座,具有第一通孔;
第一输入轴套,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第二输入轴承座,安装于所述第二输入孔内;
第二输入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二输入轴承座内;以及
第二输入透盖,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入轴承座,具有第二通孔;
其中,所述第一输入轴承、所述第一输入轴套和所述第二输入轴承均套设于所述输入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系组件包括:
输入油封,设于第一通孔内,且夹设于所述第一输入轴套和第一输入透盖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系组件包括:
第一输出轴承座,安装于所述第一输出孔内;
第一输出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一输出轴承座内;
定距环,夹设于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茂吴建中刘津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高精齿轮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