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金花专利>正文

一种防撞锁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3002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撞锁具,包括锁梁和锁体,锁体内设有供锁梁端部插入的锁孔、与锁孔连通的锁栓槽和锁头,锁头设有锁销,锁销伸入锁栓槽内,锁栓槽内设有弹簧、配重套、配重块、防撞球和锁栓组件,弹簧一端固连在锁栓槽端部,另一端与配重套相连,配重块滑动设于配重套内,配重块的外壁设有对称的弧形凹面,防撞球设于弧形凹面和配重套之间,配重套上对应防撞球设有卡位孔;锁栓组件一端置于配重套内,另一端可伸入锁孔内与锁梁啮合,锁栓组件底部设有容纳锁销的锁销槽,锁头通过锁销带动锁栓组件回缩完成解锁动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撞锁具,能够防止因撞击导致的非正常开锁,同时也可实现无钥匙上锁,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撞锁具
本技术涉及锁具
,具体涉及一种防撞锁具。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传统的U型锁,为了实现无钥匙上锁,一般在锁栓A后面设置一个弹簧B,然后在锁栓A底部预留锁头锁销的活动槽C。这种结构可使锁梁D插入锁体的锁孔时,锁梁D的锁梁槽D1与锁栓A的端部斜齿形成错动,进而压缩弹簧B,实现无钥匙上锁。但是这种结构的锁存在一个巨大的缺陷:当有外力猛击锁体的弹簧B一侧时(图中S处),锁栓A会因为惯性回缩,导致锁栓A与锁梁槽D1形成瞬间脱落,不法开锁者可以利用瞬间脱落的时间插入障碍物,导致非正常开锁。如果不预留活动槽C,就需要每次插入钥匙拧动才能实现上锁,使用起来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撞锁具,能够防止因撞击导致的非正常开锁,同时也可实现无钥匙上锁,方便快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撞锁具,包括锁梁和锁体,所述锁体内设有供所述锁梁端部插入的锁孔、与所述锁孔连通的锁栓槽和锁头,所述锁头设有锁销,所述锁销伸入所述锁栓槽内,所述锁栓槽内设有弹簧、配重套、配重块、防撞球和锁栓组件,所述弹簧一端固连在所述锁栓槽端部,另一端与所述配重套相连,所述配重块滑动设于所述配重套内,所述配重块的外壁设有对称的弧形凹面,所述防撞球设于所述弧形凹面和所述配重套之间,所述配重套上对应所述防撞球设有卡位孔;所述锁栓组件一端置于所述配重套内,另一端可伸入所述锁孔内与所述锁梁啮合,所述锁栓组件底部设有容纳所述锁销的锁销槽,所述锁头通过所述锁销带动所述锁栓组件回缩完成解锁动作。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锁栓组件包括指纹电机、转动杆和锁栓,所述指纹电机设于所述配重套内,所述指纹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动杆固连,所述锁栓设有横向的螺纹槽孔,所述转动杆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槽孔内。进一步的,所述锁栓底部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和所述指纹电机的端部之间形成所述锁销槽。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锁梁呈U型,其两端内侧设有若干与所述锁栓组件啮合的锁梁槽;所述锁孔为通孔且设于所述锁体两侧,其间距等于所述锁梁两端部的间距。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锁梁呈U型,其一端通过固定轴与所述锁体转动连接,另一端设有与所述锁栓组件啮合的锁梁槽,所述锁孔为沉孔。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的防撞锁具,锁体遭遇撞击时,防撞球滚动一段距离后会从卡位孔顶出,从而卡死配重套内的所有部件,使锁栓组件几乎不会发生移动,进而可防止因撞击导致的非正常开锁;锁栓组件底部还设有锁销槽,锁栓组件在与锁梁啮合时可形成错动,带动配重套压缩弹簧,从而实现无钥匙上锁,使用方便快捷。(2)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防撞锁具,锁栓组件包括了指纹电机,且指纹电机与锁栓同轴设置,共用一个锁栓槽,可实现指纹解锁,提高安全性能,也可以节约生产成本,将锁体做到小巧化。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U型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撞锁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P处结构放大图;图4是实施例2的一种防撞锁具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3的一种防撞锁具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4的一种防撞锁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锁梁;11、锁梁槽;2、锁体;21、锁孔;22、锁栓槽;3、锁头;31、锁销;4、弹簧;5、配重套;51、卡位孔;6、配重块;61、弧形凹面;7、防撞球;8、锁栓;81、锁销槽;82、螺纹槽孔;83、限位块;9、指纹电机;10、转动杆。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2-3所示,一种防撞锁具,包括U型锁梁1和方形锁体2。锁梁1的两端内侧设有若干锁梁槽11,锁体2两侧设有两个为通孔的锁孔21,并且两个锁孔21的间距等于锁梁1两端部的间距,以使锁梁1的两端部能插入两个锁孔21中。锁体2内设有锁栓槽22和锁头3。锁栓槽22垂直于锁孔21且一端与其中一个锁孔21连通。锁栓槽22内设有弹簧4、配重套5、配重块6、防撞球7和锁栓组件。本实施例中,锁栓组件为单独设置的锁栓8。弹簧4一端固连在锁栓槽22的闭口端部,另一端与配重套5相连。配重块6滑动设于配重套5内,配重块6的外壁设有对称的弧形凹面61,防撞球7设于弧形凹面61和配重套5之间。配重套5上对应每个防撞球7设有卡位孔51。锁栓8的一端置于配重套5内,另一端可在弹簧4的作用下伸入锁孔21内与锁梁1的锁梁槽11啮合。锁头3设于锁栓槽22的下方,其顶部设有一锁销31。锁栓8底部设有一锁销槽81,锁销31置于锁销槽81内并可在锁销槽81内移动。锁头3通过锁销31带动锁栓8回缩完成解锁动作。本实施例的防撞锁具,当弹簧4一侧的锁体2受到猛烈撞击时(即锁体2受到左侧方向的力),配重块6由于惯性的作用会先朝向弹簧4的方向运动,两个防撞球7则因弧形凹面61的导向作相反运动,防撞球7运动至卡位孔51后会从卡位孔51跳出,撞到锁栓槽22内壁形成卡死,从而将配重块6及配重套5内的所有装置卡死在锁栓槽22内,使得锁栓8不会回缩而继续扣在锁梁槽11上,进行起到防止因撞击导致非正常开锁的技术效果。此外,锁栓8底部设有锁销槽81,锁具可以无钥匙的状态实现上锁,使用方便快捷。实施例2如图4所示,另一种防撞锁具,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锁栓组件包括锁栓8、指纹电机9和转动杆10。指纹电机9设于配重套5内,指纹电机9的输出轴与转动杆10固连。锁栓8内设有横向的螺纹槽孔82,转动杆10螺纹连接在螺纹槽孔82内。锁栓8底部设有限位块83,限位块83和指纹电机9的端部之间形成锁销槽。本实施例的防撞锁具,可以通过指纹电机9实现指纹开锁,此时指纹电机9转动,通过转动杆10带动锁栓8向左运动,从而实现开锁。当使用钥匙开锁,则通过锁销31推动指纹电机9向左运动,从而带动锁栓8解锁。其余结构和防撞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实施例3如图5所示,另一种防撞锁具,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锁梁1呈U型,其一端通过固定轴23与锁体2转动连接,另一端设有与单个锁梁槽11。锁孔21只有一个且为沉孔,该锁孔21与固定轴23的间距等于锁梁1两端部的间距。其余结构和防撞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实施例4如图6所示,另一种防撞锁具,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锁梁1呈U型,其一端通过固定轴23与锁体2转动连接,另一端设有与单个锁梁槽11。锁孔21只有一个且为沉孔,该锁孔21与固定轴23的间距等于锁梁1两端部的间距。锁栓组件包括锁栓8、指纹电机9和转动杆10。指纹电机9设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撞锁具,包括锁梁和锁体,所述锁体内设有供所述锁梁端部插入的锁孔、与所述锁孔连通的锁栓槽和锁头,所述锁头设有锁销,所述锁销伸入所述锁栓槽内,其特征在于:/n所述锁栓槽内设有弹簧、配重套、配重块、防撞球和锁栓组件,所述弹簧一端固连在所述锁栓槽端部,另一端与所述配重套相连,所述配重块滑动设于所述配重套内,所述配重块的外壁设有对称的弧形凹面,所述防撞球设于所述弧形凹面和所述配重套之间,所述配重套上对应所述防撞球设有卡位孔;所述锁栓组件一端置于所述配重套内,另一端可伸入所述锁孔内与所述锁梁啮合,所述锁栓组件底部设有容纳所述锁销的锁销槽,所述锁头通过所述锁销带动所述锁栓组件回缩完成解锁动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锁具,包括锁梁和锁体,所述锁体内设有供所述锁梁端部插入的锁孔、与所述锁孔连通的锁栓槽和锁头,所述锁头设有锁销,所述锁销伸入所述锁栓槽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栓槽内设有弹簧、配重套、配重块、防撞球和锁栓组件,所述弹簧一端固连在所述锁栓槽端部,另一端与所述配重套相连,所述配重块滑动设于所述配重套内,所述配重块的外壁设有对称的弧形凹面,所述防撞球设于所述弧形凹面和所述配重套之间,所述配重套上对应所述防撞球设有卡位孔;所述锁栓组件一端置于所述配重套内,另一端可伸入所述锁孔内与所述锁梁啮合,所述锁栓组件底部设有容纳所述锁销的锁销槽,所述锁头通过所述锁销带动所述锁栓组件回缩完成解锁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栓组件包括指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金花
申请(专利权)人:蔡金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