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混凝土表层缺陷的修复增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977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混凝土表层缺陷的修复增强结构,包括混凝土主体,所述混凝土主体的表层存在有表层缺陷层,所述表层缺陷层的表面设置有预处理剂层,所述预处理剂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第二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和第三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且喷涂厚度依次降低,所述第三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的上方设置有硅酸盐水性渗透结晶型表面处理剂层。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材料对混凝土表面缺陷的适用性,同时材料透明,不影响混凝土的外观,不会脱落,属于无机渗透结晶型材料,耐久性好,在对表层混凝土修复增强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水渗透性能,防止外界对混凝土的侵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混凝土表层缺陷的修复增强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混凝土表层缺陷的修复增强结构。
技术介绍
在混凝土制备过程中,由于模板-混凝土界面的壁效应、混凝土上表层的泌水、以及脱模剂往往会使混凝土表层的水泥水化受阻,且当混凝土养护条件不足时,表面水分散失造成养护不足、水泥水化不充分等这些不利条件,导致混凝土表层密实度和强度不同程度地低于内部混凝土,混凝土的耐久性也受到影响;因此,相对于混凝土内部,表层混凝土在制备过程中及成型后均处于不利地位。混凝土表层最常用的增强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有机类处理剂,目前大部分有机类表面处理剂是具有发挥性的有机化合物和有机涂层,常用的有硅氧烷、环氧树脂、丙烯酸酯、氯丁橡胶等;第二种是无机类处理剂,主要为硅酸盐类涂料和水泥基类涂料等,目前常用的硅酸盐类表面处理剂为硅酸钠、硅酸钾、硅酸锂等,硅酸盐类涂料能够渗入混凝土内部,与水泥水化产物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生成新的不溶物质来堵塞毛细孔和裂缝,从而可以长久的阻止外界环境中的腐蚀介质进入混凝土,保护混凝土与钢筋免受侵蚀,实现修复增强的目的,改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对于水泥基类涂料,其中的活性物质通过毛细作用向混凝土内部渗透,与混凝土中氢氧化钙及游离的钙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结晶,堵塞毛细孔,同样达到修复增强混凝土表面的作用,改善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对于上述有机类表面处理剂而言,其在制造及其使用过程中容易污染空气,且容易在紫外线、高温线老化、耐久性较差,寿命较短,因此不仅污染环境,更重要的是表面处理层功能失效后,会导致结构遭受侵蚀。对于上述无机类表面处理剂,相较于有机类的表面处理剂更为绿色环保,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寿命相对较长,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单纯使用硅酸盐类涂料对于缺陷较严重、孔隙率较大的混凝土表面,或者混凝土内部游离的钙离子较少时,其反应生成的结晶物不足以填充内部孔隙,导致表面混凝土处理效果不佳或者没有效果;对于水泥基涂料,虽然体积很稳定,且能够与混凝土粘结为一体,但是由于刚性材料没有弹性,不能适应地基变形和温度变形,一旦发生变形,处理层开裂,则水泥基类涂料同样会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混凝土表层缺陷的修复增强结构,能够提高材料对混凝土表面缺陷的适用性,同时材料透明,不影响混凝土的外观,属于渗透结晶型材料,不会脱落,归属无机类材料,耐久性好,在对表层混凝土修复增强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水渗透性能,防止外界对混凝土的侵蚀。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混凝土表层缺陷的修复增强结构,包括混凝土主体,所述混凝土主体的表层存在有表层缺陷层,所述表层缺陷层的表面设置有预处理剂层,所述预处理剂层包括沿着背离所述表层缺陷层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第二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和第三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所述第一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第二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和第三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的喷涂厚度依次降低,所述第三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的上方设置有处理剂层,所述处理剂层为硅酸盐水性渗透结晶型表面处理剂层。优选的,所述硅酸盐水性渗透结晶型表面处理剂层至少喷涂设置三遍。优选的,每一所述硅酸盐水性渗透结晶型表面处理剂层的喷涂用量为80~120ml/m2。优选的,所述第一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第二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和第三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的喷涂方向相互垂直。优选的,所述硅酸盐水性渗透结晶型表面处理剂层为硅酸锂、硅酸钾、硅酸钠中的至少一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混凝土表层缺陷的修复增强结构,能够提高材料对混凝土表面缺陷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此种双组分的混凝土表面处理剂中每个组分都能够独立地与混凝土中的水化产物氢氧化钙和游离的钙离子发生反应生成不溶物,且氟硅酸盐预处理剂对硅酸盐处理剂的硬化凝结有促进作用;同时,本修复增强结构均属于无机渗透结晶型材料,材料透明,不影响混凝土的外观,属于渗透结晶型材料,不会脱落,归属无机类材料,耐久性好,在对表层混凝土修复增强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水渗透性能,防止外界对混凝土的侵蚀,丰富了现有混凝土表层缺陷的修复增强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适用于混凝土表层缺陷的修复增强结构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混凝土主体;2、表层缺陷层;3、第一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4、第二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5、第三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6、硅酸盐水性渗透结晶型表面处理剂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混凝土表层缺陷的修复增强结构,包括混凝土主体1,混凝土主体1的表层存在有表层缺陷层2,混凝土表层的缺陷通常是由于模板-混凝土界面的壁效应、混凝土上表层的泌水、以及脱模剂使混凝土表层的水泥水化受阻,且当混凝土养护条件不足时,表面水分散失造成养护不足、水泥水化不充分等这些不利条件,导致混凝土表层密实度和强度不同程度地低于内部混凝土,因此,需要对混凝土表层的缺陷进行修复增强处理。如图1所示,在表层缺陷层2的表面设置预处理剂层,预处理剂层为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能够在喷涂后短时间内渗透进入混凝土内部并与水泥水化产物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不溶物,不溶物堵塞裂缝和毛细管道从而达到愈合混凝土的作用,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同时氟硅酸盐能够加快硅酸盐的前期反应速率,加速硅酸盐的凝结硬化,从而提升前期的处理效果。如图1所示,为了确保预处理剂涂覆渗透效果的有效性、全面覆盖性和适量性,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包括沿着背离表层缺陷层2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3、第二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4和第三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5,第一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3、第二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4和第三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5的喷涂厚度依次降低,且第一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3、第二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4和第三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5的喷涂方向相互垂直。施工时,将第一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3喷涂在混凝土表面,干燥后进行第二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4的喷涂,同样等干燥后继续进行第三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5的喷涂,喷涂总用量为300ml/m2。如图1所示,待预处理剂施工完毕且表面干燥后,开始进行喷涂处理剂,即在第三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5的上方设置有处理剂层,处理剂层为硅酸盐水性渗透结晶型表面处理剂层6,硅酸盐水性渗透结晶型表面处理剂与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和游离的钙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结晶物愈合裂缝,同时氟硅酸盐的预处理加快了硅酸盐的凝结硬化,两道工序共同作用大大提升了混凝土表面的处理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此种双组分的混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混凝土表层缺陷的修复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主体(1),所述混凝土主体(1)的表层存在有表层缺陷层(2),所述表层缺陷层(2)的表面设置有预处理剂层,所述预处理剂层包括沿着背离所述表层缺陷层(2)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3)、第二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4)和第三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5),所述第一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3)、第二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4)和第三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5)的喷涂厚度依次降低,所述第三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5)的上方设置有处理剂层,所述处理剂层为硅酸盐水性渗透结晶型表面处理剂层(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混凝土表层缺陷的修复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主体(1),所述混凝土主体(1)的表层存在有表层缺陷层(2),所述表层缺陷层(2)的表面设置有预处理剂层,所述预处理剂层包括沿着背离所述表层缺陷层(2)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3)、第二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4)和第三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5),所述第一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3)、第二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4)和第三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5)的喷涂厚度依次降低,所述第三氟硅酸盐表面预处理剂层(5)的上方设置有处理剂层,所述处理剂层为硅酸盐水性渗透结晶型表面处理剂层(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国友陆天玮高飞金鑫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斯力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