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膜建筑双内膜双空腔保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29072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膜建筑双内膜双空腔保温系统,包括:外膜、第一层内膜、第二层内膜、保温材料,第一层内膜和第二层内膜为弧形结构,其中,若干外膜沿同一方向并排设置,第一内膜的两端与外膜的两端连接,外膜与第一内膜之间形成第一空腔层,第一空腔层内填充保温材料;第二层内膜的两端与相邻的两第一层内膜连接,第二层内膜与相邻的两第一层内膜之间形成第二空腔层,第二空腔层中填充保温材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气膜建筑双内膜双空腔保温系统通过多层保温层结构的配合起到双重保温隔热效果,确保气膜建筑保温系统的强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气膜建筑双内膜双空腔保温系统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现场施工快,提高了施工效率,环保无污染,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膜建筑双内膜双空腔保温系统
本技术涉及气膜建筑保温
,尤其涉及一种气膜建筑双内膜双空腔保温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气膜建筑是用特殊的建筑膜材做外壳,配备一套智能化的机电设备在气膜建筑内部吹气提供大约300帕斯卡的正压,从而把膜建筑支撑起来的系统,在气膜建筑中保温系统必不可少。目前市面上的气膜建筑保温系统一般是由一层外膜、一层内膜和中间空腔结构中填充的保温材料形成的气膜保温系统,这种单层的保温系统保温效果差,使得隔热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膜建筑双内膜双空腔保温系统,用以改善现有气膜建筑保温系统中存在的保温隔热效果不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气膜建筑双内膜双空腔保温系统,包括:外膜、第一层内膜、第二层内膜、保温材料,所述第一层内膜和所述第二层内膜为弧形结构,其中,若干所述外膜沿同一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内膜的两端与所述外膜的两端连接,所述外膜与所述第一内膜之间形成第一空腔层,所述第一空腔层内填充所述保温材料;所述第二层内膜的两端与相邻的两所述第一层内膜连接,所述第二层内膜与相邻的两所述第一层内膜之间形成第二空腔层,所述第二空腔层中填充所述保温材料,所述第一内膜和第二内膜设置在外膜的同一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层内膜的两端与相邻的两第一层内膜的中间位置连接。进一步地,相邻的两所述第一层内膜之间的端部保持预设间距。进一步地,相邻的两所述第一层内膜之间相距40-60mm。进一步地,相邻的两所述第二层内膜之间的端部保持预设间距。r>进一步地,相邻的两所述第二层内膜之间相距40-60mm。进一步地,所述保温材料为玻璃丝棉或者铝箔气泡材料。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层内膜和所述第二层内膜的长度和弧度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层内膜和第二层内膜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灌注孔,所述灌注孔用于向所述第一空腔层和第二空腔层内填充所述保温材料。进一步地,所述灌注孔内设置有封堵件,所述封堵件用于封堵所述灌注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气膜建筑双内膜双空腔保温系统通过设置外膜、第一层内膜、第二内膜,保温材料,外膜和第一层内膜连接形成第一空腔层、第二层内膜和第一层内膜连接形成第二空腔层,并分别在第一空腔层和第二空腔层中填充保温材料,即,用多层保温层结构的配合起到双重保温隔热效果,确保了气膜建筑的保温系统的强度。本技术气膜建筑双内膜双空腔保温系统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现场施工快,提高了施工效率,且环保无污染,大大提高了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气膜建筑双内膜双空腔保温系统的膜结构断面材料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单元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技术气膜建筑双内膜双空腔保温系统的断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双内膜双空腔保温系统包括:外膜1、第一层内膜2、第二层内膜3、保温材料4,所述第一层内膜2和所述第二层内膜3为弧形结构,其中,若干所述外膜1沿同一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内膜2的两端与所述外膜1的两端连接,所述外膜1与所述第一内膜2之间形成第一空腔层5,所述第一空腔层5内填充所述保温材料4;所述第二层内膜3的两端与相邻的两所述第一层内膜2连接,所述第二层内膜3与相邻的两所述第一层内膜2之间形成第二空腔层6,所述第二空腔层6中填充所述保温材料4,同时第二层内膜3遮住外膜1和第一层内膜2焊接形成的冷桥7,起到双重保温的效果。所述第一层内膜2和第二层内膜3设置在外膜1的同一侧。采用该结构的气膜建筑,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且防火性能优异,现场施工快,环保无污染,可达到极佳的保温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层内膜的两端与相邻的两第一层内膜的中间位置连接,优选的,可用高频焊接机进行焊接,使焊接位置更加牢固。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所述第一层内膜之间的端部保持40-60mm的预设间距。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所述第二层内膜之间的端部保持40-60mm的预设间距。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温材料为玻璃丝棉或者铝箔气泡材料。在本实施例中,外膜结构为平板状,第一空腔层中填充的保温材料与外膜相贴合,第二空腔层中填充的保温材料位于第二空腔层最大横截面处,这样可以使保温材料填充的面积最大,起到的保温效果最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层内膜和所述第二层内膜的长度和弧度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层内膜和第二层内膜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灌注孔,灌注孔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所述灌注孔用于向所述第一空腔层和第二空腔层内填充所述保温材料。同时,灌注孔内设置有封堵件,封堵件的形状和尺寸与灌注孔相适配,用于封堵所述灌注孔。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技术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膜建筑双内膜双空腔保温系统,包括:外膜、第一层内膜、第二层内膜、保温材料,所述第一层内膜和所述第二层内膜为弧形结构,其中,若干所述外膜沿同一方向并排设置,第一层内膜的两端与所述外膜的两端连接,所述外膜与所述第一层内膜之间形成第一空腔层,所述第一空腔层内填充所述保温材料;所述第二层内膜的两端与相邻的两所述第一层内膜连接,所述第二层内膜与相邻的两所述第一层内膜之间形成第二空腔层,所述第二空腔层中填充所述保温材料,所述第一层内膜和第二层内膜设置在外膜的同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膜建筑双内膜双空腔保温系统,包括:外膜、第一层内膜、第二层内膜、保温材料,所述第一层内膜和所述第二层内膜为弧形结构,其中,若干所述外膜沿同一方向并排设置,第一层内膜的两端与所述外膜的两端连接,所述外膜与所述第一层内膜之间形成第一空腔层,所述第一空腔层内填充所述保温材料;所述第二层内膜的两端与相邻的两所述第一层内膜连接,所述第二层内膜与相邻的两所述第一层内膜之间形成第二空腔层,所述第二空腔层中填充所述保温材料,所述第一层内膜和第二层内膜设置在外膜的同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膜建筑双内膜双空腔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内膜的两端与相邻的两第一层内膜的中间位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膜建筑双内膜双空腔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所述第一层内膜之间的端部保持预设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膜建筑双内膜双空腔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所述第一层内膜之间相距40-60m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一凡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法利膜结构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