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搭建的混凝土棚洞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824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搭建的混凝土棚洞结构,由标准模块和现浇混凝土层构成,标准模块为形成有棚洞空间的预制构件,标准模块的顶面焊接有多根栓钉,所述现浇混凝土层浇筑在标准模块的顶面,现浇混凝土层的顶面设置有减震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搭建的混凝土棚洞结构,该棚洞结构适用于抢修抢建工程,可以快速搭建,抢修效率高,同时具有刚性棚洞的优点,便于设计,工程应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搭建的混凝土棚洞结构
本技术涉及工程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快速搭建的混凝土棚洞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公路或铁路隧道进出口落石的采用的棚洞结构分为了刚性和柔性棚洞结构,刚性棚洞主要为钢筋混凝土棚洞,是由混凝土框架梁柱以及顶板构成,顶板上覆盖起缓冲作用的垫层,在落石冲击作用下,垫层将吸收大量的落石冲击能量。柔性是相对于刚性而提出的概念,在落石冲击作用下,柔性钢棚洞产生较大的变形,吸收大量的落石冲击能量。柔性钢棚洞由钢拱架和金属网组成,钢拱架固定在地基上,金属网位于钢拱架外侧与地基相连。针对棚洞快速抢修抢建工程,采用柔性钢棚洞结构具有更强适应性、施工速度快,但研究尚不够深入透彻,设计缺少资料,缺少系统的科学依据。而刚性混凝土棚洞结构设计理论成熟,应用方便。但针对抢修抢建工程的刚性棚洞结构较少,尤其是用于隧道进出口落石的抢修抢建工程,尚没有快速且简单方便的棚洞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快速搭建的混凝土棚洞结构,刚性大,抗冲击能力强,施工方便,抢修效率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速搭建的混凝土棚洞结构,由标准模块(1)和现浇混凝土层(2)构成,所述标准模块(1)为形成有棚洞空间的预制构件,标准模块(1)的顶面焊接有多根栓钉(4),所述现浇混凝土层(2)浇筑在标准模块(1)的顶面,现浇混凝土层(2)的顶面设置有减震层(3)。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标准模块(1)由压型钢板(11)和矩形玻璃钢(12)组合构成,压型钢板(11)构成棚洞空间,矩形玻璃钢(12)设置在压型钢板(11)和现浇混凝土层(2)之间,并由压型钢板(11)三面包围,顶面由现浇混凝土层(2)包围。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标准模块(1)由压型钢板(11)和玻璃钢格栅(13)组合构成,压型钢板(11)构成棚洞空间,玻璃钢格栅(13)铺设在棚洞空间上方的压型钢板(11)顶面。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玻璃钢格栅(13)采用环氧树脂胶或玻璃钢专用粘结胶临时固定于压型钢板(11)的顶面。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压型钢板(11)的边缘设置有封边(5)。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封边(5)由角钢制成。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标准模块(1)之间通过螺栓结构连接。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现浇混凝土层(2)采用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浇筑而成。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减震层(3)由聚苯乙烯泡沫层加轻质泡沫混凝土组成。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相较于现有技术,该棚洞结构采用预制装配结合现浇的方式制成,预制构件由标准模块组成,标准模块为GFRP(玻璃钢)加压型钢板或者GFRP(玻璃钢)格栅加压型钢板组成,模块采用角钢封边,模块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方便现场施工。相较于现有技术,该棚洞的预制构件能够提供现浇高抗力材料的模板,节省时间;标准模块能够作为衬砌的受拉钢筋,节省钢筋现场制作与安装时间;标准模块重量轻,约30~35公斤/平,堆放,运输,安装都非常方便,节省了时间。相较于现有技术,该棚洞的现浇混凝土采用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早期强度高,便于施工,良好的界面粘结能力,优于钢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等材料的抗侵彻、抗冲击的性能,已有研究表明,钢纤维RPC混凝土抗侵彻、爆炸的能力是C40普通钢筋混凝土的3倍,是钢纤维混凝土的1.8倍,不用再铺设钢筋,节约抢修时间和成本。相较于现有技术,该棚洞结构顶部铺设聚苯乙烯泡沫层(EPS)加轻质泡沫混凝土的复合垫层结构,实现消能减震,减少落石的对棚洞结构冲击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快速搭建的混凝土棚洞结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快速搭建的混凝土棚洞结构一种实施方式的标准模块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快速搭建的混凝土棚洞结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快速搭建的混凝土棚洞结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标准模块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快速搭建的混凝土棚洞结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但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图例说明:1、标准模块;11、压型钢板;12、矩形玻璃钢;13、玻璃钢格栅;2、现浇混凝土层;3、减震层;4、栓钉;5、封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快速搭建的混凝土棚洞结构,包括标准模块1和现浇混凝土层2,标准模块1为形成有棚洞空间的预制构件,能够提供现浇混凝土层2的模板,节省时间,标准模块1的顶面焊接有多根栓钉4,现浇混凝土层2浇筑设置在标准模块1的顶面,并将栓钉4浇筑在混凝土层内,增强混凝土与标准模块之间的粘结强度,并且栓钉4可以传递现浇混凝土层2与压型钢板11之间的剪力。现浇混凝土层2的顶面浇筑设置有减震层3,实现消能减震,减少落石的对棚洞结构的冲击力。标准模块1的组成方式设有两种,如图1~2所示,第一种为压型钢板11和矩形玻璃钢12组合构成,压型钢板11构成棚洞空间,本申请中棚洞空间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搭建的混凝土棚洞结构,由标准模块(1)和现浇混凝土层(2)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模块(1)为形成有棚洞空间的预制构件,标准模块(1)的顶面焊接有多根栓钉(4),所述现浇混凝土层(2)浇筑在标准模块(1)的顶面,现浇混凝土层(2)的顶面设置有减震层(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搭建的混凝土棚洞结构,由标准模块(1)和现浇混凝土层(2)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模块(1)为形成有棚洞空间的预制构件,标准模块(1)的顶面焊接有多根栓钉(4),所述现浇混凝土层(2)浇筑在标准模块(1)的顶面,现浇混凝土层(2)的顶面设置有减震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搭建的混凝土棚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模块(1)由压型钢板(11)和矩形玻璃钢(12)组合构成,压型钢板(11)构成棚洞空间,矩形玻璃钢(12)设置在压型钢板(11)和现浇混凝土层(2)之间,并由压型钢板(11)三面包围,顶面由现浇混凝土层(2)包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搭建的混凝土棚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模块(1)由压型钢板(11)和玻璃钢格栅(13)组合构成,压型钢板(11)构成棚洞空间,玻璃钢格栅(13)铺设在棚洞空间上方的压型钢板(11)顶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海林祖峰白文静姜初伟李玉良武齐永陈勇李苏疆张俊鹏徐楠楠苗朝阳任磊田廷全樊静李志强郝振奋马晓慧张志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六三九二一部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