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落石消能引导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466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落石消能引导结构,包括在危岩体下方沿斜坡布置的消能引导主槽和多个消能引导支槽,每个消能引导支槽上端均设有落石口,下端均与消能引导主槽汇集连通;所述消能引导主槽和消能引导支槽均为设置若干缓冲消能弯道的弯曲结构,落石沿槽设计的运动轨迹滚动,采用弯曲形状的消能槽改变落石的速度方向消减能量,解决了现有落石能级较大存在不能有效防治的局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利用原有岩石、土体材料和废弃胶制成,就地取材,治理和维修费用较低,便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落石消能引导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落石消能引导结构,属于边坡防护

技术介绍
落石是存在于陡峭岩石边坡上的一些坠落频率极高的岩块,其具有隐蔽性强、分布随机性、不确定性、突发性、致灾破坏性强等特性,使得落石防治技术难度大、防治经济代价大。如果不能做好全方位防护措施,经常发生落石滚落砸毁众多公路、房屋等重要保护对象的现象,并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落石从高处滚落具有高速运动的冲击动能,常见防治落石措施有落石挡墙、被动防护网等,但是受限落石防治能级较小,落石能级较大仍存在不能有效防治,极易被落石冲毁的局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落石消能引导结构,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落石消能引导结构,包括在危岩体下方沿斜坡布置的消能引导主槽和多个消能引导支槽,每个消能引导支槽上端均设有落石口,下端均与消能引导主槽汇集连通;所述消能引导主槽和消能引导支槽均为设置若干缓冲消能弯道的弯曲结构。前述消能引导主槽和消能引导支槽的弯曲结构为类S形和其它弯曲形状的组成结构。前述消能引导主槽和消能引导支槽的断面结构相同,并且所述消能引导支槽略小于消能引导主槽。前述消能引导支槽与消能引导主槽的交汇处设置于消能引导主槽凸曲线曲率最大位置向上2-2.5m处。前述消能引导主槽和消能引导支槽的槽底处均铺设有第一缓冲层,顶部设有防护层。前述第一缓冲层为加筋土,所述防护层为柔性防护网,并且在落石口处以围栏样式设置柔性防护网;在所述消能引导主槽和消能引导支槽的槽口两侧20-25cm处对称埋设钢筋锚,所述柔性防护网通过钢筋锚张紧固定在槽顶上。在前述消能引导主槽和消能引导支槽的缓冲消能弯道内壁设有第二缓冲层。前述第二缓冲层为缓冲胶,所述缓冲胶通过膨胀螺钉间隔固定在落石对冲槽壁位置。前述缓冲胶为聚氨酯材料,其宽度和槽侧壁相同,长度不小于槽弯曲周长。前述消能引导支槽前端的落石口位置处于落石正下方,其为喇叭口结构。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落石消能引导结构,其布置在危岩体下方的岩质边坡上,具体包括分布在存在落石隐患部位正下方的落石口,与落石口连通的若干消能引导支槽及与消能引导支槽汇集连通的消能引导主槽;所述所述消能引导主槽和消能引导支槽的布置结构为设置若干缓冲消能弯道的,当落石进入落石口后,进消能引导支槽、消能引导主槽的弯曲形状多次缓冲可以实现减速、消能,最终可以安全排入坡脚低洼处,实现安全有效解决边坡落石问题。另外,在所述消能引导主槽和消能引导支槽的槽底处均铺设有第一缓冲层,顶部设有防护层。并且在消能引导主槽和消能引导支槽的缓冲消能弯道内壁设有第二缓冲层,可以进一步有效缓冲落石速度,对落石的消能效果更好,并且可以有效减小落石对消能引导主槽和消能引导支槽内壁的冲击破坏,提高其使用寿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结构简单,利用原有岩石、土体材料和废弃胶制成,就地取材,成本低廉,构造简单,治理和维修费用较低,便于推广应用。2、采用弯曲形状的消能槽改变落石的速度方向消减能量,同时消能引导主槽和消能引导支槽的槽内布置缓冲胶、加筋土等缓冲层,解决了现有落石能级较大存在的不能有效防治的局面。落石沿槽设计的运动轨迹滚动,有效减速消能并排出低洼处,具有疏导作用,避免了落石散乱推于边坡底部和弹跳影响居民安全、破坏结构物等问题。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槽断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缓冲消能弯道处槽断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落石消能引导结构,包括在危岩体7下方沿岩质边坡3布置的消能引导主槽1和多个消能引导支槽2,所述每个消能引导支槽2上端均设有落石口11,下端均与消能引导主槽1汇集连通;所述消能引导主槽1和消能引导支槽2的布置形式上均采用具有很好消能作用的性状,具体为设置若干缓冲消能弯道的弯曲结构。所述消能引导主槽1和消能引导支槽2的弯曲结构为似S形和/或其它弯曲形状的组成结构,所述消能引导主槽1和消能引导支槽2的断面结构相同,并且根据落石大小和排出量,所述消能引导支槽2略小于消能引导主槽1,更加便于排石和疏导;而出口位置可灵活布置在低洼处。所述消能引导支槽2与消能引导主槽1的交汇处设置于消能引导主槽1凸曲线曲率最大位置101向上2-2.5m处。所述消能引导主槽1和消能引导支槽2的底部和侧壁均由岩质边坡3开挖形成,消能引导支槽2前端的落石口11位置处于落石6正下方,其为喇叭口结构,更加便于接纳落石6。所述消能引导主槽1和消能引导支槽2的槽底处均铺设有第一缓冲层,顶部设有防护层;所述第一缓冲层为加筋土4,所述防护层为柔性防护网5,并且在落石口11处以围栏样式设置柔性防护网。所述加筋土4采用条带式结构,条带在土中均匀布置,回填土压实度要满足一定要求;所述加筋土4在喇叭口内适当加厚。在所述消能引导主槽1和消能引导支槽2的槽口两侧20-25cm处对称埋设钢筋锚10,用边缘支撑绳从柔性防护网5网孔穿过至两侧钢筋锚10,张紧并用绳卡固定对槽顶封盖。所述柔性防护网5采用高强度钢丝格栅。在所述消能引导主槽1和消能引导支槽2的缓冲消能弯道内壁设有第二缓冲层,用于减缓冲击力,保护槽侧壁,坠落的落石6依次经过消能引导支槽2、消能引导主槽1时,经过槽壁上的第二缓冲层缓冲后,落石速度方向发生改变,落石降速明显。所述第二缓冲层为缓冲胶8,所述缓冲胶8通过膨胀螺钉9间隔固定在落石对冲槽壁位置。所述缓冲胶8宽度和槽侧壁相同,长度不小于槽弯曲周长,厚度根据缓冲能大小和对侧壁保护作用确定。所述缓冲胶8由聚氨酯材料组成,可以为轮胎等废弃材料。上述落石消能引导结构的施工工序流程如下:(1)现场考察危岩体7分布情况、落石大小、落石数量及落石路经,根根据现场勘察画出多点落石落入位置。(2)根据斜岩质边坡3形状、结合实际位置确定弯曲消能槽曲线,并根据落石6大小和数量分析确定消能引导主槽1和多个消能引导支槽2的宽度和深度。(3)开挖消能引导主槽1和消能引导支槽2;开挖完成后,依次完成以下工序:a、在槽口两侧对称打入埋设钢筋锚10;b、在所有缓冲消能弯道内落石对冲槽壁上用膨胀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落石消能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危岩体(7)下方沿岩质边坡(3)布置的消能引导主槽(1)和多个消能引导支槽(2),每个消能引导支槽(2)上端均设有落石口(11),下端均与消能引导主槽(1)汇集连通;所述消能引导主槽(1)和消能引导支槽(2)均为设置若干缓冲消能弯道的弯曲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落石消能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危岩体(7)下方沿岩质边坡(3)布置的消能引导主槽(1)和多个消能引导支槽(2),每个消能引导支槽(2)上端均设有落石口(11),下端均与消能引导主槽(1)汇集连通;所述消能引导主槽(1)和消能引导支槽(2)均为设置若干缓冲消能弯道的弯曲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石消能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引导主槽(1)和消能引导支槽(2)的弯曲结构为似S形组成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石消能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引导主槽(1)和消能引导支槽(2)的断面结构相同,并且所述消能引导支槽(2)略小于消能引导主槽(1)。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落石消能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引导支槽(2)与消能引导主槽(1)的交汇处设置于消能引导主槽(1)凸曲线曲率最大位置(101)向上2-2.5m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落石消能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引导主槽(1)和消能引导支槽(2)的槽底处均铺设有第一缓冲层,顶部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春林王超卢艳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