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古建筑廊桥的挡风装置
本技术涉及挡风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古建筑廊桥的挡风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廊桥亦称虹桥、蜈蚣桥等,为有顶的桥,可保护桥梁,同时亦可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等作用,目前古建筑廊桥的挡风效果一般,于是出现了挡风装置,提升了挡风的效果。当挡风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挡风装置上端与古建筑廊桥的连接位置留有较大的开口,遇到风雨交加的天气时,造成雨水飘落到廊桥内部,使得廊桥起不到避雨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用于古建筑廊桥的挡风装置,解决了当挡风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挡风装置上端与古建筑廊桥的连接位置留有较大的开口,遇到风雨交加的天气时,造成雨水飘落到廊桥内部,使得廊桥起不到避雨的效果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古建筑廊桥的挡风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1),所述第一固定板(1)上端与滑柱(2)下端贴合固定,所述滑柱(2)外部与滑动块(3)内部滑动安装,所述滑动块(3)左端设置有固定旋钮(4),并且滑动块(3)右端与转动框(5)后端贴合固定,所述转动框(5)上端与第一连杆(6)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6)上端与第二连杆(7)后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7)前端与连接块(8)后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块(8)前端与挡风板(9)后端中部贴合固定,所述挡风板(9)后端上侧与两块转动板(10)前端贴合固定,所述转动板(10)后端与两块第二固定板(11)前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古建筑廊桥的挡风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1),所述第一固定板(1)上端与滑柱(2)下端贴合固定,所述滑柱(2)外部与滑动块(3)内部滑动安装,所述滑动块(3)左端设置有固定旋钮(4),并且滑动块(3)右端与转动框(5)后端贴合固定,所述转动框(5)上端与第一连杆(6)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6)上端与第二连杆(7)后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7)前端与连接块(8)后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块(8)前端与挡风板(9)后端中部贴合固定,所述挡风板(9)后端上侧与两块转动板(10)前端贴合固定,所述转动板(10)后端与两块第二固定板(11)前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11)下端与滑柱(2)上端贴合固定;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装置(12),所述辅助装置(12)下端位于第二固定板(11)上端,所述辅助装置(12)由外壳(121)、电动推杆(122)、移动机构(123)、缆绳(124)、齿轮(125)、转动杆(126)、遮雨板(127)、倾斜板(128)和连接板(129)组成,所述外壳(121)下端与第二固定板(11)上端贴合固定,所述电动推杆(122)位于外壳(121)内部后端,所述电动推杆(122)上端与移动机构(123)后端贴合固定,所述移动机构(123)左右两端与外壳(121)内部中侧贴合固定,所述缆绳(124)下端缠绕于移动机构(123)上端,所述齿轮(125)外部与缆绳(124)上端贴合固定,所述转动杆(126)左端穿过外壳(121)与齿轮(125)右端中部贴合固定,所述遮雨板(127)上端与转动杆(126)中部插接,所述倾斜板(128)后端紧固于遮雨板(127),所述连接板(129)左端与转动杆(126)右端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古建筑廊桥的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123)由滑块(1231)、连接件(1232)、弹簧(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琼,周基,蔡强,郑玉鸿,彭金才,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