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原湿地区铁路路堤结构
本技术涉及路基工程
,特别是一种高原湿地区铁路路堤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西部疆域辽阔,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网的逐渐扩大,在川西、西藏等高原环境下修建高等级铁路已经成为现实,在高原面上存在大面积的高原湿地区域,高原湿地水系发育,地下水和地表水特别丰富,当铁路以路堤形式通过时,须解决地表水和地下水对路基的影响,同时,高原昼夜温差大,反复的冻融作用下,水以及地基土的冻胀将会对路基变形产生很大影响,甚至会出现破坏性影响,常规的路基构造不能满足以上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高原湿地区铁路路堤结构,解决地表水和地下水对路基的影响,同时减少水以及地基土的冻胀对路基变形产生的影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原湿地区铁路路堤结构,包括防水基床上表层、抗冻胀基床下表层、微冻胀基床底层、基床隔水层、弱冻胀本体层、基底隔水层、过水层和基底换填层,所述防水基床上表层设置在路基面以下,所述防水基床上表层的下方依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原湿地区铁路路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基床上表层(1)、抗冻胀基床下表层(2)、微冻胀基床底层(3)、基床隔水层(4)、弱冻胀本体层(5)、基底隔水层(6)、过水层(7)和基底换填层(10),所述防水基床上表层(1)设置在路基面以下,所述防水基床上表层(1)的下方依次设置所述抗冻胀基床下表层(2)、所述微冻胀基床底层(3)、所述基床隔水层(4)、所述弱冻胀本体层(5)、所述基底隔水层(6)、所述过水层(7)和所述基底换填层(10),所述基底换填层(10)的厚度大于或等于地区最大冻结深度,且所述防水基床上表层(1)、所述抗冻胀基床下表层(2)和所述微冻胀基床底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原湿地区铁路路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基床上表层(1)、抗冻胀基床下表层(2)、微冻胀基床底层(3)、基床隔水层(4)、弱冻胀本体层(5)、基底隔水层(6)、过水层(7)和基底换填层(10),所述防水基床上表层(1)设置在路基面以下,所述防水基床上表层(1)的下方依次设置所述抗冻胀基床下表层(2)、所述微冻胀基床底层(3)、所述基床隔水层(4)、所述弱冻胀本体层(5)、所述基底隔水层(6)、所述过水层(7)和所述基底换填层(10),所述基底换填层(10)的厚度大于或等于地区最大冻结深度,且所述防水基床上表层(1)、所述抗冻胀基床下表层(2)和所述微冻胀基床底层(3)的厚度之和大于或等于地区最大冻结深度,所述过水层(7)的填筑高度大于或等于地区最大地表积水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湿地区铁路路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基床上表层(1)采用沥青混凝土填筑,所述抗冻胀基床下表层(2)采用级配碎石填筑,所述微冻胀基床底层(3)采用微冻胀的A、B组填料填筑,所述弱冻胀本体层(5)采用弱冻胀的C组填料填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湿地区铁路路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沛沛,胡会星,李安洪,陈伟志,叶世斌,葛学军,龚建辉,李宁,张耀,姚吴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