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智能隔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803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隔振器,包括:沿轴向内外套合设置的内筒组件和外筒组件,外筒组件的顶端用于与浮置板轨道相连,内筒组件套设于外筒组件内,且内筒组件的底端由外筒组件的底端伸出以用于与轨道基础相连。智能隔振器还包括动力响应监测装置,动力响应监测装置部分结构设置于外套筒内以对动力响应数据进行获取,动力响应监测装置的另一部分结构设置于远程监控中心以对获取的动力响应数据进行处理和显示,以使位于远程监控中心的监控人员实时评估浮置板轨道的健康状态。智能隔振器还包括振动能量转换装置,振动能量转换装置用于将浮置板轨道的振动转换为电能,以对动力响应监测装置进行自供电及对浮置板轨道沿线的小功率电器元件进行供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隔振器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智能隔振器。
技术介绍
轨道交通中每时每刻都存在着振动现象,对于浮置板轨道这样一种浮置体系,车致振动在该体系上体现得更为明显,振动必然伴随着能量的产生,现有技术中,用于对浮置板轨道进行浮置支承的弹性支承结构仅能对浮置板轨道进行物理支承以降低振动,而不能对由于振动产生的能量进行收集及利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不符合绿色、节能的工程理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隔振器,以解决现有弹性支承结构仅能对浮置板轨道进行物理支承而不能对振动产生的能量进行转换及利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隔振器,用于竖直支设于轨道基础上且顶端与浮置板轨道相连,以对浮置板轨道沿竖直方向进行浮置支撑,智能隔振器包括:沿轴向内外套合设置的内筒组件和外筒组件,外筒组件用于与浮置板轨道相连,内筒组件套设于外筒组件内,且内筒组件的底端由外筒组件的底端伸出以用于与轨道基础相连,内筒组件用于供给外筒组件沿轴向伸缩设置的弹性支承力以使外筒组件对浮置板轨道沿竖直方向进行浮置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隔振器,其特征在于,用于竖直支设于轨道基础上且顶端与浮置板轨道相连,以对所述浮置板轨道沿竖直方向进行浮置支撑,所述智能隔振器包括:/n沿轴向内外套合设置的内筒组件(50)和外筒组件(60),所述外筒组件(60)用于与所述浮置板轨道相连,所述内筒组件(50)套设于所述外筒组件(60)内,且所述内筒组件(50)的底端由所述外筒组件(60)的底端伸出以用于与所述轨道基础相连,所述内筒组件(50)用于供给所述外筒组件(60)沿轴向伸缩设置的弹性支承力以使所述外筒组件(60)对所述浮置板轨道沿竖直方向进行浮置支撑;/n所述智能隔振器还包括用于对所述浮置板轨道振动的动力响应数据进行监测的动力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隔振器,其特征在于,用于竖直支设于轨道基础上且顶端与浮置板轨道相连,以对所述浮置板轨道沿竖直方向进行浮置支撑,所述智能隔振器包括:
沿轴向内外套合设置的内筒组件(50)和外筒组件(60),所述外筒组件(60)用于与所述浮置板轨道相连,所述内筒组件(50)套设于所述外筒组件(60)内,且所述内筒组件(50)的底端由所述外筒组件(60)的底端伸出以用于与所述轨道基础相连,所述内筒组件(50)用于供给所述外筒组件(60)沿轴向伸缩设置的弹性支承力以使所述外筒组件(60)对所述浮置板轨道沿竖直方向进行浮置支撑;
所述智能隔振器还包括用于对所述浮置板轨道振动的动力响应数据进行监测的动力响应监测装置,所述动力响应监测装置的一部分结构设置于所述外筒组件(60)内以对动力响应数据进行获取,所述动力响应监测装置的另一部分结构设置于远程监控中心以对获取的动力响应数据进行处理和显示,以使位于远程监控中心的监控人员实时评估所述浮置板轨道的健康状态;
所述智能隔振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筒组件(60)内的振动能量转换装置,所述振动能量转换装置用于将所述浮置板轨道的振动转换为电能,以对所述动力响应监测装置进行自供电及对所述浮置板轨道沿线的小功率电器元件进行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隔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筒组件(60)包括空心筒状的外套筒(61)、及连接于所述外套筒(61)内筒壁上的多块卡块(62),各所述卡块(62)上设有内凹的卡槽(620);
所述内筒组件(50)包括套设于所述外套筒(61)内的内套筒(51)、及连接于所述内套筒(51)外筒壁上的多块卡扣(52),多块所述卡扣(52)用于分别插设于对应设置的所述卡块(62)的所述卡槽(620)内,以使所述内套筒(51)与所述外套筒(61)可拆卸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隔振器,其特征在于,
多块所述卡块(62)沿所述外套筒(61)的周向均匀间隔布设,且对应设置的所述卡槽(620)沿所述外套筒(61)的周向由所述卡块(62)的一端朝另一端延伸,并所有所述卡槽(620)的延伸方向一致;
多块所述卡扣(52)沿所述内套筒(51)的周向均匀间隔布设,以在所述内套筒(51)套入所述外套筒(61)后旋转设定角度,进而使所有所述卡扣(52)分别卡入对应设置的所述卡槽(620)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隔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套筒(61)的两端连通,多块所述卡块(62)沿所述外套筒(61)的周向均匀间隔布设,且所述卡槽(620)沿所述外套筒(61)的周向贯通对应设置的所述卡块(62);
多块所述卡扣(52)沿所述内套筒(51)的周向均匀间隔布设,以在所述内套筒(51)套入所述外套筒(61)后旋转设定角度,进而使所有所述卡扣(52)分别卡入对应设置的所述卡槽(620)中。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志辉刘禹兵曾志平陈伟黄宇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