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流化床气化炉的分布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725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压流化床气化炉的分布板,包括:第一锥形筒体,第一锥形筒体的壁面设置有第一气化剂进气结构;下渣管,下渣管的一端与第一锥形筒体的锥顶端相连通;射流管,射流管沿下渣管的轴向设置于下渣管内,并且,射流管与下渣管之间形成环隙排渣通道;第二气化剂进气结构,第二气化剂进气结构设置于环隙排渣通道内且靠近环隙排渣通道的排渣入口;第三气化剂进气结构,第三气化剂进气结构设置于环隙排渣通道内且靠近环隙排渣通道的排渣出口。第二气化剂进气结构靠近环隙排渣通道的排渣入口设置,可有效避免排渣入口灰渣堆积架桥,从而避免了环隙排渣通道被压缩,使得灰渣可以顺利下落,进而实现了连续、稳定地排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压流化床气化炉的分布板
本技术涉及煤气化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压流化床气化炉的分布板。
技术介绍
煤气化技术是洁净高效利用煤的一种重要方式。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将丰富的煤炭转化成清洁的气体,近年来受到众多关注及应用。流化床气化炉因炉内温度均匀,气固混合均匀、接触佳,气化效率高等原因而广泛应用于煤气化工艺。加压流化床气化炉因操作压力高、处理量大,且压力能直接同后续系统匹配、无需对粗煤气进行二次增压操作等而备受关注。但加压后,气体被压缩、气速降低,床内湍动程度降低、流化质量变差,同时床层底部灰渣堆积、下渣管口附近存在架桥、灰渣下落不顺畅的问题,且灰渣在下渣管口附近堆积会导致下渣通道变小、下渣管线局部气速增加的问题,对灰渣下落产生不利影响,严重影响了加压流化床气化炉排渣的稳定性。现有加压流化床气化炉采用的分布板结构均为:在锥形板面上开设小孔,气化剂先进入气体分布器下部的气室均匀分布后,再经板面上的小孔进入气化炉内;锥形分布板中间设置有中心射流管,用于强化床层中心湍动效果、增强气固接触;中心射流管外侧为环管,环管与中心射流管构成的间隙为排渣通道,灰渣经该排渣通道排出气化炉。通过在排渣通道下部通入一股气体,控制气体通入量来控制排渣量,但采用此种进气方式,加压下排渣不稳定。另外,现有技术中,锥形板面从底部开始开设小孔,底部下孔进气后容易产生气封,影响该区域灰渣颗粒的正常下落,进而对中心区域排渣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加压流化床气化炉的分布板,旨在解决现有的进气方式会导致排渣不稳定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加压流化床气化炉的分布板,包括:第一锥形筒体,第一锥形筒体的壁面设置有第一气化剂进气结构;下渣管,下渣管的一端与第一锥形筒体的锥顶端相连通;射流管,射流管沿下渣管的轴向设置于下渣管内,并且,射流管与下渣管之间形成环隙排渣通道;第二气化剂进气结构,第二气化剂进气结构设置于环隙排渣通道内且靠近环隙排渣通道的排渣入口;第三气化剂进气结构,第三气化剂进气结构设置于环隙排渣通道内且靠近环隙排渣通道的排渣出口。进一步地,上述加压流化床气化炉的分布板中,第二气化剂进气结构包括:第二锥形筒体,第二锥形筒体与下渣管的内壁相连接,并且,第二锥形筒体的锥顶端朝向环隙排渣通道的排渣出口,第二锥形筒体的壁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曲面筒体,曲面筒体的壁面向下渣管的内壁弯曲,并且,曲面筒体的顶部与第二锥形筒体的锥顶端相连接,曲面筒体的底部与下渣管的内壁相连接,曲面筒体、第二锥形筒体与下渣管围设成一气室;环形分散筛板,分散筛板设置于气室内并将气室分割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下渣管的壁面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二部分相连接通。进一步地,上述加压流化床气化炉的分布板中,第二锥形筒体的母线与第二锥形筒体的锥底端的夹角为30°~45°。进一步地,上述加压流化床气化炉的分布板中,第一通孔沿下渣管的轴向贯穿第二锥形筒体的壁面,或沿与第二锥形筒体的任意一母线相垂直的方向贯穿第二锥形筒体的壁面;第一通孔为多个且成多列设置,并且,每列中的各第一通孔均沿第二锥形筒体的母线依次设置。进一步地,上述加压流化床气化炉的分布板中,下渣管、射流管与第二锥形筒体同轴设置;第二锥形筒体沿自身母线方向的长度使得第二锥形筒体的锥顶端的外壁与下渣管的内壁的水平间距为射流管的外壁与下渣管的内壁的水平间距的1/3-1/2。进一步地,上述加压流化床气化炉的分布板中,第二通孔穿设有第一进气管路,并且,第一进气管路的出气端朝向环形分散筛板。进一步地,上述加压流化床气化炉的分布板中,第一气化剂进气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一锥形筒体壁面上的多个第三通孔,并且,各第三通孔沿第一锥形筒体的周向且在第一锥形筒体的轴向的不同高度位置呈多圈设置。进一步地,上述加压流化床气化炉的分布板中,射流管的顶端高于第一锥形筒体的锥顶端,且低于位于最低位置一圈的第三通孔。进一步地,上述加压流化床气化炉的分布板中,射流管的顶端所在的水平面与位于最低位置一圈的第三通孔的中心所在的水平面的竖直距离为射流管的内径的1/2-2倍。进一步地,上述加压流化床气化炉的分布板中,第三气化剂进气结构包括:下渣管的壁面开设的关于下渣管中轴线呈180°对称的两个第四通孔;两个第二进气管路,各第二进气管路分别通过两个第四通孔穿入至环隙排渣通道内,并且,每个第二进气管路的朝向环隙排渣通道的排渣入口的壁面均开设有多个第五通孔。本技术中,设置于下渣管内的射流管用于强化气化炉内流场,环隙排渣通道内的气化剂经两路进入,分别为第二气化剂进气结构和第三气化剂进气结构,第二气化剂进气结构靠近环隙排渣通道的排渣入口设置,可有效避免排渣入口灰渣堆积架桥,从而避免了环隙排渣通道被压缩,使得灰渣可以顺利下落,进而实现了连续、稳定地排渣。第三气化剂进气结构靠近环隙排渣通道的排渣出口设置,可控制排渣总量并调控排渣粒径。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压流化床气化炉的分布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压流化床气化炉的分布板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加压流化床气化炉的分布板的优选结构。如图1所示,该分布板包括:第一锥形筒体10、下渣管20、射流管30、第二气化剂进气结构40和第三气化剂进气结构50,其中,第一锥形筒体10呈倒锥形设置,即其锥顶端朝下设置,锥角为60°~90°,采用外侧为金属壁面、内部浇筑耐磨耐高温浇注料的结构形式,其壁面设置有第一气化剂进气结构,第一锥形筒体10的锥顶端即为第一锥形筒体10的下渣口。下渣管20采用外侧为金属壁面、内部浇筑耐磨耐高温浇注料的结构形式,下渣管20位于第一锥形筒体10的下方,内径与下第一锥形筒体10的锥顶端的内径相同,下渣管20的顶端与所述第一锥形筒体10的锥顶端相焊接且二者同轴设置,从而使第一锥形筒体10与下渣管20相连通。射流管30为金属管,外壁涂覆有一定厚度的耐磨材料或对焊有一定厚度的合金材料,射流管30的外径小于下渣管20的内径,其沿下渣管20的轴向设置于下渣管20的内部,并与下渣管20之间形成环隙排渣通道60。第二气化剂进气结构40设置于环隙排渣通道60内且靠近环隙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压流化床气化炉的分布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锥形筒体,所述第一锥形筒体的壁面设置有第一气化剂进气结构;/n下渣管,所述下渣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锥形筒体的锥顶端相连通;/n射流管,所述射流管沿所述下渣管的轴向设置于所述下渣管内,并且,所述射流管与所述下渣管之间形成环隙排渣通道;/n第二气化剂进气结构,所述第二气化剂进气结构设置于所述环隙排渣通道内且靠近所述环隙排渣通道的排渣入口;/n第三气化剂进气结构,所述第三气化剂进气结构设置于所述环隙排渣通道内且靠近所述环隙排渣通道的排渣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压流化床气化炉的分布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锥形筒体,所述第一锥形筒体的壁面设置有第一气化剂进气结构;
下渣管,所述下渣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锥形筒体的锥顶端相连通;
射流管,所述射流管沿所述下渣管的轴向设置于所述下渣管内,并且,所述射流管与所述下渣管之间形成环隙排渣通道;
第二气化剂进气结构,所述第二气化剂进气结构设置于所述环隙排渣通道内且靠近所述环隙排渣通道的排渣入口;
第三气化剂进气结构,所述第三气化剂进气结构设置于所述环隙排渣通道内且靠近所述环隙排渣通道的排渣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流化床气化炉的分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化剂进气结构包括:
第二锥形筒体,所述第二锥形筒体与所述下渣管的内壁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二锥形筒体的锥顶端朝向所述环隙排渣通道的排渣出口,所述第二锥形筒体的壁面开设有第一通孔;
曲面筒体,所述曲面筒体的壁面向所述下渣管的内壁弯曲,并且,所述曲面筒体的顶部与所述第二锥形筒体的锥顶端相连接,所述曲面筒体的底部与所述下渣管的内壁相连接,所述曲面筒体、所述第二锥形筒体与所述下渣管围设成一气室;
环形分散筛板,所述分散筛板设置于所述气室内并将所述气室分割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下渣管的壁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部分相连接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压流化床气化炉的分布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锥形筒体的母线与所述第二锥形筒体的锥底端的夹角为30°~4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压流化床气化炉的分布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下渣管的轴向贯穿所述第二锥形筒体的壁面,或沿与所述第二锥形筒体的任意一母线相垂直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二锥形筒体的壁面;
所述第一通孔为多个且成多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燕东刘雷李克忠
申请(专利权)人: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