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浮标多参数水质采集系统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2378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大浮标多参数水质采集系统的固定装置,包括竖直放置且呈环形阵列设置的若干弯杆、水平放置且连接若干弯杆的横杆,形成笼状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笼状结构内部顶端的上部配重、设置在笼状结构内部底端的下部配重、连接弯杆顶部和上部配重的上部串杆、连接弯杆底部和下部配重的下部串杆;笼状结构内部设置有多参数水质仪、采集系统和供电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大浮标多参数水质采集系统的固定装置,实现了多参数水质采集系统的观测和实时传输,可将多参数水质仪及其采集系统和供电系统进行集成,形成整个水下单元,方便浮标进行剖面观测和数据实时传输,适用于自带无人值守绞车的大型海洋资料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大浮标多参数水质采集系统的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海洋资料浮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浮标多参数水质采集系统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多参数水质仪通常搭载在定点观测点平台,如海洋资料浮标、水下潜标和海床基上,以便进行水质观测。其中,海洋资料浮标仅能对水体表层的数据进行观测,无法实现对整个水体剖面数据的观测;水下潜标系统难以实时获取所采集的数据,需将系统回收后,再将数据进行回放读取;海床基系统固定于海底,长期和连续观测时,无法进行数据实时传输,另外长期在复杂的海底环境中工作,存在被海生物破坏的风险,影响观测数据的可靠性。因此,有必要通过新的搭载方式,来实现多参数水质仪的剖面观测及数据的实时传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大浮标多参数水质采集系统的固定装置,解决了如何实现多参数水质采集系统的观测和实时传输的技术问题,可将多参数水质仪及其采集系统和供电系统进行集成,形成整个水下单元,方便浮标进行剖面观测和数据实时传输,适用于自带无人值守绞车的大型海洋资料浮标。一种用于大浮标多参数水质采集系统的固定装置,包括竖直放置且呈环形阵列设置的若干弯杆、水平放置且连接若干所述弯杆的横杆,形成笼状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笼状结构内部顶端的上部配重、设置在所述笼状结构内部底端的下部配重、连接所述弯杆顶部和所述上部配重的上部串杆、连接所述弯杆底部和所述下部配重的下部串杆;所述笼状结构内部设置有多参数水质仪、采集系统和供电系统。所述上部串杆和所述下部串杆均为实心不锈钢管。所述多参数水质仪、所述采集系统和所述供电系统分别通过横撑固定设置在所述笼状结构内。所述上部配重和所述下部配重均为实心铅块。所述多参数水质仪为外接电源供电形式以及直读式采集模式;所述采集系统内置采集板和无线传输模块,所述多参数水质仪的信号线连接采集系统,所述采集系统的电源线连接电池系统。所述上部串杆和所述下部串杆的一端均设置有吊孔,所述上部串杆和所述下部串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上部配重、所述下部配重连接。本技术达成以下显著效果:(1)本专利将多参数水质仪、采集系统和电池系统进行固定,形成水下观测单元,以方便浮标进行剖面观测和数据实时传输;(2)单元笼材质采用316不锈钢,抗腐蚀能力强,结构强度和韧性高,对设备起到非常好的保护;(3)单元笼内设备安装简单方便,设备间隙空间充足,便于工作人员操作,便于清理海生物,维护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上部串杆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弯杆和横杆的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横撑的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配重的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水下观测单元与单元笼的结构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上部串杆;2、弯杆;3、上部配重;4、横杆;5、横撑;6、下部串杆;7、下部配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更加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用于大浮标多参数水质采集系统的固定装置,包括竖直放置且呈环形阵列设置的若干弯杆2、水平放置且连接若干所述弯杆2的横杆4,形成笼状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笼状结构内部顶端的上部配重3、设置在所述笼状结构内部底端的下部配重7、连接所述弯杆2顶部和所述上部配重3的上部串杆1、连接所述弯杆2底部和所述下部配重7的下部串杆6;所述笼状结构内部设置有多参数水质仪、采集系统和供电系统。所述上部串杆1和所述下部串杆6均为实心不锈钢管。参见图5,所述多参数水质仪、所述采集系统和所述供电系统分别通过横撑5固定设置在所述笼状结构内。参见图6,所述上部配重3和所述下部配重7均为实心铅块。所述多参数水质仪为外接电源供电形式以及直读式采集模式;所述采集系统内置采集板和无线传输模块,所述多参数水质仪的信号线连接采集系统,所述采集系统的电源线连接电池系统。所述上部串杆和所述下部串杆的一端均设置有吊孔,所述上部串杆和所述下部串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上部配重、所述下部配重连接。本技术具体工作过程:参见图7,本专利技术中的多参数水质仪、采集系统和电池系统,形成水下观测单元,多参数水质仪是一种自容式的水下观测传感器,通过改变其供电结构以及采集模式,将其变为外接电源供电形式以及直读式采集模式,以达到采集数据实时存储、实时处理以及实时传输的目的;采集系统是采集、处理和传输多参数水质仪观测数据的设备,内置了采集板和无线传输模块;电源系统是多参数水质仪的外接电源,三个设备通过一根一分二的电缆进行连接,多参数水质仪的信号线连接采集系统,电源线连接电源系统,采集板实质是电路板,非本专利的创新点,在此不再详述。上部串杆1和下部串杆6为实心不锈钢管,将整个机构串起,起到连接上部结构以及主承力的作用,同时可将配重3由串杆进行限位固定;弯杆2共计六根,横杆4上下4排,共计24根横杆4,并与弯杆2呈360°阵列形成单元笼框架,同时在弯杆2的前端增加了加强筋结构,以增加单元笼框架的强度;横撑5可将单元笼内的设备进行固定;上部配重3和下部配重7,材质为实心铅块,可为单元笼提供相应的压载,保证单元笼在进行剖面观测时的稳定性。本技术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大浮标多参数水质采集系统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放置且呈环形阵列设置的若干弯杆、水平放置且连接若干所述弯杆的横杆,形成笼状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笼状结构内部顶端的上部配重、设置在所述笼状结构内部底端的下部配重、连接所述弯杆顶部和所述上部配重的上部串杆、连接所述弯杆底部和所述下部配重的下部串杆;/n所述笼状结构内部设置有多参数水质仪、采集系统和供电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浮标多参数水质采集系统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放置且呈环形阵列设置的若干弯杆、水平放置且连接若干所述弯杆的横杆,形成笼状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笼状结构内部顶端的上部配重、设置在所述笼状结构内部底端的下部配重、连接所述弯杆顶部和所述上部配重的上部串杆、连接所述弯杆底部和所述下部配重的下部串杆;
所述笼状结构内部设置有多参数水质仪、采集系统和供电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浮标多参数水质采集系统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串杆和所述下部串杆均为实心不锈钢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大浮标多参数水质采集系统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参数水质仪、所述采集系统和所述供电系统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亮赵环宇郑良张大海姜涛丁圆强刘野倪巍管万春王楷张小磊郑凯姚抒均石学涛耿铭晨刘儒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