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芯内的扁线头部的扭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1866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芯内的扁线头部的扭曲装置,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二套筒套在第一套筒上并与第一套筒间隙配合;与第一套筒固定的第一内插线模,第一内插线模的外周面上设有平行于第一内插线模轴向的第一插线槽;与第二套筒固定的第一外插线模,第一外插线模的内周面上设有平行于第一外插线模轴向的第二插线槽,第一外插线模套在第一内插线模上与第一内插线模间隙配合后,第一插线槽和第二插线槽形成第一容纳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提升扭线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铁芯内的扁线头部的扭曲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铁芯内的扁线头部的扭曲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驱动电机高功率密度、小体积的需求进一步的提高,这就需要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创新支撑。由于扁线绕组的槽满率高,可以提高功率密度并能减小电流密度,降低温升,提高电机效率。因此,定子绕组线圈有从圆线向扁线发展的趋势。目前运用较多的方法是扁线发卡式线圈,即根据不同跨距把扁线切断成长短不一的直线,再利用冲压或是扭转方式把扁线制作成不同跨距的发卡式线圈,再运用人工或自动化方式下线,下线后再在焊接端进行扭头及焊接工序。然而,对于发卡线圈的扭转方式而言,目前存在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升扭线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的铁芯内的扁线头部的扭曲装置。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铁芯内的扁线头部的扭曲装置,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二套筒套在第一套筒上并与第一套筒间隙配合;与第一套筒固定的第一内插线模,第一内插线模的外周面上设有平行于第一内插线模轴向的第一插线槽;与第二套筒固定的第一外插线模,第一外插线模的内周面上设有平行于第一外插线模轴向的第二插线槽,第一外插线模套在第一内插线模上与第一内插线模间隙配合后,第一插线槽和第二插线槽形成第一容纳空间。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套筒顺时针旋转,使第一容纳空间中的扁线的头部沿顺时针方向扭曲。由于同一铁芯内的扁线头部插入到第一容纳空间,因此,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工作时,一次性地对扁线的头部进行扭曲。不但提升了自动化程度,也提高了扭线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铁芯内的扁线头部的扭曲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铁芯内的扁线头部的扭曲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定位组件的装配图;图4为定位组件的分解图;图5为扭曲装置的立体图;图6为扭曲装置的剖视图;图7为图6中的P部放大图;图8为第一内插线模的立体图;图9为第一外插线模的立体图;图10为第二内插线模的立体图;图11为第二外插线模的立体图;图12为第三内插线模的立体图;图13为第三外插线模的立体图;图14为第四内插线模的立体图;图15为第四外插线模的立体图;图16为取料放料机构的示意图;图17为扁线头部扭曲后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10为支撑板;20为定位组件,21为固定座,21a为缺口,22为环形槽,23为活动盘,23a为柄部,24为斜槽,25为销轴,26为定位块,26a为槽部,27为盖板,27a为第二轴向孔,28为导向块,28a为导向槽,28b为支撑部,29为驱动器;30为升降驱动器;40为第一套筒,41为第一套筒体,42为第一齿轮;50为第二套筒,51为第二套筒体,52为第二齿轮;60为第一驱动机构,70为第二驱动机构;80为第一内插线模,81为第一插线槽,82为第一筒体,83为第一连接块;90为第一外插线模,91为第二插线槽,92为第二筒体,93为第二连接块;100为第二内插线模,101为第三插线槽,102为第三筒体,103为第三连接块;110为第二外插线模,111为第四插线槽,112为第四筒体,113为第四连接块;a为第一容纳空间,b为第二容纳空间,A为第一耐磨套;120为第三套筒,121为第三套筒体,122为第三齿轮,130为第四套筒,131为第四套筒体,132为第四齿轮;140为第三内插线模、141为第五插线槽,142为第五筒体、143为第五连接块;150为第三外插线模、151为第六插线槽,152为第六筒体,153为第六连接块;160为第四内插线模、161为第七插线槽,162为第七筒体,163为第七连接块;170为第四外插线模,171为八插线槽,172为第八筒体,173为第八连接块;c为第三容纳空间,d为第四容纳空间,B为第二耐磨套,C为第三耐磨套;180为自动压线机构,181为压线盘;190为取料放料机构,191为机架,192为平移机构,192a为装配板,192b为旋转驱动器,192c为齿条,192d为滑轨,193为第二升降驱动机构,194为径向移动驱动器,195为涨紧块;200为底板。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铁芯内的扁线头部的扭曲装置,包括:支撑板10、定位组件20、对扁线头部扭曲成型的扭曲装置,下面对每部分以及各部分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支撑板10上设有通孔,支撑板10优先采用可以升降的支撑板,优选地,支撑板10的升降通过升降驱动器30驱动。升降驱动器30与支撑板10连接,升降驱动器30优先采用电机以及丝杆机构组成的结构,丝杆机构的丝杆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丝杆机构的螺母与丝杆螺纹连接,且该螺母与支撑板10固定。定位组件20旋转地装配在支撑板10上,定位组件20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支撑板10上的通孔对应。定位组件20用于支撑铁芯。本实施例中,定位组件20优先采用的结构包括:固定座21、活动盘23、销轴25、定位块26、盖板27,固定座21具有第一轴向孔,固定座21与支撑板10固定,固定座21上设有环形槽22,固定座21的周面上设有缺口21a,活动盘23间隙配合在固定座环形槽22中,活动盘上设有复数个斜槽24,销轴25间隙配合在斜槽24内;定位块26的一端与销轴25连接,定位块26的另一端设有槽部26a。盖板27具有第二轴向孔27a,第一轴向孔与第二轴向孔27a共同构成所述第一通孔。盖板27盖在固定座21上,盖板27与固定座21固定连接。盖板27面向固定座21的端面上设有复数个导向块28,相邻两个导向块28之间形成导向槽28a,所述定位块26与导向槽28a间隙配合,导向槽28a沿定位组件20的径向布置。由于定位块26与导向槽28a间隙配合,当转动活动盘23时,间隙配合在活动盘23斜槽24内的销轴25受活动盘23的推动,从而使得销轴25带动定位块26沿导向槽28a移动,即,使得定位块26沿定位组件20的径向移动,这样,定位块26一端的槽部26a与扁线头部以上的部位形成配合,使得扁线受到定位块26的限制,确保扁线在扭曲过程中扭曲变形的质量。所述导向块28的一端延伸到第二轴向孔27a内形成支撑铁芯的支撑部28b。从而定位组件20不但能对扁线形成限制,而且还对铁芯形成支撑。这样的结构无需通过设置其它的支撑结构来支撑铁芯,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定位组件20还包括与活动盘23连接的驱动器29,优选地,活动盘23的周面上设有柄部23a,柄部23a穿过缺口21a暴露在固定座21的外部,驱动器29与柄部23a连接,驱动器29为直线驱动器,当驱动器29工作时,驱动器29通过柄部23a推动活动盘23旋转。本实施例中,优选中,定位组件20为两个,一个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铁芯内的扁线头部的扭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套筒(40);/n第二套筒(50),第二套筒(50)套在第一套筒(40)上并与第一套筒(40)间隙配合;/n与第一套筒(40)固定的第一内插线模(80),第一内插线模(80)的外周面上设有平行于第一内插线模(80)轴向的第一插线槽(81);/n与第二套筒(50)固定的第一外插线模(90),第一外插线模(90)的内周面上设有平行于第一外插线模(90)轴向的第二插线槽(91),第一外插线模(90)套在第一内插线模(80)上与第一内插线模(80)间隙配合后,第一插线槽(81)和第二插线槽(91)形成第一容纳空间(a)。/n

【技术特征摘要】
1.铁芯内的扁线头部的扭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套筒(40);
第二套筒(50),第二套筒(50)套在第一套筒(40)上并与第一套筒(40)间隙配合;
与第一套筒(40)固定的第一内插线模(80),第一内插线模(80)的外周面上设有平行于第一内插线模(80)轴向的第一插线槽(81);
与第二套筒(50)固定的第一外插线模(90),第一外插线模(90)的内周面上设有平行于第一外插线模(90)轴向的第二插线槽(91),第一外插线模(90)套在第一内插线模(80)上与第一内插线模(80)间隙配合后,第一插线槽(81)和第二插线槽(91)形成第一容纳空间(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铁芯内的扁线头部的扭曲装置,其特征在于,扭曲装置还包括:与第一套筒(40)固定的第二内插线模(100),第二内插线模(100)的外周面上设有平行于第二内插线模(100)轴向的第三插线槽(101),第二内插线模(100)套在第一外插线模(90)上并与第一外插线模(90)间隙配合;
与第二套筒(50)固定的第二外插线模(110),第二外插线模(110)的内周面上设有平行于第二外插线模(110)轴向的第四插线槽(111),第二外插线模(110)套在第二内插线模(100)上与第二内插线模(100)间隙配合后,第三插线槽(101)和第四插线槽(111)形成第二容纳空间(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铁芯内的扁线头部的扭曲装置,其特征在于,扭曲装置还包括:
第三套筒(120),第三套筒(120)套在第二套筒(50)上与第二套筒(50)间隙配合;
第四套筒(130),第四套筒(130)套在第三套筒(120)上与第三套筒(120)间隙配合;
与第四套筒(130)固定的第三内插线模(140),第三内插线模(140)的外周面上设有平行于第三内插线模(140)轴向的第五插线槽(141);第三内插线模(140)套在第二外插线模(110)上并与第二外插线模(110)间隙配合;
与第三套筒(120)固定的第三外插线模(150),第三外插线模(150)的内周面上设有平行于第三外插线模(150)轴向的第六插线槽(151),第三外插线模(150)套在第三内插线模(140)上与第三内插线模(140)间隙配合后,第五插线槽(141)和第六插线槽(151)形成第三容纳空间(c);
与第四套筒(130)固定的第四内插线模(160),第四内插线模(160)的外周面上设有平行于第四内插线模(160)轴向的第七插线槽(161),第四内插线模(160)套在第三外插线模(150)上与第三外插线模(150)间隙配合;
与第三套筒(120)固定的第四外插线模(170),第四外插线模(170)的内周面上设有平行于第四外插线模(170)轴向的第八插线槽(171),第四外插线模(170)套在第四内插线模(160)上与第四内插线模(160)间隙配合后,第七插线槽(161)和第八插线槽(171)形成第四容纳空间(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铁芯内的扁线头部的扭曲装置,其特征在于,扭曲装置还包括:
与第一套筒(40)配合并驱动第一套筒(40)旋转的第一驱动机构(60);
与第二套筒(50)配合并驱动第二套筒(50)旋转的第二驱动机构(7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铁芯内的扁线头部的扭曲装置,其特征在于,扭曲装置还包括:
与第一套筒(40)配合并驱动第一套筒(40)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仁康蔡江林吴有书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金康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