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打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1851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打点机,包括机架、输送带、沿长度方向上间隔均匀的分布于输送带上的多个定位孔、设于输送带侧部位置上的打点装置;该打点装置包括固设于机架上的撑架、设于撑架上的上模、设于该上模下方位置上的冲孔模、形成于冲孔模上的多个可供工件穿入的加工槽、可穿入至工件内的打点模具、用于驱动该打点模具相对冲孔模上下移动的驱动部件及冲点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冲点操作过程中直接实现对工件的定位,降低加工耗时,提升工作效率;打点模具为多个弹片围设的结构,保证工件上冲出的点的深度保持一致,工件加工的精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打点机
本技术属于自动化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打点机。
技术介绍
圆形的金属工件是工业生产上经常用到的零部件,如公件等,且在现有的应用中,通常需要圆形的工件的内壁侧进行打点,且打点位置基本为多处。现有的加工设备在进行打点操作时,单次只能打出一个点,多个点需要多次打点操作,加工效率低;且多个孔在打孔时容易出现位置偏差,影响最终加工得到的工件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加工精度高的自动打点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打点机,包括机架、输送带、沿长度方向上间隔均匀的分布于输送带上的多个定位孔、设于输送带侧部位置上的打点装置;该打点装置包括固设于机架上的撑架、设于撑架上的上模、设于该上模下方位置上的冲孔模、形成于冲孔模上的多个可供工件穿入的加工槽、可穿入至工件内的打点模具、用于驱动该打点模具相对冲孔模上下移动的驱动部件及冲点部件;所述打点模具包括呈中空分布的上筒体、下筒体、沿周向间隔分布于上筒体侧壁上的多个条形的通槽、沿周向间隔分布于上筒体和下筒体连接处的连接通道,该连接通道与所述通槽相连通;所述上筒体由多个通槽分隔后形成可相对下筒体实现翻动的多个弹片,该弹片侧壁中部位置上设有冲点头,该冲点头的端部为锥形结构设置。本技术中待加工的公件(这里的公件指代为柱状的金属公接头)将跟随打点模具移动移动,进而直接卡入至加工槽内,加工槽将直接实现对工件进行位置定位,进而无需另外对工件执行定位的操作,降低加工耗时,提升工作效率;打点模具为多个弹片围设的结构,从而在进行打点操作时,多个弹片能够被同步顶开,使得多个冲点头同步对工件的内壁进行打点操作,保证多个冲点之间的同步性,保证工件上冲出的点的深度保持一致,提升工件加工的精准度,且打点的位置不会出现偏差,定位精准,进一步提升工件加工的准确性。所述打点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打点模具上的下打点部件、设于所述上模上的上打点部;所述上打点部件包括固设于上模上的上套、形成于上套内的上腔、可相对上套相对移动的上冲点头、形成于上冲点头下部上的上锥形头;该上锥形头的最小端的外径大于所述中心孔的外径,所述上筒体的外径大于所述中心孔的外径,该上筒体的内径大于上锥形头的最小端的外径;所述上冲点头上部穿入至上腔内,且至少部分侧壁与上腔内壁实现滑动密封配合;上述结构下,上下打点部件将共同配合将打点模具进行撑开,使得打点模具上各个位置上的受力更为均匀,进一步保证工件内壁上冲点的深度相同,提升工件的加工质量。所述下打点部件包括形成于下筒体内的下腔、可上下动作的设于下腔内的下冲点头、形成于下冲点头上部的下锥形头,该下锥形头最小端的外径小于所述上筒体的内径;当上冲点头向下移动,下冲点头向上移动时,将先将打点模具向外撑开一定程度,使得冲点头的锥形头先在工件内壁上冲出一个小点,当上下冲点头继续移动后,将继续顶动打点模具向外张开,使得冲点头进一步充入至工件内,使得冲点头初期施加于工件内壁上的力不会过大,具有一个逐渐增加的过程,有效避免了冲点头直接折断的可能,降低设备的损坏率。所述打点装置还包括分别用于驱动所述上冲点头和下冲点头进行移动的液压驱动部件,该液压驱动部件包括设于所述上套侧壁上端与所述上腔相连通的上接头、设于下套侧壁下端与所述下腔相连通的下接头、与该上接头相连的上软管、与该下接头相连的下软管、分别与该上软管和下软管相连的集流管及与该集流管相连的液压泵;可通过同一动力同步驱动上、下冲点头进行移动,且多个工位之间也可同时驱动,极大程度的减小了动力源的投入,降低能耗;其次,采用液压的方式对上、下打点头进行加压,加压效果稳定,进一步保证了冲点效果,提升工件的加工精度。本技术可在冲点操作过程中直接实现对工件的定位,降低加工耗时,提升工作效率;打点模具为多个弹片围设的结构,保证工件上冲出的点的深度保持一致,提升工件加工的精准度,且打点的位置不会出现偏差,定位精准,进一步提升工件加工的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打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打点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侧视图。图5为图4中沿A-A线的剖视图。图6为图5中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6所示,一种自动打点机,包括机架1、输送带2、多个定位孔21以及打点装置,该机架1为金属机架,且其上设有条形的操作腔,该操作腔内设有输送带2,输送带可直接采用市面上采购得到的小型的皮带输送机;上述的多个定位孔21沿长度方向上间隔均匀的分布于输送带2上,且定位孔的形状大小与工件相配适,使得工件能够刚好卡入至定位孔内;具体的,打点装置设于输送带2侧部位置上,用于对定位孔内放置的工件进行内径打点操作;该打点装置包括固设于机架上的撑架31、设于撑架上的上模32、设于该上模下方位置上的冲孔模33、形成于冲孔模上的多个可供工件穿入的加工槽34、可穿入至工件内的打点模具、用于驱动该打点模具相对冲孔模上下移动的驱动部件及冲点部件;所述打点模具和冲点部件均设置为多组,每组分别与上述的加工槽相对应,所述驱动部件可驱动多组打点模具同步进行上下移动;进一步的,所述打点模具包括呈中空分布的上筒体41、下筒体42、沿周向间隔分布于上筒体侧壁上的多个条形的通槽43、沿周向间隔分布于上筒体和下筒体连接处的连接通道44以及液压驱动部件,该连接通道44与所述通槽43相连通;所述上筒体41由多个通槽43分隔后形成可相对下筒体42实现翻动的多个弹片411,该弹片411侧壁中部位置上设有冲点头45,该冲点头45的端部为锥形结构设置;该上下筒体和冲点头均为不锈钢制成,且冲点头通过焊接固连在弹片侧壁上。所述的定位孔中部设有供打点模具穿过的圆孔,该驱动部件驱动打点模具向上移动的过程中,该所述打点模具穿入至工件内后,驱动部件将带动工件向上移动穿入至加工槽34内,之后冲点部件将驱动多个弹片411向外张开,通过冲点头45对工件内壁进行打点。具体的,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可上下动作的移动板51、固设于输送带的侧板上的固定座52、设于固定座上与所述移动板相连的驱动件53;该固定板固连在输送带的金属架上,所述驱动件为气缸或液压缸,所述下筒体42与该移动板51固连,进而移动板移动可驱动多个打点模具一同移动;所述打点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打点模具上的下打点部件61、设于所述上模上的上打点部62;所述上打点部件61包括固设于上模上的上套611、形成于上套内的上腔612、可相对上套相对移动的上冲点头613、形成于上冲点头下部上的上锥形头614;其中上套、上冲点头均为金属制成,该上锥形头614的最小端的外径大于所述中心孔633的外径,所述上筒体41的外径大于所述中心孔633的外径,该上筒体41的内径大于上锥形头614的最小端的外径;所述上冲点头613上部穿入至上腔612内,且至少部分侧壁与上腔612内壁实现滑动密封配合。所述下打点部件62包括形成于下筒体内的下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打点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输送带(2)、沿长度方向上间隔均匀的分布于输送带(2)上的多个定位孔(21)、设于输送带(2)侧部位置上的打点装置;该打点装置包括固设于机架上的撑架(31)、设于撑架上的上模(32)、设于该上模下方位置上的冲孔模(33)、形成于冲孔模上的多个可供工件穿入的加工槽(34)、可穿入至工件内的打点模具、用于驱动该打点模具相对冲孔模上下移动的驱动部件及冲点部件;所述打点模具包括呈中空分布的上筒体(41)、下筒体(42)、沿周向间隔分布于上筒体侧壁上的多个条形的通槽(43)、沿周向间隔分布于上筒体和下筒体连接处的连接通道(44),该连接通道(44)与所述通槽(43)相连通;所述上筒体(41)由多个通槽(43)分隔后形成可相对下筒体(42)实现翻动的多个弹片(411),该弹片(411)侧壁中部位置上设有冲点头(45),该冲点头(45)的端部为锥形结构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打点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输送带(2)、沿长度方向上间隔均匀的分布于输送带(2)上的多个定位孔(21)、设于输送带(2)侧部位置上的打点装置;该打点装置包括固设于机架上的撑架(31)、设于撑架上的上模(32)、设于该上模下方位置上的冲孔模(33)、形成于冲孔模上的多个可供工件穿入的加工槽(34)、可穿入至工件内的打点模具、用于驱动该打点模具相对冲孔模上下移动的驱动部件及冲点部件;所述打点模具包括呈中空分布的上筒体(41)、下筒体(42)、沿周向间隔分布于上筒体侧壁上的多个条形的通槽(43)、沿周向间隔分布于上筒体和下筒体连接处的连接通道(44),该连接通道(44)与所述通槽(43)相连通;所述上筒体(41)由多个通槽(43)分隔后形成可相对下筒体(42)实现翻动的多个弹片(411),该弹片(411)侧壁中部位置上设有冲点头(45),该冲点头(45)的端部为锥形结构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打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点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打点模具上的下打点部件(61)、设于所述上模上的上打点部件(62);所述上打点部件(62)包括固设于上模上的上套(611)、形成于上套内的上腔(6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正宇阮松超梁江锋徐尧良章权骆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钛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