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动上料机构的喷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1747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上料机构的喷涂装置,包括:放置架、固定于所述放置架上的吸粉机构、与所述吸粉机构连通的吸粉管组件以及与所述吸粉管组件固定连接的移动杆组件;放置架包括一支撑平板与固定于所述支撑平板下表面四角的支撑杆,一相邻的支撑杆上分别固接有第一L型支架与第二L型支架,所述第一L型支架上固接有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二L型支架上固接有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移动杆组件包括第一移动杆、与所述第一移动杆固定连接的第二移动杆以及与所述第二移动杆固定连接的第三旋转杆。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该上料机构可自动固定装纳米涂料的圆桶,在上料吸粉过程中使圆桶保持固定,而且该上料机构自动取放吸粉管,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自动上料机构的喷涂装置
本技术涉及自动上料机构的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自动上料机构的喷涂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对零件进行喷涂纳米涂层时,首先需要将纳米涂料粉经过加热管道进行加热,然后经过加热管道的纳米涂料粉变成气体,接着将气化的纳米涂料连接于喷涂灌中,而喷涂灌中放置有待喷涂的零件,喷涂灌中静止的零件表面自动覆盖纳米涂料,这样喷涂的方式使得零件表面的纳米涂层均匀,且喷涂的效率高,在纳米涂粉料上料时,是将纳米涂料粉装于圆桶中,然后通过吸粉装置将纳米涂粉料输送至加热管道中,在此过程中圆桶如果没有固定,会容易产生晃动,影响上料,而且在吸粉过程中还需要人工将吸粉管放入圆桶中或者从圆桶中拿出,大大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自动上料机构的喷涂装置,该上料机构可自动固定装纳米涂料的圆桶,在上料吸粉过程中使圆桶保持固定,而且该上料机构自动取放吸粉管,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具有自动上料机构的喷涂装置,包括:放置架、固定于所述放置架上的吸粉机构、与所述吸粉机构连通的吸粉管组件以及与所述吸粉管组件固定连接的移动杆组件;放置架包括一支撑平板与固定于所述支撑平板下表面四角的支撑杆,一相邻的支撑杆上分别固接有第一L型支架与第二L型支架,所述第一L型支架上固接有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二L型支架上固接有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二L型支架上的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上固接有弧形夹爪;所述移动杆组件包括第一移动杆、与所述第一移动杆固定连接的第二移动杆以及与所述第二移动杆固定连接的第三旋转杆,所述第三旋转杆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平板上;所述吸粉管组件包括通粉管道以及与所述通粉管道连通的吸嘴,所述吸嘴固定于第一移动杆上;当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的弧形夹爪均夹持固定圆桶时,所述第三旋转杆向下移动带动吸粉管组件移动至圆桶内。优选的,所述吸粉机构包括固定于放置架上的外罩以及设置于所述外罩内的吸粉泵。优选的,所述外罩的一侧面上连通有进料接口,所述进料接口连通有通粉管道,所述通粉管道与所述吸粉泵连通。优选的,所述外罩的一端面固接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一端面固接有加热管道。优选的,所述第一移动杆通过第一连接柱与第二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移动杆通过第二连接柱与第三旋转杆固定连接,其中第一移动杆与第二移动杆之间形成钝角,与第二移动杆第三旋转杆之间形成锐角。优选的,第三旋转杆远离第二连接柱的一端固接有转动球,所述转动球相匹配有球窝座,所述球窝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固定于所述支撑平板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中的弧形夹爪可以夹持固定圆桶,避免圆桶在吸纳米涂粉料时发生晃动,而且通粉管道通过移动杆组件可以使其定位,处于圆桶的位置,在通过第一气缸带动第三旋转杆运动,使得通粉管道自动伸入圆桶内或者从圆桶中取出,大大提高了上料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具有自动上料机构的喷涂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具有自动上料机构的喷涂装置的正视图;图3为为根据本技术的具有自动上料机构的喷涂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0.放置架;20.加热管道;30.隔热层;40.吸粉机构;50.吸粉管组件;60.第一气缸;70.球窝座;80.移动杆组件;90.第二夹持组件;100.第一夹持组件;11.支撑杆;12.第一L型支架;13.第二L型支架;41.外罩;42.进料接口;51.通粉管道;52.吸嘴;91.气缸;92.活塞杆;93.弧形夹爪;94.橡胶垫;81.第三旋转杆;82.转动球;83.第二移动杆;84.第一移动杆;85.第一连接柱;86.第二连接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3,一种具有自动上料机构的喷涂装置,包括:放置架10、固定于所述放置架10上的吸粉机构40、与所述吸粉机构40连通的吸粉管组件50以及与所述吸粉管组件50固定连接的移动杆组件80,其中吸粉机构40通过吸粉管组件50将圆桶内的纳米涂料进行吸取,移动杆组件80使得吸粉管组件50中的通粉管道51自动伸入圆桶内,放置架10包括一支撑平板与固定于所述支撑平板下表面四角的支撑杆11,一相邻的支撑杆11上分别固接有第一L型支架12与第二L型支架13,所述第一L型支架12上固接有第一夹持组件100,所述第二L型支架13上固接有第二夹持组件90,其中吸粉管组件50与第一夹持组件100及第二夹持组件90同处于所述支撑平板的一侧面,以使得通粉管道51能够伸入圆桶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00与第二夹持组件90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90包括固定于第二L型支架13上的气缸91,所述气缸91的活塞杆92上固接有弧形夹爪93,所述弧形夹爪93上固接有与之相匹配的橡胶垫94,避免弧形夹爪93与圆桶之间磨损,当圆桶放置于弧形夹爪93位置时,第一夹持组件100与第二夹持组件90中的弧形夹爪93同时向靠近圆桶的方向进行移动,且同时夹持固定圆桶,使得圆桶在吸粉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晃动,所述移动杆组件80包括第一移动杆84、与所述第一移动杆84固定连接的第二移动杆83以及与所述第二移动杆83固定连接的第三旋转杆81,所述吸粉管组件50包括通粉管道51以及与所述通粉管道51连通的吸嘴52,所述吸嘴52固定于第一移动杆84上,当圆桶被弧形夹爪93固定后,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平板上的第三旋转杆81向靠近圆桶的方向进行移动,使得吸嘴52自动伸入圆桶中,所述第三旋转杆81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平板上,在吸粉的过程中通粉管道51通过所述吸粉泵会产生的震动,而第三旋转杆81同步进行转动,避免通粉管道51损伤,而且通过第二移动杆83及第一移动杆84可以定位通粉管道51,避免通粉管道51在震动时从圆桶内滑出,当第一夹持组件100与第二夹持组件90的弧形夹爪93均夹持固定圆桶时,所述第三旋转杆81向靠近圆桶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吸粉管组件50中的吸嘴52移动至圆桶内。进一步的,所述吸粉机构40包括固定于放置架10上的外罩41以及设置于所述外罩内的吸粉泵,所述外罩41的一侧面上连通有进料接口42,所述进料接口42连通有通粉管道51,所述通粉管道51与所述吸粉泵连通,所述外罩41的一端面固接有隔热层30,所述隔热层30的一端面固接有加热管道20,当吸嘴52处于圆桶内时,所述吸粉泵工作将圆桶的纳米涂料通过通粉管道51传输于加热管道20中进行加热,而吸粉机构40与加热管道20之间设有隔热层30,避免加热管道20中的高温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自动上料机构的喷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放置架(10)、固定于所述放置架(10)上的吸粉机构(40)、与所述吸粉机构(40)连通的吸粉管组件(50)以及与所述吸粉管组件(50)固定连接的移动杆组件(80);/n放置架(10)包括一支撑平板与固定于所述支撑平板下表面四角的支撑杆(11),一相邻的支撑杆(11)上分别固接有第一L型支架(12)与第二L型支架(13),所述第一L型支架(12)上固接有第一夹持组件(100),所述第二L型支架(13)上固接有第二夹持组件(90);/n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00)与第二夹持组件(90)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90)包括固定于第二L型支架(13)上的气缸(91),所述气缸(91)的活塞杆(92)上固接有弧形夹爪(93);/n所述移动杆组件(80)包括第一移动杆(84)、与所述第一移动杆(84)固定连接的第二移动杆(83)以及与所述第二移动杆(83)固定连接的第三旋转杆(81),所述第三旋转杆(81)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平板上;/n所述吸粉管组件(50)包括通粉管道(51)以及与所述通粉管道(51)连通的吸嘴(52),所述吸嘴(52)固定于第一移动杆(84)上;/n当第一夹持组件(100)与第二夹持组件(90)的弧形夹爪(93)均夹持固定圆桶时,所述第三旋转杆(81)向下移动带动吸粉管组件(50)移动至圆桶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自动上料机构的喷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放置架(10)、固定于所述放置架(10)上的吸粉机构(40)、与所述吸粉机构(40)连通的吸粉管组件(50)以及与所述吸粉管组件(50)固定连接的移动杆组件(80);
放置架(10)包括一支撑平板与固定于所述支撑平板下表面四角的支撑杆(11),一相邻的支撑杆(11)上分别固接有第一L型支架(12)与第二L型支架(13),所述第一L型支架(12)上固接有第一夹持组件(100),所述第二L型支架(13)上固接有第二夹持组件(90);
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00)与第二夹持组件(90)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90)包括固定于第二L型支架(13)上的气缸(91),所述气缸(91)的活塞杆(92)上固接有弧形夹爪(93);
所述移动杆组件(80)包括第一移动杆(84)、与所述第一移动杆(84)固定连接的第二移动杆(83)以及与所述第二移动杆(83)固定连接的第三旋转杆(81),所述第三旋转杆(81)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平板上;
所述吸粉管组件(50)包括通粉管道(51)以及与所述通粉管道(51)连通的吸嘴(52),所述吸嘴(52)固定于第一移动杆(84)上;
当第一夹持组件(100)与第二夹持组件(90)的弧形夹爪(93)均夹持固定圆桶时,所述第三旋转杆(81)向下移动带动吸粉管组件(50)移动至圆桶内。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全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派正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