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09396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抑制浮板的热膨胀、热收缩对太阳能电池板组件产生负荷的结构体。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体,其具备浮板、支撑部件以及太阳能电池板组件,上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具备板状部,上述支撑部件固定于上述浮板且支撑上述板状部,上述板状部以可相对于上述支撑部件相对移动的方式被支撑,在上述支撑部件与上述板状部之间配置有缓冲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结构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浮板、支撑部件以及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结构体。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固定于浮板的形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628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专利文献1中,由于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上端和下端固定于浮板,因此浮板的热膨胀、热收缩会对太阳能电池板组件产生负荷。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进行的,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浮板的热膨胀、热收缩对太阳能电池板组件产生负荷的结构体。为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体,其具备浮板、支撑部件以及太阳能电池板组件,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具备板状部,上述支撑部件固定于上述浮板且支撑上述板状部,上述板状部以可相对于上述支撑部件相对移动的方式被支撑,在上述支撑部件与上述板状部之间配置有缓冲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构成中,由于以可相对于支撑部件移动的方式支撑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板状部,因此可抑制浮板的热膨胀、热收缩对太阳能电池板组件产生负荷。另一方面,在这种构成中,可知当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相对于支撑部件相对移动时会产生令人不快的接触音。对此,本专利技术人发现通过在支撑部件与板状部之间配置缓冲部件能够抑制接触音的产生,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以下例示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可相互组合。上述记载的结构体中,优选上述支撑部件具备与上述板状部卡合的卡合槽,在上述卡合槽内上述板状部可相对移动。上述记载的结构体中,优选上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具备上述太阳能电池板和支撑上述太阳能电池板的框架,上述板状部设置于上述框架,上述卡合槽朝向上述框架的外侧敞开。上述记载的结构体中,优选上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具备上述太阳能电池板,上述板状部设置于上述太阳能电池板,上述卡合槽朝向上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内侧敞开。上述记载的结构体中,优选上述卡合槽内的上述支撑部件的内面间距离大于上述板状部的厚度。上述记载的结构体中,优选上述缓冲部件在上述卡合槽的外侧固定于上述支撑部件,而在上述卡合槽内不固定于上述支撑部件。上述记载的结构体中,优选上述支撑部件支撑设置于上述框架的上边的上述板状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中浮板1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组件4的结构体的立体图。图2是从图1的结构体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4取下太阳能电池板5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中,图3A是图2中区域A的放大图,图3B是图3A的分解立体图(主体部7未图示)。图4中,图4A是从其它角度观察图2中区域A附近的放大图,图4B是图4A的分解立体图。图5中,图5A是横断图3B中右侧缓冲部件10的截面中的图1的截面图,图5B是从图5A中去除立设壁8后的截面图。图6中,图6A是放大图5B中区域C并将板状部6ua与卡合槽2a分离表示的截面图,图6B是与图5B相当的截面图,表示缓冲部件10插入卡合槽2a之前的状态。图7中,图7A是图2中区域B的放大图,图7B是图7A的分解立体图。图8中,图8A是从其它角度观察图2中区域B附近时的放大图,图8B是图8A的分解立体图。图9中,图9A是横断螺母3e的截面中的图1的截面图,图9B是从图9A去除主体部7后的截面图。图10是图9B的分解图。图11是表述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方式中太阳能电池板5由支撑部件2、3支撑的状态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各种特征事项可以相互组合。另外,各特征事项可独立构成专利技术。1.第1实施方式使用图1~图10对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体具备浮板1、上侧支撑部件2、下侧支撑部件3以及太阳能电池板组件4。本实施方式中,上侧支撑部件2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支撑部件”。<浮板1>如图1所示,浮板1以使大致长方形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4的短边侧倾斜的方式支撑太阳能电池板组件4,例如用于将太阳能电池板组件4设置在池水或湖水等之上。浮板1是通过以多个分割模具夹持熔融状态的筒状型坯并使其膨胀的吹塑成型而制造,内部具有收容气体(空气等)的中空部。浮板1的成型材料可使用各种热塑性树脂,例如优选使用聚乙烯、聚丙烯之类的聚烯烃系树脂。如图2所示,浮板1具备主体部7和立设壁8。立设壁8设置为从主体部7立起。浮板1通过如下方式制造,即,形成含有主体部7和立设壁8的成型体,将除了立设壁8立起时形成铰接的边8a以外的其它边切断,以边8a为中心转动立设壁8使其立起。此时,在主体部7于形成有立设壁8的部位形成开口部7c。<太阳能电池板组件4>如图1所示,太阳能电池板组件4具备太阳能电池板5和支撑太阳能电池板5的框架6。框架6是包围太阳能电池板5的长方形,具备上边6u、下边6b、右边6r、左边6l。如图5B所示,于各边设有从基部6d向框架6内侧延伸的板状部6a。基部6d设有可安装太阳能电池板5的卡合凹部6e。<上侧支撑部件2、缓冲部件10>如图3~图6所示,上侧支撑部件2固定在立设壁8的上端。上边6u的板状部6ua由上侧支撑部件2支撑。上侧支撑部件2具有朝向框架6外侧敞开的卡合槽2a。通过使板状部6ua卡合于卡合槽2a,从而板状部6ua由上侧支撑部件2支撑。上侧支撑部件2具备上壁部2b、侧壁部2c、U字部2d。上壁部2b和侧壁部2c为平面状,分别与立设壁8的上表面8b和侧面8c抵接。U字部2d为U字状,设置为与上壁部2b相连。U字部2d设有卡合槽2a。上侧支撑部件2为细长部件,一对上侧支撑部件2固定于立设壁8。各上侧支撑部件2以从立设壁8伸出的方式固定于立设壁8。一个上侧支撑部件2在立设壁8的右侧伸出,另一上侧支撑部件2在立设壁8的左侧伸出。上侧支撑部件2在侧壁部2c具有安装孔2c1,可通过将螺栓(未图示)插入安装孔2c1并将该螺栓与埋入于立设壁8的鬼目螺母螺合而将上侧支撑部件2固定于立设壁8。板状部6ua并非固定于卡合槽2a,而是可相对于卡合槽2a相对移动。另外,如图6A所示,卡合槽2a内的上侧支撑部件2的内面间距离T1A大于板状部6ua的厚度T2。另外,卡合槽2a内的缓冲部件10的内面间距离T1B也为板状部6ua的厚度T2以上。因此,板状部6ua易于相对于卡合槽2a相对移动。T1A/T2的值例如为1.2~3.0,具体而言例如为1.2、1.4、1.6、1.8、2.0、2.2、2.4、2.6、2.8、3.0,也可以在这里例示的任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T1B/T2的值例如为0.8~2.8,具体而言例如为0.8、0.9、1.0、1.1、1.2、1.4、1.6、1.8、2.0、2.2、2.4、2.6、2.8,也可以在这里例示的任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缓冲部件10为无纺布这种可容易压缩的部件时,即使在T1B/T2为0.8~1的情况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构体,其具备浮板、支撑部件以及太阳能电池板组件,/n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具备板状部,/n所述支撑部件固定于所述浮板且支撑所述板状部,/n所述板状部以可相对于所述支撑部件相对移动的方式被支撑,/n在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板状部之间配置有缓冲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625 JP 2018-1202391.一种结构体,其具备浮板、支撑部件以及太阳能电池板组件,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具备板状部,
所述支撑部件固定于所述浮板且支撑所述板状部,
所述板状部以可相对于所述支撑部件相对移动的方式被支撑,
在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板状部之间配置有缓冲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体,其中,
所述支撑部件具备与所述板状部卡合的卡合槽,
在所述卡合槽内,所述板状部可相对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体,其中,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具备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以及支撑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框架,
所述板状部设置于所述框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井宏史新实誉也
申请(专利权)人:京洛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